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舒伯特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也是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其创作的音乐作品无论在词曲亦或者是音乐表现方式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且作品调性较为丰富,处处体现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小夜曲》即为舒伯特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在音乐界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该部作品在开始部分通过巧妙的钢琴伴奏方式为整首乐曲制造了一种美妙的回声效果,通过钢琴的演绎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充分抒发出来。舒伯特的《小夜曲》这部声乐作品有着极为优美的旋律,其中表达的感情纯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称得上是舒伯特所创作的所有声乐作品方中最为精彩而富有艺术特色的一部。本文中,笔者就专门针对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舒伯特;《小夜曲》;艺术特色;情感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7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洋.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72-174.
  引言
  在19世纪初期,欧洲正经历着一场政治变动,拿破仑统治被推翻,紧随其后的是封建复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知识分子深切地感到无限的迷茫与消沉,纷纷开始逃避现实生活的复杂与黑暗,在各自的内心当中憧憬着未来完美而和谐的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欧洲浪漫主义思潮逐步发展起来,舒伯特即为该时期诞生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其在音乐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古典主义乐派精髄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作品有着极为鲜明的感性色彩。
  《小夜曲》为舒伯特的典型代表作品,该部作品的词与曲紧密结合,旋律简单而不失优美、调性变化灵活、音乐伴奏新颖而生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小夜曲》这部作品中,舒伯特率先完成了浪漫主义声乐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创作,对后续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小夜曲》的创作背景
  与其他音乐艺术家不同,舒伯特并不具备显赫的家庭背景条件,但是其实际生活也算不上艰难,其与很多音乐家的共同点在于舒伯特在年少时就在音乐方面显示出极为过人的天分。但是,毕竟当时舒伯特的家庭条件较为清贫,其音乐天赋无法在年少时期得以发挥。幸运的是,他顺利的进入寄宿学校并接受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正是在寄宿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舒伯特意识到了父亲所承受的巨大生活压力,因此退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助教导师。在任职助教导师期间,舒伯特一边工作一边从事音乐创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放弃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音乐创作。辞掉工作后的舒伯特失去了原本的经济来源,生活环境极为清贫,直到舒伯特生命的最后关头,都在坚持着音乐创作,《小夜曲》这部作品就诞生于舒伯特生命的最后阶段,虽然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充满悲伤情愫的,但也包含了浪漫主义情怀[1]。《小夜曲》是悲伤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舒伯特生前,作品能够传播的范围相当有限,无法被世界各地的人所欣赏,而在其魂归故里后,包括《小夜曲》在内的音乐作品才逐步被更多的人接受和欣赏。在《小夜曲》这部作品中,伴随着乐曲旋律的响起,仿佛可以看到清丽的月光在旋律的衬托下缓缓升起,有位少年在这月光中轻轻弹唱,吟唱着为心爱之人所谱奏的歌曲,感情真挚又单纯。这种曲风也正是对舒伯特音乐追求方向进行解读的最好体现。
  二、《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灵活多变的伴奏织体和音乐结构
  舒伯特将自身所见所感及生活经历写进音乐作品中,以此体现在当时革命失败阶段人们内心无处发泄的苦闷和压抑,在古典主义乐派无法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时,舒伯特所创作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表现出了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并且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更加适应时代的脚步。与当时欧洲的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相比,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舒伯特的歌曲是富于变化的,这里就以《小夜曲》为例,其音乐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如该部作品的后半部分,音乐色彩由d小调变为D大调,而曲调则从模糊暗淡变换为明亮,生动地刻画出大胆求爱的少年与略带羞涩的少女形象。在作品最后的结尾部分,则从D大调再次回到d小调,给人一种无比细腻、意犹未尽的感觉,表现出作品中的少女对未来的生活与爱情的无限憧憬。这种灵活多变的音乐结构与色彩充分地展现出了音乐艺术的无限生命力与感染力。舒伯特的音乐创作灵感虽如喷泉迸发,但其作品的创作并非盲目或随意的,其全部的创作灵感均源自现实生活,并在创作过程中适当融入浪漫主义抒情元素,伴奏织体的和声色彩变化鲜明,不但显示出当时欧洲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表达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二)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
  1.歌词的具象化与浪漫主义特点
  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在当时对很多音乐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舒伯特而言,浪漫主义刚好为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最为浓厚的一笔。在舒伯特的音乐艺术创作生涯中,曾对很多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拜读,有一次,在舒伯特和朋友散步的时候偶然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一本诗集便开始阅读,就在阅读过程中,他的创作灵感便伴随着诗歌词语的递进而不断流淌,也正是这种属于舒伯特独有的一种音乐艺术天赋使其能够将诗歌当中的抽象性文字具象化,并且通过音乐与情感将其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舒伯特还可以将音乐的音符和文字并进化,将诗歌文体、词语以及音乐的旋律相互融合并保持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使整部作品浑然天成。舒伯特对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喜爱,在其接触了雷尔斯塔布的诗句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其具象化,转化成音乐的音符,在这种意识作用的推动下,以青年人用于追求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小夜曲》就诞生了[2]。在该部音乐作品的引子部分,舒伯特通过对弱奏型演奏方式的应用模仿吉他的音色,使乐曲与诗歌内容更加贴切,即“弹唱的小伙子”。在d 小调逐步深入的时候所有匀称的音符都开始运作,此时便可以将听众的思绪吸引到一种温馨而恬静的状态。在作品最后的部分,青年人越发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爱人的肯定,因而作品的整体感情更為激昂。这便是舒伯特将词语加以具象化的最好体现,即钢琴演奏中所有的音符都能够与诗歌中的情节对应。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小夜曲》这部作品的歌词采用列露普塔斯的诗词,诗词内容虽短小精悍,但是却不失优美含蓄,并且寓意深刻。通过歌词将作品物化的方式可以说是充分体现音乐作品艺术魅力的最佳方式,《小夜曲》这部作品中的歌词并不花哨,纯真质朴,在对场景的烘托作用下,年轻人将自身对心爱的姑娘的浓浓爱意表达出来,整部作品充满了韵味和诗情画意,为广大听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2.作品旋律的浪漫主义特点
  浪漫主义赋予了歌曲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不再单调,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心理刻画到极致,使作品的旋律与歌词有机融合在一起[3]。舒伯特的《小夜曲》这部作品重点进行了歌词意境的烘托,以此对人物内心情感加以渲染,从而发觉其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舒伯特在其作品创作过程中乐于通过乐曲旋律捕获细节与情绪,乐曲中小调与大调之间的灵活转换则完成了情节和情绪的起伏变换。在《小夜曲》中,舒伯特通过不同的旋律对其中所蕴含的情绪进行了完美的表达,通过不同的旋律呼唤听众意料未及的情感,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3.作品旋律和歌词的有机结合
  在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作用下,舒伯特作品的歌词也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音乐与歌词之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整体从抽象化到具象化的转变。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舒伯特作品的创作灵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诗词的意境,同时,这种浪漫主义的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歌曲的旋律[4]。
  舒伯特的歌曲创作灵感来自于诗词的意境,并由此来决定歌曲的旋律,所以说,舒伯特作品中的歌词与旋律是浑然天成,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小夜曲》作为舒伯特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旋律巧妙地营造了作品的意境。该作品可大致分为两段,d小调能够将听众带入一种温馨的意境当中,在前两句歌词中,浪漫的小调渲染抒情气氛,而在最后两句歌词部分,情感再也无法抑制,此时通过大调转换旋律,以此将作品情感带向高潮,充分展现出了青年对心爱之人的诚挚感情。可见,舒伯特《小夜曲》中旋律和歌词的有机结合切实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三)作品钢琴伴奏与演唱的有机结合
  1.作品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伴奏是声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舒伯特作品《小夜曲》中的钢琴伴奏能够辅助表演者营造完美的艺术境界,并且能够凭借其独具特点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独立的艺术表现。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歌词与钢琴伴奏是一体的,通过钢琴伴奏不但可以对作品意境加以烘托,进行情感的渲染,同时还可以对作者的创作构思进行准确的诠释,从而使作品的演唱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5]。在《小夜曲》的作品创作中,舒伯特充分利用了钢琴伴奏的潜力,并且深挖、利用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在《小夜曲》这部作品当中,钢琴伴奏不但能够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声乐的相互融合中使歌曲保持完整,就该部作品而言,钢琴伴奏作为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作品的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舒伯特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为钢琴伴奏赋予生动而丰富的形象意义,除了对作品的和声以及节奏进行衬托,在环境的描绘、音乐结构的组织与人物心理的刻画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作品的旋律、歌词及钢琴伴奏共同作用,可促进整部作品艺术形象的塑造,强调戏剧性的情节发展。除此之外,钢琴伴奏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独特意境的能力,在该作品中,年轻的男主人公在一片皎洁的月光当中向心爱的女生吐露心声,倾诉着对其的爱慕之情,在钢琴伴奏之下游刃有余的将听众的思绪带入这样的一幕清静之中,情感真切而深入,诗情画意,淋漓尽致。
  2.作品钢琴伴奏和演唱的有机结合
  钢琴是声乐作品表演过程中较为优雅的伴奏方式,在《小夜曲》这部作品中,舒伯特将钢琴伴奏提升到与歌唱旋律比肩的艺术地位,使其成为该部作品当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小夜曲》这部作品赋予钢琴伴奏生命力,同时更是为其注入了永恒不灭的珍贵品质[6]。在舒伯特声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凭借造型与写意等多种不同的手法对整部作品的氛围加以烘托,将其中年轻的主人公欲说还休但却能够为爱勇敢表白的心境刻画的淋漓尽致,制造出一种较为和谐的艺术境像。在作品引子部分的钢琴伴奏应用了八分音符进行断奏,以此展现出男主人公轻弹吉他向意中人倾诉爱慕的画面,画面温馨而宁静。精练的手法预示着歌唱旋律的到来,这样能够显得歌唱的部分更为自然。在舒伯特《小夜曲》这部作品当中,钢琴模仿六弦琴拨奏技巧的伴奏织体贯穿其始终,使作品整体听起来更加抒情,更能打动人心,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完成首句歌词的演唱之后,两小节的钢琴伴奏听起来给人感觉就像有人在轻声低语,和歌唱部分相互应和。在钢琴伴奏的变化过程中故事情节逐步发展,运用装饰音和三连音把年轻的小伙子内心不安、激动、甜蜜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情感起伏却又不矛盾冲突,听众能够轻易走入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长拍三和弦将全曲带入高潮,表现男子炽热的情感。全曲结尾以三级音终止,似乎还在憧憬、期待着什么,伴奏带着歌声飘向远方。歌曲色彩的明暗交替通过转换钢琴伴奏的调式得以实现,使《小夜曲》整首歌曲的色彩丰富、层次鲜明。钢琴伴奏和演唱的水乳交融,是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能够经历时间洗礼而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7]。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舒伯特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小夜曲》无论是在歌词、演唱亦或是乐曲方面均满溢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了能够在作品赏析中获得更加深入的体会,还需不断分析、细细品味该部作品的风格特色,这样才能够掌握其精髓所在,领略舒伯特《小夜曲》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常文杰.浅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J].北方音乐,2020(2):30 34.
  [2]邢倩文.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J].北方音乐,2019(13):108-109.
  [3]李欣,张永芳.舒伯特《小夜曲》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8(29):42-43.
  [4]苏娟.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96.
  [5]张哲琦.舒伯特《小夜曲》的藝术风格特点[J].戏剧之家,2018(27):45 63.
  [6]金松.孕育于琴音之中的“邈远”意境——以舒伯特《小夜曲》之音乐表达为例[J].当代音乐,2018(6):83-85.
  [7]靳靓慧.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17(3):146-148.
  作者简介:张洋(1978-),男,河北新城,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心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低音提琴音色浑厚,音调较低,是管弦乐队里重要的和声基础,低音提琴和其他低音部乐器的有机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乐队的节奏感和起伏乐律,是弓弦乐器重要的类型之一,也是管弦乐队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弦乐比,低音提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演奏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也是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对低音提琴的演奏艺术进行描述,从低音提琴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针对如何提高低音提琴演奏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摘要】哈尔滨,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未能与音乐文化形成良性互动导致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竞争力不足。因此,可以从深化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内涵、深度挖掘哈尔滨音乐文化资源、加快科技与音乐旅游产业融合、繁荣音乐演出市场几方面探索出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从而丰富哈尔滨市旅游文化内涵,促使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收益及商业价值。  【关键词】音乐文
【摘要】筝具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筝随着历史的发展流传到各个地域,在与当地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后形成风格各异的古筝流派,派别可分为南北派,北方筝派的风格较为热烈,南方筝派较为婉约。陕西筝派与山东筝派均为北方筝派,筝虽起源于秦地,但是秦筝陕西筝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兴的流派。本文将对陕西筝派以及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对陕西、山东两家筝派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摘要】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新的媒体形式对于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播出效果、强化媒体竞争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要加强对新闻采编能力的强化,提高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增强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增强;电视台;新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内容中新闻资讯是重要构成部分,积极的发挥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汉蒙翻译工作,成为当前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通过探究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汉蒙翻译的策略以及主要特点,认为在汉蒙翻译过程中,相关的汉蒙翻译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当前的效率,充分展示新媒体爆发力强、快速等诸多优点,此外应当根据
【摘要】随着对西方审美的现代性了解不断的深入,人们对音乐审美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西方的审美体验中蕴含着时间维度意识,这种时间维度是以“现在—当下”作为基本关注点,使用“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架构起了对待“过去—传统以及未来”的当代审美观念,在转型期中国音乐审美体验中的当代意识问题方面,到目前为止“时间维度”没有明确的理论思考,音乐审美体验中对中维度的研究需要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研究了解,而这种时间维度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因作者佚失,缺少相关的创作背景,且每首诗之间无逻辑关系,故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时,可以依据物象、情感、四时这三项,梳理19首诗歌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逻辑性的系统,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物象;情感;四时;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得到了广泛普及,并且在新闻采访领域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背景之下新闻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是关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技巧;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
【摘要】随着对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研究等需求日益增加,做好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该项工作的提升策略,树立正确的数字化管理工作理念,以实现文物价值的充分挖掘和藏品的高效管理,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物管理;数字化;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
【摘要】《槐花几时开》管弦乐是著名中国作曲家鲍元恺由四川民歌改编而来的乐曲,本文以《槐花几时开》管弦乐中具有典型性的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谱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通过比较《槐花几时开》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特征,分析其乐器组合、配器法及配器对音乐整体效果的影响,总结出其中的特点,力求阐明作曲家如何通过有效的配器手法将音乐形象和整体情绪表达、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槐花几时开》的背景、配器分析、配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