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体系建设急需一大批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金融人才,但目前我们高校培养的理论型金融人才偏多,而金融行业急需的一线技术技能型操作人才偏少,金融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的金融人才供给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金融人才 供给
一、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地深入化,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建设急需一大批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金融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人才还不能满足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和应用技能型金融人才依然短缺,而普通金融人才则存在过剩的现象。分析我国现有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提高我国金融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二、金融行业人才的供给现状
通过对我国高校开设专业的调查发现,目前,经济类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部分综合类高校和民办院校,绝大多数都开设了金融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这些高等院校每年都将大量的金融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是目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他们对金融人才尤其是一线金融服务人员的需求非常旺盛。
据调查,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养对象:
(一)一线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
职业院校和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能够满足金融行业一线需要的客户服务或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是较低层次的金融人才,如若想成为高端金融人才还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二)管理决策型金融人才
研究型或知识型大学主要培养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学识渊博、知识体系完整、创新与开拓意识强,能够满足金融行业管理层需要的高端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互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金融理论学习体系。
(三)理论研究型金融人才
知识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理论水平高、研究意识强、科研水平高,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层次的研究型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金融理论、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主要是金融行业需要的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理论型金融人才偏多,而金融行业急需的一线技术技能型操作人才偏少,金融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着很多“高能低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对金融人才的浪费,而且造成了金融行业人才的流动率极高,这些高素质金融人才不安于工作在金融行业一线,频繁跳槽,不利于金融行业人才的纵向培养和梯队建设。因此,金融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加大对金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此类金融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避免造成高端金融人才的浪费。而研究型或知识型大学要注重专业的整合,限制综合类大学金融专业的任意开设,逐步减少普通金融人才的工具。
三、金融行业人才供给统计
在进行金融行业人才供给的数量统计时,笔者认为在现行社会体制和教育制度下,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高等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虽然也存在诸如海外留学生回国,军队转业士兵或干部就业等特殊情况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其数量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其就业于金融行业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在本次调研考虑范围之内,我们仅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作为统计的固定范围。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全日制高等院校2246所,本科院校914所,其中经济类院校59所,占6.46%;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332所,其中经济类院校111所,占8.3%。经济类高等院校的比例未超过10%,院校数量设置合理。
通过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14所本科院校和1332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地区的差别较大,金融人才的供给更多地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
(一)金融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根据《2013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专门的银行专业,而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多数是金融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共招生59039人,其中经济学专业15974人,金融学专业21889人,金融工程专业4461人,金融数学专业1265人,经济与金融专业1116人,经济学类专业13432人,国际金融学专业902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全國本科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高考服务平台:http://gaokao.eol.cn/.
2.高职高专院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目前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专科层次的专业设置中,同样没有专门的银行专业,而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多数是金融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别为13410人和13174人,其中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招生人数为7774人和7630人,信用管理专业481人和378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340人和260人,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专业121人和103,物流园区金融管理专业1073人和1102,国际金融专业3621和3701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2。 表2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在调研时我们发现还有部分职业院校如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时是按财政金融大類招生,学生填报志愿和入学时不分专业,学习一年半后再根据就业或升学需要,按志愿、成绩及相关规定在财政金融类下设的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中选择。
(二)证券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根据《2013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专门的证券专业,而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多数是投资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投资类专业共招生1697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3。
表3 全国本科院校证券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2.高职高专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证券类专业共招生13504人和14068人,其中金融与证券(商行)专业2306人和2498人,金融与证券(证券)专业3156人和3210,证券与期货专业585人和608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840人和920人,投资与理财专业6617人和6832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下表4。
表4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证券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三)保险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保险类专业共招生3545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5。
表5 全国本科院校保险类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高考服务平台:http://gaokao.eol.cn/。
2.高职高专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保险类专业共招生5835人和5108人,其中,保险实务专业1691人和1650人,医疗保险实务专业255人和220人,机动车保险专业42和50人,金融保险专业3297人和3188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6。
表6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保险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教育课题项目《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RCXQ044
作者简介:伏琳娜(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教务处副处长,硕士,讲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现任职于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 金融人才 供给
一、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地深入化,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建设急需一大批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金融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人才还不能满足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和应用技能型金融人才依然短缺,而普通金融人才则存在过剩的现象。分析我国现有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提高我国金融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二、金融行业人才的供给现状
通过对我国高校开设专业的调查发现,目前,经济类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部分综合类高校和民办院校,绝大多数都开设了金融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这些高等院校每年都将大量的金融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是目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他们对金融人才尤其是一线金融服务人员的需求非常旺盛。
据调查,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养对象:
(一)一线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
职业院校和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能够满足金融行业一线需要的客户服务或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是较低层次的金融人才,如若想成为高端金融人才还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二)管理决策型金融人才
研究型或知识型大学主要培养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学识渊博、知识体系完整、创新与开拓意识强,能够满足金融行业管理层需要的高端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互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金融理论学习体系。
(三)理论研究型金融人才
知识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理论水平高、研究意识强、科研水平高,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层次的研究型金融人才。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金融理论、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主要是金融行业需要的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理论型金融人才偏多,而金融行业急需的一线技术技能型操作人才偏少,金融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着很多“高能低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对金融人才的浪费,而且造成了金融行业人才的流动率极高,这些高素质金融人才不安于工作在金融行业一线,频繁跳槽,不利于金融行业人才的纵向培养和梯队建设。因此,金融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加大对金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此类金融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避免造成高端金融人才的浪费。而研究型或知识型大学要注重专业的整合,限制综合类大学金融专业的任意开设,逐步减少普通金融人才的工具。
三、金融行业人才供给统计
在进行金融行业人才供给的数量统计时,笔者认为在现行社会体制和教育制度下,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高等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虽然也存在诸如海外留学生回国,军队转业士兵或干部就业等特殊情况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其数量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其就业于金融行业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在本次调研考虑范围之内,我们仅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作为统计的固定范围。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全日制高等院校2246所,本科院校914所,其中经济类院校59所,占6.46%;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332所,其中经济类院校111所,占8.3%。经济类高等院校的比例未超过10%,院校数量设置合理。
通过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14所本科院校和1332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地区的差别较大,金融人才的供给更多地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
(一)金融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根据《2013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专门的银行专业,而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多数是金融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共招生59039人,其中经济学专业15974人,金融学专业21889人,金融工程专业4461人,金融数学专业1265人,经济与金融专业1116人,经济学类专业13432人,国际金融学专业902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全國本科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高考服务平台:http://gaokao.eol.cn/.
2.高职高专院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目前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专科层次的专业设置中,同样没有专门的银行专业,而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多数是金融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别为13410人和13174人,其中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招生人数为7774人和7630人,信用管理专业481人和378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340人和260人,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专业121人和103,物流园区金融管理专业1073人和1102,国际金融专业3621和3701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2。 表2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在调研时我们发现还有部分职业院校如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时是按财政金融大類招生,学生填报志愿和入学时不分专业,学习一年半后再根据就业或升学需要,按志愿、成绩及相关规定在财政金融类下设的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中选择。
(二)证券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根据《2013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专门的证券专业,而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多数是投资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以此作为统计对象。
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投资类专业共招生1697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3。
表3 全国本科院校证券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2.高职高专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证券类专业共招生13504人和14068人,其中金融与证券(商行)专业2306人和2498人,金融与证券(证券)专业3156人和3210,证券与期货专业585人和608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840人和920人,投资与理财专业6617人和6832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表下表4。
表4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证券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三)保险类及相关专业
1.本科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本科保险类专业共招生3545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5。
表5 全国本科院校保险类专业2013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高考服务平台:http://gaokao.eol.cn/。
2.高职高专院校。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和2014年高职高专保险类专业共招生5835人和5108人,其中,保险实务专业1691人和1650人,医疗保险实务专业255人和220人,机动车保险专业42和50人,金融保险专业3297人和3188人,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具体分布如下表6。
表6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保险类及相关专业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个院校网站信息汇总而成。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教育课题项目《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RCXQ044
作者简介:伏琳娜(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教务处副处长,硕士,讲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现任职于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