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安工程建筑抗震鉴定与结构加固的若干问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教学楼的安全问题是一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民生工程,本文针对校舍建筑抗震鉴定及结构加固的重要性,结合中小学校舍的结构、功能特点,对当前校舍建筑物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外,针对不同校舍结构建筑加固前抗震性能的比较,提出了建筑抗震及结构加固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确保广大中小学校舍建筑稳固及师生的安全。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结构加固;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经历了举世瞩目的汶川、玉树地震之后,由于中小学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平普遍偏低,且人员较为密集,因而造成的师生伤亡量很大,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廣泛关注中小学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目前部分仍在使用的中小学校舍大多是采用的砌体结构,这种按照老规范设计的建筑是没有抗震设防设计的,经过长期的使用以后,建筑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其承载力也随之降低,这将严重影响校舍建筑的结构稳固和师生的生命安全。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于继续使用的校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抗震鉴定,关于达不到检测鉴定标准的校舍,应当按照新规范来对其进行加固设计。2009 年开始,全国开始普遍对中小学现有建筑开展大规模抗震加固项目,其中结构加固对抗震加固效果影响巨大,但如何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也是有要求的,中小学学校建筑又不同于其他社会建筑,在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时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抗震加固措施[1]。
  1 中小学校舍建筑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从结构上讲,大多数中小学的校舍都面临着使用时间较长、校舍比较破旧、教室空间较大、门窗所占面积较大,而横隔墙数量很少的问题,而且横墙间距大、教室空间与门窗面积大,相对而言是校舍建筑在抗震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另外,教学楼内部交通面积即走廊和楼梯占有的空间也较大,这些都导致了较多校舍在整体性能及空间强度上较差,因而抗震的能力也比较低。从校舍建筑的功能来讲,它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人员密度较大,未成年人更为集中。在上课的时间学生集中于教室使楼面的负荷较大,而在课间时,学生主要集中于走廊和楼梯间,使交通面积负荷较大。
  2中小学校舍现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
  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的校舍建筑一般建立在1971 年~1994 年之间,由于年代久远, 绝大部分是砖混结构。这类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1) 建筑高度超限。目前还在使用中的大多数校舍建筑物的横墙较少,且建筑高度均超过了规定的限值。2) 横墙间距超限,建筑物整体性差。大部分建筑均为预制楼板,整体刚度差。3) 抗震构造中,大部分建筑的圈梁、构造柱措施均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 3 规定设置,导致房屋的整体性差、抗震性能差。承重结构的连接构造无法保证结构安全。4) 建筑材料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砌筑砂浆、砌体材料等强度偏低,导致抗震节点构造差,大部分砌体均有裂缝,局部挑梁接近破坏,局部建筑物有地基下沉,房屋整体性差等。5) 由于设计年代比较久,长期的建筑物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有的建筑墙体已开裂,竖向承载力不够,导致地基下沉现象[2]。
  3 对不同校舍建筑加固前抗震性能的分析
  3.1 砌体结构校舍建筑的抗震特点
  根据目前中小学校舍的特点,许多使用中的校舍都是砌体结构,其预制楼板的使用也相对普遍。而砌体结构的延性差,并且容易发生整体垮塌的事故。作为脆性材料,它的承重负荷能力以及抗震性能都是通过砌块与砂浆间的相互作用和纵横墙的拉结作用来实现的。砌体结构中虽具有一定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圈梁等加固措施,但在发生强震时,在地震波的强烈作用之下,砌块之间的连接结构还是很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建筑物垮塌。再加上砌体结构的变形能力较弱,抗震性能较差,在高烈度地区的墙体,通常是因为平面外发生失稳而最先被破坏,最后导致了整个房屋的倒塌[3]。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校舍建筑的抗震特点
  目前也有较多使用中的中小学校建筑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比较好,但在经历了多次震害后发现,由这种框架结构所填充的墙体遭到了严重破坏。震后一些看似受到严重破坏的框架结构,基本上是一些维护结构遭到了破坏。而填充墙体对框架结构的抗震贡献是值得肯定的,它不只是简单的降低了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还十分有效的耗散了地震的能量。因此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之间的构造连接应予以加强。
  4抗震加固改造的建议
  不论建筑结构类型如何,抗震加固措施都应该从加强抗震强度、提高结构整体性以及增强变形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可以根据结构的类型不同来分别侧重。加固结构如果是组合结构,有二次受力,其总体承载力比一次现浇的结构通常要低一些。对其进行加固的重点应侧重于对其结构的整体性与延性进行改善,从而实现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经加固处理后的校舍其抗震能力、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功能都应有相应提高、改善,能满足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对适用性、安全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加固处理后的结构应具备多道抗震设防线,也应有拉结、增设支撑系统、锚固或剪力墙等防护措施来保证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良好。结构沿水平及竖向不应布置极不规则的结构,也不应分布不合理的承载力与刚度[4]。针对这些在抗震加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校舍设计理念的更新。对于单跨式以及外廊悬挑式教学楼的设计要加以限制,对于过去外廊单跨框架方案的改造,可以在外廊外侧边来增设钢筋混凝土柱,从而使横向大梁分成三点支承,使原有的单跨体系变为多跨的体系[5]。
  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实施加固措施。加固改造后的工程是达不到新建建筑的性能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倒塌。对预制板砖混结构的加固可采取的可靠措施为:预制楼板在板下靠墙处增加角钢加固,墙体单、双面用钢筋网水泥砂抹面加固,外加构造柱、圈梁及基础加固。也建议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翼墙。对高度、层数未超过规定限值的砖混结构,墙体加固方法建议以钢筋网砂浆面层法、水泥砂浆面层法为主,也可以采用钢绞线-聚合物砂浆面层法,并尽可能减少对外墙面的破坏。单跨框架结构采用走道外侧加框架柱的加固方法,对原建筑结构及墙面等损坏较少,可以优先考虑。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重大,需从鉴定标准入手,结合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经抗震验算,按规程进行加固设计,合理施工,才能使校舍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加强[6]。
  5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中的中小学校舍根据其建造年代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结构布置也不尽相同,导致各校舍抗震能力也千差万别。作为抗震加固技术人员,应根据各地校舍结构特点,联系实际情况,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用的加固措施也应尽量减少对原结构的损伤且易于实施。以达到真正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切实的保障校舍稳固和广大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方东振,林树枝:不同加固方法对提高砖混学校建筑抗震能力的研究,《福建建筑》,2010,08(23):56-58
  2.李雪峰:浅谈学校抗震加固设计,《山西建筑》,2010,04:61-63
  3.司拴牢:某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J],《工程质量》2009,8(27):35-36.
  4.张龙: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科技风》,2010,15(22):42-44
  5.刘奕明:建筑工程改造加固中的结构设计[J],《广东科技》,2009,2(15):99-101
  6.李亮: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的分析与建议,《科技风》,2010,20:38-4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配电变压器过负荷现象逐渐突出,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文章研究了配电变压器过负荷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过负荷;容量  中图分类号:TM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配电变压器作为终端变压器,它把供电网络的电压转换为用装置或电设备直接使用的电压,它对电力分配、输送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并且它被广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我在教学中反复尝试,初步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一个人有了竞争意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批改作文中,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巴巴,想象非常不合理,更甚者有的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多半是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导致而成的。其实生活素材处处都有,只是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或受观察能力的限制。如何达到新课标指出“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温度峰值计算案例  1.1已知条件:混凝土厚度2.0m;根据配合比单,相关材料用量,每立方混凝土:矿渣水泥400kg,外加剂6kg,粉煤灰掺料73 kg。  1.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计算公式  1)Th=(mc+K·F)Q/c·ρ  2)Th=mc·Q/c·ρ(1-e-mt)  式中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常见多媒体演示方式有PPT幻灯片、影视短片等。  1、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涵盖计算机图形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郑州市陇海路高架快速通道的发展概述,提出了桥梁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系统地研究了桥梁平面布置、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布置方案,并通过方案比选,选定主线桥设计方案。  关键词:桥梁设计;方案比选;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K928.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郑州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
期刊
摘要:  绿色施工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临时设施和绿色施工现场布置的实施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绿色施工进行规范和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色施工;临时设施;现场布置  中图分类号: TU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临时设施  1、环境保护  (1)现场生活生产垃圾集中
期刊
摘 要: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各国与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市政道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有些工程重速不重质,导致了道路的使用年限大大减少。本文就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些防治措施,以供同行者借鉴,以期为市政道路建设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项目投入到了建设和使用当中,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混凝土以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公路工程当中,但混凝土施工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将简单分析公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裂缝;质量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公路建设中,施工方便的沥青路面受到了亲睐,广泛用于各种道路的建设,相对于从前来说,沥青路面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沥青道路因有其自身的特点,建成之后的定期检测和养护工作非常关键,现随着沥青路面的技术日趋成熟,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准确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检测过后的保养十分重要,发现有缺陷和损坏的路面需要进行修补。笔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成分,详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