小脑小叶与叶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脑位于颅后窝池,通过多种纤维途径与大脑、脑干和脊髓相连,是在前庭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人类调节运动、维持平衡的整合中枢.小脑有其独特的形态,其由一系列不同长度叶裂分隔的小叶组成.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人类对小脑细微结构的探索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小脑畸形由影像学所诊断,关于小脑结构细微发育异常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脑由浅层的皮质与深层的髓质构成,皮质层高度卷曲形成了小脑小叶,由叶裂分隔,小脑小叶与叶裂是小脑皮质的特征表现,其出现异常往往提示小脑皮质发育不良.国内外对小脑小叶与叶裂的观察多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为主,而产前则主要以超声或MRI观察为主.本文对小脑小叶与叶裂的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建立产后短期内(42~60 d)腹直肌间距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产后腹直肌治疗给出建议.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后42~60 d门诊回访产妇126名,超声测量产后42~60 d经产妇的腹直肌间距,测量位置为腹中线脐上缘、脐上3 cm、脐上5 cm和脐下3 cm处,测量体位包含平卧位、屈卧位和站立位.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第一胎与非第一胎组在不同体位的不同脐水平时腹直肌间距的差异,并以第20百分位数和第80百分位数定义腹直肌间
目的 分析测量甲状腺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按最显著影响因素分组是否可提高Emax值对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8例患者(共413个结节),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及SWE检查.常规超声记录结节的大小、数量、纵横比、位置、内部成分、回声、边缘、钙化;SWE记录结节的Emax值及相对应的深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Emax值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少罕见局灶性肝病变(FLL)的诊断价值及“快进快出”造影模式对少罕见FLL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FLL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人群发病率0.05).超声造影+MRI/CT联合对少罕见FLL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69.7%)高于单独MRI/CT检查或超声造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13;χ2=3.070,P=0.046).对于呈现“快进快出”造影模式的少罕见FLL,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左心耳瘤(LAAA)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LAAA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治疗随访和预后结果.结果 9例LAAA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4 d~12岁11个月.二维超声图像可见左心室外侧囊状无回声结构,与左心房交通,LAAA长径为(32.3±12.9)mm,短径为(16.4±6.9)mm,彩色多普勒可见LAAA与左心房间血流信号往返,巨大LAAA可压迫左心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与主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诊断为CKD的患者117例,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依据分为G1~5期,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所有受试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PW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FR与PWV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纳入并校正各混杂因素分析GF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CKD患者GFR值为(59.8±32.0)ml/(min·1.73 m2),颈-股动脉PWV测值
目的 探讨病例随访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8年至2019年有病理报告的超声检查病例进行随访,将超声诊断结论和病理报告相匹配,根据其符合情况分为如下3种: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统计不同季度和年度、不同亚专业、不同职称医师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并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2018年和2019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在超声诊断符合率数据基础上引入乳腺病例的PDCA循环管理,提高诊断质量.结果 病例随访结果显示,2019年度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完全+基本符合率)较201
目的 探索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及其在超声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并应用于超声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探索该模式实施前、后科室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变化.随机抽取超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内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各20份由3年以下住院医师签发的腹部“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报告,由腹部专业组组长进行超声报告盲法评阅;查阅2017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和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的2014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采用Student\'s t检验
目的 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消融组各24例.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消融组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肿瘤体积、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肌瘤体积、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水平的差异.结果 栓塞组、消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
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是指为保证超声医学影像质量和诊疗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所采取的各项技术规范[1].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或专科质量控制而言,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起步较晚[2].从2002年福建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到2018年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我国“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医院-超声医学科”六级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才正式建立[3].各级质量控制中心为做好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相继出台了质量控制指标[4-6].然而,超声医学科作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基本单位,鲜有研究聚焦其质量控制管理
期刊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需要血液透析,分为DGF组和早期肾功能恢复(IGF)组,收集患者术后第6、12、18、24、30、36个月的超声检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性别、透析方式、供体死亡原因等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淋巴细胞毒性实验、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