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战兵器强弱分明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始建于1980年代,尺寸和性能类似于“基洛夫”级核动力战列巡洋舰,因此也被称作“可运载飞机的巡洋舰”,与“基洛夫”级一样主要用于对抗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库兹涅佐夫”号搭载12架苏-33“侧卫”战斗机,5架苏-25UTG“蛙足”舰载训练机,18架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4架卡-31预警直升机,2架卡-27通用直升机,12枚P-700“花岗岩”超声速反舰导弹。
其中,“花岗岩”反舰导弹最大射程625千米,安装750千克的常规弹头或50万吨级的战术核武器,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但是“花岗岩”反舰导弹占用了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面积,因此搭载太多的反舰导弹就牺牲了俄罗斯航母舰载机的数量。
在苏联时期的海军条令里,“库兹涅佐夫”号只是一艘具备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的巡洋舰,主要作战对象是北约集团的水面舰艇和潜艇,不像“尼米兹”级航母的多用途舰载机联队具有“力量投送”能力。“花岗岩”反舰导弹可以同时击沉任何一艘航母和半数的支援舰艇,50吨级的战术核弹头威力更大,但是目前不清楚俄罗斯航母携带的核弹头采取空爆还是常规着发引信。即使是750千克的常规弹头,也足以击沉一艘航母,威力是美军“鱼叉”导弹的3倍,而50吨级的战术核弹头相当于“鱼叉”爆炸200万次。
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由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迄今已经建造了11艘,是美国海军现役唯一的一级航母,作为美国海军远洋战斗群的核心力量,搭载48架F-18C/D“大黄蜂”战斗机或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2架C-2“灰狗”运输机,6架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对敌方飞机、水面舰艇、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保护美国海上舰队和海洋利益。
法国“查尔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作为替代“克里蒙梭”级的航空母舰,搭载12架“阵风”M战斗机,16架“超级军旗”攻击机,2架E-2C“鹰眼”预警机,2架AS532“美洲狮”直升机,3架AS365F“海豚”搜救直升机,1架“云雀Ⅲ”直升机。舰载机“超级军旗”战斗机可以挂载ASMP战术核武器,具备核威慑能力。因此,“查尔斯·戴高乐”号航母设计虽然饱受批评,作战能力却十分强大。
巴西“圣保罗”号航母前身是法国“福煦”号,重3.2万吨,搭载16架AF-1战斗机,6架SH-3反潜直升机,3架AS532“美洲狮”直升机,3架AS350“小松鼠”通用直升机,虽然号称是作战航母,但是主要用于训练巴西海军舰载机起降。
舰载机联队美军占优
俄罗斯航母上的苏-33“侧卫”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2.17,作战半径700千米。机身和机翼下挂架可挂载8枚导弹,包括4枚R-73/AA-11“弓箭手”(Archer)空空导弹,射程30千米;1枚R-27T中程导弹,射程70千米;2枚R-27增程型SARH空空导弹,射程170千米;1枚R-27RSARH空空导弹,射程80千米。从苏-33“侧卫”战斗机的导弹配备来看,该机属于空战型,对地攻击能力较弱,只能用于舰队防御而非力量投送,而且自从上世纪80年代装备到“库兹涅佐夫”号上后,武器系统一直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造。R-27导弹号称能够拦截巡航导弹,但是该机一直没有挂载更为先进的R-77“蟒蛇”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另一个缺点是滑跃甲板使该机无法满载武器或油料。因此12架飞机不管如何在甲板上排列,载弹量、作战半径和战斗巡航距离都相对较小。
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1.8,作战半径1300千米,挂载2枚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射程30千米,6枚AMRAAM中程导弹,射程105千米。该机升级后可以挂载先进的双尾翼AMRAAM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机身下加挂AESA电子扫描阵雷达后,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美军航母上只有一半的战斗机升级成“超级大黄蜂”,其余的增程型F-18C/D型即使挂载AMRAAM导弹也只能担负防空任务,因此也必须向E/F型改装才能压制中俄海军。
法军“阵风”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1.8,作战半径1800千米,性能与F-18E相当,挂载2枚MICA-IR拦截式空战导弹,射程30千米;4枚MICA-EM增程型导弹,射程50千米。虽然该机挂载的导弹性能优异但射程较短,挂载AESA导弹后也只能称作4.5代战机,但是“阵风”作为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挂载SCALP巡航导弹和智能炸弹。仍在法军航母服役的“超级军旗”战斗机仍未升级,因此,法国航母的战斗力要到“超级军旗”完全退役后才能得到提升。
巴西AF-1“天鹰”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0.88,作战半径900千米,挂载4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缺少机载雷达吊舱和空中早期预警支援系统,对地攻击主要武器是常规炸弹和火箭弹,防空能力和打击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只能作为教练机培训下一代舰载机飞行员。从目前来看,巴西没有采购其他型号替代“天鹰”的计划,巴西航母的作战能力也因此倍受怀疑。
结论:美军航母搭载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技术和数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虽然“阵风”是一款杰出的战斗机,但是法国没有完全利用其性能;俄罗斯航母设计相对已经过时,苏-33战斗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才能弥补与美军的代差。相比之下,巴西航母上的舰载机联队不值一提。 防卫能力美俄均势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的雷达作用距离只有52千米,支援的军舰或图-95侦察机必须分担航母的预警任务。图-95侦察机的探测距离受飞行高度限制,最大探测距离也只有675千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距离更短。相比之下,675千米的预警距离对于美军陆基和海军航母上的舰载机都不成问题,对俄罗斯容易达到信息优势。
俄罗斯非常注重航母的防护,“库兹涅佐夫”号装备8套卡什坦(Kashtan)近防武器系统和6套AK-630近战武器系统,比美军“尼米兹”级的2套“拉姆”(RAM)反导弹系统的数量要多。虽然“库兹涅佐夫”号搭载18架卡-27反潜直升机,但是该机的机载雷达功率较低,2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相对较短,很难穿透“宙斯盾”系统的防御体系对美军航母构成现实或潜在威胁,但是应对核动力潜艇具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俄罗斯航母的生存能力。
美军航母的“宙斯盾”系统使用的“标准2”增程型导弹可以击落俄罗斯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即使“花岗岩”突破“标准2”的防御,增强型“海麻雀”(ESSM)RIM-162舰空导弹、“拉姆”(RAM)反导弹导弹和“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CIWS)也能对其实施拦截。俄罗斯宣称“花岗岩”导弹可以进行集团发射,只需其中一枚进行雷达搜索,降低攻击网络中其他导弹被敌方探测的概率,从而提高命中概率。“花岗岩”625千米的射程相对其他导弹已经够远,但是由于美军战斗机发射空射巡航导弹的打击距离要加上飞机的航程,因此美军和法军航母的打击范围更远。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空射“标枪”导弹使航母的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法军的AM-39“飞鱼”掠海反舰导弹也有类似的威力,但是由于火箭发动机导致射程较短,加之“超级军旗”战斗机的老型号雷达性能较弱,攻击时必须与敌方军舰靠得很近,因此非常容易被敌方防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阵风”战斗机也能挂载“飞鱼”导弹,在强敌面前的生存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但是“阵风”战斗机毕竟是防空型战斗机,法国航母的打击能力也大打折扣。
结论:从防空能力上讲,“库兹涅佐夫”号搭载的防空武器最多,“戴高乐”号的防空导弹射程最远最先进,但是“尼米兹”级护航舰艇的防空能力超强,因此防卫范围最大,“圣保罗”号则没有可靠的防空区域。
甲板布局与飞行效能
航母作战效能与人员训练、作战经验、装备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甲板布局设计却是最主要的一项。简而言之,甲板越大运转飞机越简单。但是现代航母不会搭载一支完整的舰载机联队,之所以这样,美国和法国是认为完整联队没有必要,俄罗斯和巴西则是没有能力搭载足够的飞机。
甲板升降机的数量、尺寸、位置也非常重要,“圣保罗”号只有2个小型升降机,其中一个甲板中央升降机还影响飞机起飞。“尼米兹”级在4个弹射器附近各设计了一个大型升降机,舰载机出动效能成倍增加。俄罗斯的滑跃甲板不仅限制了舰载机的起飞重量,也影响大型运输机、预警机起降,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没有在航母上部署性能先进的安-71“狂妄”短距起降预警机。
从舰载机自身角度讲,甲板占用面积也影响了搭载数量。俄罗斯苏-33机翼和尾翼折叠后翼展从14.7米减小到7.4米(49%),美军“超级大黄蜂”机翼折叠后翼展从13.62米减小到9.32米(31%),法军“阵风”机翼不能折叠,翼展10.8米,“天鹰”机翼不能折叠,翼展8.3米,“超级军旗”机翼折叠后翼展从9.3米减小到7.5米(20%),综合而言,航母都通过降低甲板占用面积提高舰载机部署数量,这一点上4国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尼米兹”级搭载舰载机数量最多,且作战效率最高,“库兹涅佐夫”号搭载飞机受滑跃甲板限制,作战效率大打折扣,“戴高乐”号运用弹射起飞装置,作战效能超过了俄罗斯航母,“圣保罗”号的甲板中央升降机,对起降效率影响很大。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始建于1980年代,尺寸和性能类似于“基洛夫”级核动力战列巡洋舰,因此也被称作“可运载飞机的巡洋舰”,与“基洛夫”级一样主要用于对抗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库兹涅佐夫”号搭载12架苏-33“侧卫”战斗机,5架苏-25UTG“蛙足”舰载训练机,18架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4架卡-31预警直升机,2架卡-27通用直升机,12枚P-700“花岗岩”超声速反舰导弹。
其中,“花岗岩”反舰导弹最大射程625千米,安装750千克的常规弹头或50万吨级的战术核武器,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但是“花岗岩”反舰导弹占用了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面积,因此搭载太多的反舰导弹就牺牲了俄罗斯航母舰载机的数量。
在苏联时期的海军条令里,“库兹涅佐夫”号只是一艘具备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的巡洋舰,主要作战对象是北约集团的水面舰艇和潜艇,不像“尼米兹”级航母的多用途舰载机联队具有“力量投送”能力。“花岗岩”反舰导弹可以同时击沉任何一艘航母和半数的支援舰艇,50吨级的战术核弹头威力更大,但是目前不清楚俄罗斯航母携带的核弹头采取空爆还是常规着发引信。即使是750千克的常规弹头,也足以击沉一艘航母,威力是美军“鱼叉”导弹的3倍,而50吨级的战术核弹头相当于“鱼叉”爆炸200万次。

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由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迄今已经建造了11艘,是美国海军现役唯一的一级航母,作为美国海军远洋战斗群的核心力量,搭载48架F-18C/D“大黄蜂”战斗机或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2架C-2“灰狗”运输机,6架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对敌方飞机、水面舰艇、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保护美国海上舰队和海洋利益。
法国“查尔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作为替代“克里蒙梭”级的航空母舰,搭载12架“阵风”M战斗机,16架“超级军旗”攻击机,2架E-2C“鹰眼”预警机,2架AS532“美洲狮”直升机,3架AS365F“海豚”搜救直升机,1架“云雀Ⅲ”直升机。舰载机“超级军旗”战斗机可以挂载ASMP战术核武器,具备核威慑能力。因此,“查尔斯·戴高乐”号航母设计虽然饱受批评,作战能力却十分强大。
巴西“圣保罗”号航母前身是法国“福煦”号,重3.2万吨,搭载16架AF-1战斗机,6架SH-3反潜直升机,3架AS532“美洲狮”直升机,3架AS350“小松鼠”通用直升机,虽然号称是作战航母,但是主要用于训练巴西海军舰载机起降。

舰载机联队美军占优
俄罗斯航母上的苏-33“侧卫”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2.17,作战半径700千米。机身和机翼下挂架可挂载8枚导弹,包括4枚R-73/AA-11“弓箭手”(Archer)空空导弹,射程30千米;1枚R-27T中程导弹,射程70千米;2枚R-27增程型SARH空空导弹,射程170千米;1枚R-27RSARH空空导弹,射程80千米。从苏-33“侧卫”战斗机的导弹配备来看,该机属于空战型,对地攻击能力较弱,只能用于舰队防御而非力量投送,而且自从上世纪80年代装备到“库兹涅佐夫”号上后,武器系统一直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造。R-27导弹号称能够拦截巡航导弹,但是该机一直没有挂载更为先进的R-77“蟒蛇”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另一个缺点是滑跃甲板使该机无法满载武器或油料。因此12架飞机不管如何在甲板上排列,载弹量、作战半径和战斗巡航距离都相对较小。
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1.8,作战半径1300千米,挂载2枚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射程30千米,6枚AMRAAM中程导弹,射程105千米。该机升级后可以挂载先进的双尾翼AMRAAM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机身下加挂AESA电子扫描阵雷达后,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美军航母上只有一半的战斗机升级成“超级大黄蜂”,其余的增程型F-18C/D型即使挂载AMRAAM导弹也只能担负防空任务,因此也必须向E/F型改装才能压制中俄海军。
法军“阵风”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1.8,作战半径1800千米,性能与F-18E相当,挂载2枚MICA-IR拦截式空战导弹,射程30千米;4枚MICA-EM增程型导弹,射程50千米。虽然该机挂载的导弹性能优异但射程较短,挂载AESA导弹后也只能称作4.5代战机,但是“阵风”作为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挂载SCALP巡航导弹和智能炸弹。仍在法军航母服役的“超级军旗”战斗机仍未升级,因此,法国航母的战斗力要到“超级军旗”完全退役后才能得到提升。

巴西AF-1“天鹰”战斗机,最大马赫数为0.88,作战半径900千米,挂载4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缺少机载雷达吊舱和空中早期预警支援系统,对地攻击主要武器是常规炸弹和火箭弹,防空能力和打击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只能作为教练机培训下一代舰载机飞行员。从目前来看,巴西没有采购其他型号替代“天鹰”的计划,巴西航母的作战能力也因此倍受怀疑。
结论:美军航母搭载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技术和数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虽然“阵风”是一款杰出的战斗机,但是法国没有完全利用其性能;俄罗斯航母设计相对已经过时,苏-33战斗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才能弥补与美军的代差。相比之下,巴西航母上的舰载机联队不值一提。 防卫能力美俄均势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的雷达作用距离只有52千米,支援的军舰或图-95侦察机必须分担航母的预警任务。图-95侦察机的探测距离受飞行高度限制,最大探测距离也只有675千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距离更短。相比之下,675千米的预警距离对于美军陆基和海军航母上的舰载机都不成问题,对俄罗斯容易达到信息优势。
俄罗斯非常注重航母的防护,“库兹涅佐夫”号装备8套卡什坦(Kashtan)近防武器系统和6套AK-630近战武器系统,比美军“尼米兹”级的2套“拉姆”(RAM)反导弹系统的数量要多。虽然“库兹涅佐夫”号搭载18架卡-27反潜直升机,但是该机的机载雷达功率较低,2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相对较短,很难穿透“宙斯盾”系统的防御体系对美军航母构成现实或潜在威胁,但是应对核动力潜艇具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俄罗斯航母的生存能力。
美军航母的“宙斯盾”系统使用的“标准2”增程型导弹可以击落俄罗斯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即使“花岗岩”突破“标准2”的防御,增强型“海麻雀”(ESSM)RIM-162舰空导弹、“拉姆”(RAM)反导弹导弹和“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CIWS)也能对其实施拦截。俄罗斯宣称“花岗岩”导弹可以进行集团发射,只需其中一枚进行雷达搜索,降低攻击网络中其他导弹被敌方探测的概率,从而提高命中概率。“花岗岩”625千米的射程相对其他导弹已经够远,但是由于美军战斗机发射空射巡航导弹的打击距离要加上飞机的航程,因此美军和法军航母的打击范围更远。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空射“标枪”导弹使航母的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法军的AM-39“飞鱼”掠海反舰导弹也有类似的威力,但是由于火箭发动机导致射程较短,加之“超级军旗”战斗机的老型号雷达性能较弱,攻击时必须与敌方军舰靠得很近,因此非常容易被敌方防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阵风”战斗机也能挂载“飞鱼”导弹,在强敌面前的生存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但是“阵风”战斗机毕竟是防空型战斗机,法国航母的打击能力也大打折扣。
结论:从防空能力上讲,“库兹涅佐夫”号搭载的防空武器最多,“戴高乐”号的防空导弹射程最远最先进,但是“尼米兹”级护航舰艇的防空能力超强,因此防卫范围最大,“圣保罗”号则没有可靠的防空区域。

甲板布局与飞行效能
航母作战效能与人员训练、作战经验、装备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甲板布局设计却是最主要的一项。简而言之,甲板越大运转飞机越简单。但是现代航母不会搭载一支完整的舰载机联队,之所以这样,美国和法国是认为完整联队没有必要,俄罗斯和巴西则是没有能力搭载足够的飞机。
甲板升降机的数量、尺寸、位置也非常重要,“圣保罗”号只有2个小型升降机,其中一个甲板中央升降机还影响飞机起飞。“尼米兹”级在4个弹射器附近各设计了一个大型升降机,舰载机出动效能成倍增加。俄罗斯的滑跃甲板不仅限制了舰载机的起飞重量,也影响大型运输机、预警机起降,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没有在航母上部署性能先进的安-71“狂妄”短距起降预警机。
从舰载机自身角度讲,甲板占用面积也影响了搭载数量。俄罗斯苏-33机翼和尾翼折叠后翼展从14.7米减小到7.4米(49%),美军“超级大黄蜂”机翼折叠后翼展从13.62米减小到9.32米(31%),法军“阵风”机翼不能折叠,翼展10.8米,“天鹰”机翼不能折叠,翼展8.3米,“超级军旗”机翼折叠后翼展从9.3米减小到7.5米(20%),综合而言,航母都通过降低甲板占用面积提高舰载机部署数量,这一点上4国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尼米兹”级搭载舰载机数量最多,且作战效率最高,“库兹涅佐夫”号搭载飞机受滑跃甲板限制,作战效率大打折扣,“戴高乐”号运用弹射起飞装置,作战效能超过了俄罗斯航母,“圣保罗”号的甲板中央升降机,对起降效率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