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基质与纳米颗粒相互影响的光谱学研究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低温选择激发玻璃陶瓷中的LaF3:Tm^3+的^1D2能级,成功地分开了两种局域环境中Tm^3+离子的发射谱,使一些频率的发射谱仅来自于晶相,而另一些则仅来自于玻璃相。讨论了玻璃陶瓷中形成玻璃的氧化物和以晶相析出的氟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两种局域环境中Tm^3+离子的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较大时,氧化物玻璃对处于纳米晶体局域环境的稀土离子的影响减弱,纳米晶体对处于氧化物玻璃局域环境的稀土离子的影响增强;晶粒较小时,氧化物玻璃和晶粒接触面的增加会降低处于纳米晶体局域环境的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但纳米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蓝月亮城每个月月初,都会在城里最大的广场上举办交易会,大家把各自辛苦积攒的东西拿过来,换回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上个月,妈妈用了五个蚕茧,才勉强从一个老婆婆那儿换回一朵风干的蓝色桔梗花。  “唉,现在东西是越来越不好换啦!”妈妈把干瘪的桔梗花泡进透明的茶壶里,一边看它在水中慢慢绽放,一边叹着气,忧伤地说道,“以前呀,当蓝月亮城还叫蓝月亮小镇的时候,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桔梗花呢……” 
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贮存后的蜂王浆的FTIR光谱,以新采收蜂王浆的红外谱图为参考标准谱,利用光谱比对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蜂王
测定了不同粒度烃源岩粉末的红外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样品原始光谱吸光度的测量值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消除了由散射引起的背景和基线
丁海曙教授因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8月11日10时49分不幸逝世,享年72岁。丁海曙教授1937年4月5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泰兴。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真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