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来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t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根”与“魂”,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不断将乡村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于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培育农民的文化意识、滋养农民的精神生活,树立乡村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持续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发展.回溯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主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承续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巩固完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在百年接续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集中表现为农民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建立、乡村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传承创新,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形成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其次,秉持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再次,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着力重心;最后,坚持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是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矗立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乡村文化建设“铸魂”,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处理好乡村文化建设中“供给与需求”“继承与发展”“冲突与融合”“引领与协同”的关系.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文化建设的历程,总结反思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为继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由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延边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办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9月10日在延边大学党政办公楼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南开大学太和智库边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高永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哈正利,《民族学刊》常务副主编、四川省社科学术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珏,《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孙岿,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学者郑信哲,延边大学校长、延边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金雄及学校相关领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的过失犯罪,在刑法中罪名较为普通,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不一定逃逸,但行为人一旦逃逸一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多年来,交通肇事逃逸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逃逸对肇事者而言无疑在情节定罪上还是量刑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从法益保护和刑事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准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将有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的强制作用来敦促肇事者主动履行救助和民事赔偿义务,共同构建法治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