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女兵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谢冰莹是武汉黄埔军校女生队的学员,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女兵。她四次逃婚、两次赴日留学,三次重组家庭,一生笔耕不辍,著作共七十一部。本文试图描绘其婚恋观念的转变及原因,还原中国女兵史、妇女史上“最传奇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于探索20世纪中国新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谢冰莹 婚姻 家庭 女兵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婚姻和家庭面临着空前的紊乱,其中既有思想的变革,也有战争的破坏。生命历程几乎横跨20世纪的谢冰莹,因“中国第一女兵”而被世人所熟知,但对于其婚姻与家庭状况,多为文学角度的书写。真实还原谢冰莹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图像,探究其四次逃婚的反抗和三次家庭的重组,对于探索20世纪中国新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有着重要意义。
  一、为人女——出走
  谢冰莹原名谢鸣岗,1906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大同镇(现为冷水江市铎山乡)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父亲谢玉芝是清末举人,在新化县立中学当了三十七年的校长,乡亲们都尊称他为“谢老夫子”。谢冰莹五六岁时,父亲就教她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史记》等,推崇孔孟之礼。母亲刘喜贵却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要她少读书,多学女工,裹足穿耳,立志做一位传统的贤妻良母。奈何谢冰莹自小就极具反抗精神,为了迫使母亲同意她读私塾、念女校,竟绝食三天三夜,最后得全家相劝,才如愿进入大同女校。
  谢是一家之中最小的女儿,大哥谢承鬯在益阳的中学任校长,二哥谢承章在长沙德明中学教书,三哥谢承宓是湖南《通俗日报》的编辑。三位都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有为青年,经多见广,对于小妹想念书、想写作、想从军的“立异”之举,是既支持又宠爱的。但母亲一直惦念着谢冰莹的“终身大事”,其三岁便订童子婚的萧家,也多次表示了迎娶之意。这个婚约,如悬在头上的紧箍咒,令谢一想及毕业,就自觉毫无出路,如天堂坠入地狱。幸得二哥在《大公报》看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招收女兵的广告,“我之投考军校,逃避这桩婚姻也是一大因素”。
  读书是反叛的,从军是欺瞒的,再爱子的父母也难绕过如此女儿。她一连逃跑三次,都被抓了回来,母亲以死相逼,冰莹仍是不从,最后硬是用轿子像绑票似的抬到婆家。而且因为两家长辈担心冰莹再有逃跑之举,连新婚三天的回门礼仪都取消了。但她自己意愿坚定,软硬兼施,与未婚夫彻谈三天三夜,表明心迹。乔装“贤德儿媳”三个月之后,借由大同女校的聘职,逃出故乡,与第一段“包办婚姻”彻底决裂。
  可以说,谢冰莹的母亲就是女子守旧观念本身,她所推崇的裹小脚、穿耳孔的陋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主内”的思想,都极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谢的逃婚和出走,是对母亲的反抗,更是对传统婚恋观念的反抗,虽未达到文学写作“振臂一呼”之势,却彰显了其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但1930年也为人母的谢,在武汉夫家痛失女儿后,曾回乡和亲人团聚,与母亲和解。年少的种种叛逆,使其深感对不起母亲,“如今我自己也有了儿女,遇到他们淘气的时候,我也会伤心得流泪,这时我立刻想起您来,母亲啊!我太对不住您!”
  二、为人妻——战别
  1、符号
  符号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官至国民党少将参议,湖北仙桃镇人。与谢冰莹育有一女——符冰,写有《谢冰莹和我的一段婚姻》,记录了那段有甜有酸的岁月。
  符号是文学青年,在军校时便与时常写作的谢冰莹交流热略,在谢被母亲囚禁逼婚的日子里,想方设法与她通信,排忧解难,亲呢地称其“鸣姐”。冰莹成功逃婚后,有情人终得眷属。1930年6月4日,25岁的谢冰莹第一次做了母亲,因为女儿哭声嘹亮,惹人爱怜,又取乳名“小号兵”。但夫妇二人穷得叮当响,生活费由谢的稿酬支撑,生产费是问廖士楷所借。千难万难,符想到去天津的北方书店糊口,不曾想一去就被特务逮捕,锒铛入狱。期间,谢冰莹因《行军日记》出版而声名大增,军校时期就不乏追随者的她,因和徐名鸿的交往被符号误会已久,被丈夫冷嘲热讽的她,痛不欲生。
  迫于生计,谢放弃了学业和北方左联的活动,回到符号的家乡武汉,和他的母亲周庆余一起生活。谢冰莹不分昼夜地拼命写作,也只有《武汉日报》副刊《鹦鹉洲》的一点稿费,走投无路的冰莹试图说服符号的母亲,让她把小号兵带回娘家抚养。本已同意的老人,想到丈夫早已牺牲,儿子身陷囹圄,仅一点亲骨肉又被儿媳带走,着实不甘,便发动亲友隔江夺回了孩子,令谢冰莹和女儿符冰隔阂一世难以消除。五年狱灾后,符号回到母亲和女儿身边,时过境迁,与谢早已陌路。1942年3月,谢冰莹从成都飞往桂林,想把女儿接到身边,更好地培养其文学天赋。但被符冰拒绝,只好将女儿托付于柳亚子,委其照顾,悻悻而归。
  1957年,符号被划为“右派”。那一时期,国民党少将、前妻逃台,章伯钧的心腹,哪一条“罪名”都足以令符号家散人亡。1966年,符冰不堪凌辱,自中央戏剧学院的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黄震
  1931年谢冰莹辗转来到上海,陪伴在她身边的男人是顾凤成。顾是上海光华书局的编辑,江苏无锡人,要小谢两岁,仰慕谢的才华而想要得到她。谢凭借《青年王国材》和《青年书信》二书稿费赴日留学,但因在日本与同学组织抗日救国会被遣返。顾既不支持她留学,又觉其抗日活动太过危险,两人冲突不断,最终断绝联系。
  1933年秋,谢冰莹来到厦门省立第十三中学任教,认识了其第二位丈夫——黄震。黄是福建仙游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师大生物系,1927年也投身于革命,任北伐第十七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黄震虽习自然科学,任该校教导主任兼生物老师,但也酷爱文学,青年时代因嗜读《少年维特之烦恼》,便自名为“維特”。共同的文学和革命追求奠定了他俩爱情的基础。自此,谢冰莹和她的“维特”,一起经历了“福建事变”,共同逃亡到日本留学,文学上相互进步,精神上相互扶持,《湖南的风》、《在日本狱中》等众多文章都由黄震撰后,表抒己见。   1937年抗战爆发,谢冰莹组织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沪宁一带工作,黄震一路陪行。“夫妇合作,写了不少战地通讯。……每逢敌机投弹,她的‘维特’总是把她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子覆盖着。”连旁人都羡煞的二人,终免不了误会隔阂。1939年初,谢不顾在国立翻译馆工作的黄反对,不愿在重庆后方做“太太”,坚决到前线去。黄却因母亲患病托词赶回福建,两人因此引起争执。战时交通破坏、邮信中断,黄震回闽后去信以求谅解,终未得回音。重庆一别,遂成夫妇永诀。黄震生前回忆往事,不胜感慨地说:“在那战争的动乱时代,国家与民族都处于动荡之中,个人的悲欢离合又算得了什么?”
  3、贾伊箴
  1940年,在宜昌的战火中,谢冰莹与贾伊箴走到了一起。贾是山东人,小冰莹一岁,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英国,是一位化学专家。与贾的结合,是谢真正意义上的婚姻,两人相依为命半个世纪,感情深厚。1948年8月,夫妇二人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谢讲授国文和“新文艺习作”,贾教授化学。1988年7月18日贾在美国旧金山因心脏病去世,谢冰莹拒绝了子女的邀请,坚持独居,至2000年1月5日与世长辞。
  两人性格中仍有许多不合之处,“他是个顽固派,不喜交新朋友,也不参加任何朋友的约会,尤其对大陆十分反感,在谈话中常有攻击大陆之语。”凡是大陆朋友写给谢的信,他往往不给谢冰莹就直接烧掉,甚至扔掉学生送给妻子的东西。这迫使谢隐瞒其政治倾向,不想让她丈夫贾先生知道她的革命历史,以获得晚年夫妻生活的宁静。
  经过三次艰难的婚姻,谢有太多的反思和成熟,“所以后来很多很有名的人都骂我说谢冰莹是浪漫主义,吹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都吹了,真是浪漫得不得了。所以后来我跟姓贾的结婚以后,共同生活了五十年。所以我心里想,现在不恋爱,现在不浪漫了。”有人便认为,这时的谢与反抗包办婚姻“四次逃婚”的“女战士”已判若两人,走上了一条“认命”的道路,屈从丈夫的“大男子主义。”
  婚姻与配偶,总无十全十美,需要对话和包容。谢自己体会到,对待前任总是一发现缺点便大失所望、便要分手,是很任性的。可以说,在第三段漫长的婚姻中,她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平衡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位好作家、好教师的谢冰莹,学着做一位好母亲、好妻子,担负起应有的家庭角色,这是积极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对待婚姻和家庭的负责态度。所以,认为谢“追求婚姻自由却又陷入传统婚姻”的观点,是极不客观的。
  三、为人母——情深
  真正使“女兵”谢冰莹得到改变的,是几次为人母亲的不易。她与符号生有一女——符冰,惨死于“文革”。与贾伊箴生有二子一女,大儿子贾文辉,二儿子贾文湘,小女儿贾文蓉,都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对每一位孩子来说,谢都会努力尽到母亲的责任,寸草之心。谢的一生挚友赵清阁曾回忆道,“大约1941年以后,她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了,于是离开军队,又回到文教岗位,安于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在成都,在北京,我看见的冰莹不再是一个‘女兵’形象了,她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她的小家庭里,除了她的丈夫贾伊箴外,还有一儿一女,都是顽童。……她(谢冰莹)原来还有着女性温柔、淳厚的素质。”
  谢自己也笑言,“这生孩子真实麻烦。我只是生了三个孩子,也是受够了。……这个手抱着他喂奶啊,这个手写文章。……后来实在受不了,就雇了一个奶妈。结果小孩子泻肚子,马上瘦得不得了。这才送去几天,哎呀一看,我简直快昏倒了……赶快送医院的,最后还是我自己再带。”对待大女儿符冰,谢冰莹也从未忘怀,认为她跟自己一样,思想是有革命性的,有自己的主张。八十年代,谢得知女儿早已死于非命,悲痛欲绝,肝胆欲裂,既恨符号没有保护好女儿,也恨自己没能带走女儿。小号兵的惨死,可以说是她晚年生活最沉重的一道阴影。
  对于男女平等的问题,谢看得很透彻,“老实讲,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平等……我跟我先生讲,应该分开看,男人有男人的长处,女人有女人的长处,举一个例子,带小孩子来讲,我说男人你是不是像女人一样耐烦?大便搞得一身,一塌糊涂。”对于儿女,她也一视同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从未言明男孩子应该如何、女孩子应该如何,都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寓教于乐。小女儿莉莉想学习音乐,家里不惜贷款、斥巨资购买钢琴。而大儿子想研究飞机,竟也带去飞机场观摩,被丈夫戏谑“真是个溺爱孩子的妈妈。”被战争和硝烟冲击过的谢冰莹,对于生命和子女看得更为珍贵,确不足为奇。
  四、结语
  可以说,谢冰莹的一生,被牢牢地打上了“革命”与“战争”的印记。她是幸运的,当别的女性还在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之时,谢凭借自己的从军生涯和文学天赋,已经触及到更深一层的问题——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
  综观谢冰莹的一生婚恋,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若谢能为符恪守一辈子,那她开始就不会反抗父母之约,正因为她坚持不渝地相信爱情,追求自我的幸福与价值,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婚姻。她的一生,贯串着一条反对传统礼教、反对军阀独裁、追求民族独立、张扬妇女解放的主线,是20世纪中国新女性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碰撞出的最炽烈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谢冰莹.一个女兵的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2】艾以,曹度.谢冰莹文集[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石楠.中国第一女兵:谢冰莹全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4】秦嶽.女兵回响曲——作家谢冰莹访问记[J].台湾明道文艺,1979.1
  【5】孟會玲.谢冰莹访问记[J].新文学史料,1995.3
  作者简介:周雯汐(199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庭史。
其他文献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市也加快了城市建设。同时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背景下,商业街区既作为城市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流聚集的主要场所,又是第三产业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域,因此商业街区景观的建设对我国未来的发
期刊
所谓中立帮助行为,是指一种外表无害的、“中立”的、客观上却对正犯起到了帮助作用的行为。在德国、日本地区,这类行为被称为“外部中立的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职业典型行为”或“中性业务行为”等。例如,商店的老板向正与人争执的顾客出售菜刀;P2P技术服务的网络平台服务商预料到会员会利用此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仍然提供此服务;的士司机明知乘客在后座吸毒仍然搭载直至其吸毒完毕等。与传统帮助犯不同,中立的帮助
期刊
【摘要】:根据对公务员的采访分析引起公务员离职的主要因素,并制定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可能引起离职的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了工作压力、工作单调性、晋升空间、薪酬满意度、工作稳定性、理想满足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有显著相关。希望能对提高公务员工作满意度,降低公务员离职率的改进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愿  一、引言  自
期刊
【摘要】:唐初的政治家狄仁杰一生可谓是宦海沉浮,几次经历升迁与贬官。不管是两次拜相,亦或者是在地方为官,狄仁杰都有着非常出色的政绩。从狄仁杰几十年的为官经历,我们也可以发现唐初的官制已经十分成熟,唐初的政治体制已经处于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关键词】:初唐 狄仁杰 官职  狄仁杰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大家对于狄仁杰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影视剧,而真实历史上的狄仁杰的确在担任大理丞时执法不阿,处理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素养对“国家认同”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如“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少年儿童只有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显得
期刊
【摘要】:本文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以批判性视角对传统正义观和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从而凸显了马克思的两个维度的正义观,即高阶正义观和低阶正义观,进而探索现实社会中低阶正义观的实现路径。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缺憾和当代平等自由主义正义观、社群主义正义观的局限性以及当代程序正义观的误区,进一步追问了实质正义如何可能。  【关键词】:批判性正义观 程序正义 实质正义 低阶正义 高阶正义  几千年以来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民间信仰世代相传,从最初的树崇拜、石崇拜、太阳崇拜,到后来成体系的神明崇拜、祖先崇拜等,无不蕴含在民族文化的银盘中熠熠生辉。在民间信仰的对象、内容和载体的系统化和具体化中,以及民间信仰的传播过程中,有一种宗教文化一直穿插其中,并对民间信仰体系的建立和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就是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来自于民间、发祥于民间,它集民间信仰的精华而成,将这种信仰系统化形象
期刊
近些年在德国兴起的“食物分享”(Foodsharing)运动是“分享”与“食物节约”理念的结合,体现了部分人对于可持续生活、消费方式的坚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绿色生活的社会风气。这种“食物分享”理念如何产生并得以实践?在具体实践中面临哪些问题?德国政府在减少食物浪费中有哪些举措?本文将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1.德国食物分享理念、行为体及其实践 
期刊
【摘要】:“四处”在元明之前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偏正短语,元明开始逐渐虚化,由短语“四处”演化为复合词“四处”,最后演变为副词“四处”。本文主要对“四处”进行分析,并将“四处”与“到处”进行对比,以期探讨其词汇化的历程及动因。  【关键词】:“四处” 词汇化 动因 机制 “到处”  一、引言  词汇化指的是由非词语言单位变为词的过程。短语、句法结构、跨层结构都可以经历词汇化过程,由短语词汇化变为双音词
期刊
【摘要】:蛋彩画坦培拉(Tempera)是绘画艺术的前身。分为油性和水性坦培拉,而水性坦培拉的艺术风格也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由于这种绘画材料的特殊性,所以画家的最终作品所呈现的也是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此也可以看出画家对材料把握的高超技艺。在对材料的不断探索下,画家才能在绘画中表现出创作的个人艺术风格和艺术作品的质量。我研究的课题主要是水性坦培拉材料技法和表现意识的研究,在浅谈欧洲传统蛋彩画坦培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