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抑郁症,专找“空巢人”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89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尤其那些长年独居的“空巢老人”或者长年患病住院的老年人,更企盼过春节时儿女团圆、全家团聚。但是团聚毕竟是短暂的,春节一过完儿女们就要走了,这就使得一些老人由企盼、喜悦再到失落,情绪大起大落。
  因此,春节过后是“空巢”老人患 “节后抑郁症”的高峰期,个别患者甚至需住院治疗。
  节日期间,因为亲朋好友、子女都在身边,老人的心理神经一直过于亢奋,原来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了。节日过后,宽松、愉快的气氛陡然消失,前后反差巨大,老人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落感,导致抑郁症发生。其症状有头晕、疲惫、无精打采、食欲下降、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失眠、抑郁、焦虑,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
  此时,子女的一个平安电话、一句问候都是慰藉寂寞老人最好的“心灵鸡汤”。预防老人“节后抑郁症”,子女返家后一定要及时打电话向老人报平安,工作之余,要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聊,逐渐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老人节后也要尽快适应节后生活,可以走出家门找老朋友、老邻居解解闷。只要调整得当,“空巢”老人的“节后抑郁症”一般半个月内就可缓解,除了特别严重的,一般不需要服药治疗。此外,除了节假日,“空巢”老人平时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防止心理问题的侵扰。
  
  ● 空巢心理问题之一:
  无成就感
  退休后,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老年人难免会出现一段不适应期。在家里无所事事自然感到冷清、寂寞。
  【专家解释】:人际圈子窄、兴趣爱好少,还不能适应退休之后的生活,导致心理上的无成就感。
  ?荩建议:在退休之前就应计划退休之后的生活,退休以后可以做自己平时喜欢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扩展自己的爱好,比如画画、书法、音乐、钓鱼、爬山等。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 空巢心理问题之二:
  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孤独、焦虑
  很多老人经常打电话给子女,或者做好一桌饭菜等孩子们回去,甚至因为想见见子女而产生躯体疾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者嫌其啰嗦,将会加重老人心理上的孤独、焦虑感。
  【专家解释】:人老了越来越像小孩,对子女的依赖好比儿童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种强烈的依赖来源于“分离焦虑”,所以,家里的老人会经常打电话给你,“啰嗦”很多事情。
  ?荩建议: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心理问题从躯体上的疾病体现出来,潜意识里就是希望被爱、被关注。所以,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的心理问题。
  
  ● 空巢心理问题之三:
  不再被需要
  【专家解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和子女之间关系出现了问题。时下,一对年轻夫妇赡养4个老年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难得回家看望父母,家里的老人就会产生一种“没人再需要我”的感觉,所以有的老人才感觉“自己是垃圾”。
  ?荩建议:父母需要的关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生活上的照顾,而是“被需要的感觉”,比如子女可以给老人谈谈个人工作上的问题,虽然他不一定给出建议,但老人觉得子女还是需要我的指点的。
其他文献
最近,一股由日本传入的“周末断食风”,在国内一些城市受到热烈追捧。在“两天”、“流食”的前提下,周末断食族认为,短期断食不但能帮人调整肠胃、甩掉多余脂肪和赘肉,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清肠胃、排毒素。这可信吗?    周末辟谷,据说很健康  周五晚上,秦小姐只喝了一杯玉米汁;周六的早餐是一杯酸乳酪和橙汁;到了午餐时间,她喝上一杯黄瓜芹菜汁;到了晚餐时间,就用一杯胡萝卜汁或木瓜汁打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比亚兹莱是英国19世纪末魅力横扫欧洲的插图画家,其画风以颓废、唯美、大胆而著称,他对线条的运用可谓老练而精到,他用黑白两色鬼魅般的组合,形成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加上画作中另
作家经常谈及写作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句抽象笼统的话,看似有几分道理,实际上是不足以解决写作的源头和动力问题的。作家们立足自身处境和写作经验,强烈的感受到了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