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实践,对高校教学督导制度进行探析,旨在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
前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汇聚人才的战略高地,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因而,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督导制度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和监控教学运行等方面起着诊断、咨询和指导的作用。[1]本文现结合具体实践,对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现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如下探析:
一、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现状
1.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内涵
教学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有效的教学监督制度,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督”者,监督、督促,督其实施某种目的性行为。“导”者,传导、引导,使其工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或深入。教学督导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教学督导工作的例会制度、巡查制度、反馈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总之,它是教学系统涨落的主要动力源,它能使教学系统的运作合法化、结构合理化、要素和谐化,进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最大化。
2.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包括职能处室模式和咨询机构模式两种形式。职能处室模式是指学校教学督导部门定位为学校行政管理系列中的一个处级单位,是实行全校教务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咨询机构模式是指学校将教学督导体系设定为咨询机构,其中又可分为校级咨询机构和处级咨询机构两种。
3.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能
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可分为“督导政、督导教、督导学”三个方面。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了解学院的教学工作安排,参加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总之,督导包括督和导两个方面,要做到督与导相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同时,在督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督导评估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相对完备的教学督导体制,督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们深入到各院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检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教师、学生座谈,了解教师的想法和心态,同时听取来自学生的意见。在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开会探讨研究,向学院有关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教师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让教师的授课内容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逻辑性和主动性。老专家们与年轻教师二者互补,通过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和新的理念,在教改中形成相辅相成的优势,从而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2.促进了学校和各院系师生间的联系
教学督导深入院系,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检查、教学专项调研和开座谈会等方式,搜集教学一线的真实信息,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得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地协调了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师生能说知心话,主动、积极地配合督导工作,督导专家也能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替各院系、广大师生向学院领导反映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管理环境的和谐,加强了学校和院系间的联系,使得院系很多好的思路、办法和经验得到实施和推广,同时学校的政策、意图也能很好地贯彻和执行。
三、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督导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高校督导工作基本停留在“督教”方面,“督学”、“督管”基本没有涉及。“督学”不足,无法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的全面评价;“督管”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不利于改进教学工作。
2.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在咨询机构模式中,教学督导在工作上过度依附教务处,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督导工作被边缘化,直接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效能的发挥。职能处室模式相对独立地运行,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但易于扩大督导权力,与教学管理脱节。
3.督导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各高校教学督导大都是由返聘的离退休专家、教授组成,这样的督导队伍年龄偏大,教学思想面临更新,有的脱离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数年,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年轻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督导有时会引起被督导教师的反感。因而,为保证督导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教学督导队伍人员组成应多样化,并且不断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结构,实时调整各学科、年龄、现任、退休人员比例,使整个教学督导队伍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都能紧跟科学发展,增强其代表性和权威性。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在高校实施教学督导制度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呈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从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
高校督导机构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由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我国以及国外的实践都表明,教学督导机构的建立和职权的行使,即使在教学管理系统内部,也必须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只有这样,教学督导工作才能更加公平、客观、公正,才会效率更高、落实更快、效果更好。
2.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精神,强调突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督导逐步树立了“以教师为本”和“督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开始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他们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服务。我国高校教学督导的新趋势需要广大督导专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人性化的“导”,个性化的“督”,以激励为主,使督导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语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2]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督教、督学、督管功能,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国情,真正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华.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与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7(9):30.
[2]杨学英.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3):50-51.
作者简介:
邵洁:(1975.6—),女,江苏扬州人,研究生(教育管理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扬州职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管理。
[关键词]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
前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汇聚人才的战略高地,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因而,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督导制度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和监控教学运行等方面起着诊断、咨询和指导的作用。[1]本文现结合具体实践,对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现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如下探析:
一、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现状
1.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内涵
教学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有效的教学监督制度,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督”者,监督、督促,督其实施某种目的性行为。“导”者,传导、引导,使其工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或深入。教学督导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教学督导工作的例会制度、巡查制度、反馈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总之,它是教学系统涨落的主要动力源,它能使教学系统的运作合法化、结构合理化、要素和谐化,进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最大化。
2.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包括职能处室模式和咨询机构模式两种形式。职能处室模式是指学校教学督导部门定位为学校行政管理系列中的一个处级单位,是实行全校教务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咨询机构模式是指学校将教学督导体系设定为咨询机构,其中又可分为校级咨询机构和处级咨询机构两种。
3.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能
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可分为“督导政、督导教、督导学”三个方面。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了解学院的教学工作安排,参加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总之,督导包括督和导两个方面,要做到督与导相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同时,在督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督导评估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相对完备的教学督导体制,督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们深入到各院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检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教师、学生座谈,了解教师的想法和心态,同时听取来自学生的意见。在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开会探讨研究,向学院有关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教师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让教师的授课内容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逻辑性和主动性。老专家们与年轻教师二者互补,通过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和新的理念,在教改中形成相辅相成的优势,从而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2.促进了学校和各院系师生间的联系
教学督导深入院系,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检查、教学专项调研和开座谈会等方式,搜集教学一线的真实信息,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得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地协调了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师生能说知心话,主动、积极地配合督导工作,督导专家也能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替各院系、广大师生向学院领导反映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管理环境的和谐,加强了学校和院系间的联系,使得院系很多好的思路、办法和经验得到实施和推广,同时学校的政策、意图也能很好地贯彻和执行。
三、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督导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高校督导工作基本停留在“督教”方面,“督学”、“督管”基本没有涉及。“督学”不足,无法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的全面评价;“督管”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不利于改进教学工作。
2.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在咨询机构模式中,教学督导在工作上过度依附教务处,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督导工作被边缘化,直接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效能的发挥。职能处室模式相对独立地运行,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但易于扩大督导权力,与教学管理脱节。
3.督导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各高校教学督导大都是由返聘的离退休专家、教授组成,这样的督导队伍年龄偏大,教学思想面临更新,有的脱离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数年,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年轻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督导有时会引起被督导教师的反感。因而,为保证督导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教学督导队伍人员组成应多样化,并且不断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结构,实时调整各学科、年龄、现任、退休人员比例,使整个教学督导队伍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都能紧跟科学发展,增强其代表性和权威性。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在高校实施教学督导制度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呈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从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
高校督导机构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由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我国以及国外的实践都表明,教学督导机构的建立和职权的行使,即使在教学管理系统内部,也必须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只有这样,教学督导工作才能更加公平、客观、公正,才会效率更高、落实更快、效果更好。
2.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精神,强调突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督导逐步树立了“以教师为本”和“督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开始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他们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服务。我国高校教学督导的新趋势需要广大督导专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人性化的“导”,个性化的“督”,以激励为主,使督导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语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2]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督教、督学、督管功能,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国情,真正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华.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与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7(9):30.
[2]杨学英.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3):50-51.
作者简介:
邵洁:(1975.6—),女,江苏扬州人,研究生(教育管理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扬州职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