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鼓励——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尝试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什么?具体到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的讲评中,就是“老师的美言”——老师鼓励的话语。学生读了老师鼓励的话语,就会有美的感受;看到了老师鼓励的话语,学生就会总结经验,下一次把作文写得更好。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巧用鼓励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书面鼓励
  
  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这种鼓励应体现在作文的评语中,或对学生作文的开头、结尾给予鼓励,或对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给予鼓励,或对学生作文卷面的整洁、优美给予鼓励等等。教师不应吝啬自已的笔墨,应该慷慨一些,独具慧眼,以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点为主,而不应该“横挑鼻子竖挑眼”。老师的“批评即是教师的指点,这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我认为,我们不能想通过一次“教训”、“批评”就让学生的作文长进多少,而是要通过一次次的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写作源泉。
  我们可以用“你的文章写得真棒”、“你的知识面很宽广”、“你的思维很独特”、“你的字写得很优美”这类话去激励学生。我相信:“如果教师注重艺术施教,使学习变苦为乐就更加可能。”1981年2月在浙江桐乡发现了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册作文,作文本中留下了教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而能词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富有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了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使他在文学之路上获得了奋进的力量。
  可以说,这位国文教师用“鼓励”造就了一个文坛巨匠。
  
  二、课堂鼓励
  
  课堂鼓励就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儿鼓励学生。当学生作文写得规范优美时老师要给予鼓励,当学生作文入题方法得当时老师要给予鼓励,当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充实有时代气息时老师要给予鼓励,当学生作文的结尾深刻有力时老师要给予鼓励……
  王蒙说过,天才就是“亏他想得出来”。语文教师应抓住这样的好典型、好文章及时鼓励,可以当堂宣读学生的作文,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打印出来,每人一份发给全班学生,让他们都来分享成功的欢乐,也可以让学生把他的作文亲手抄上来,老师把它贴到班里的“发表园地”。
  这样的课堂鼓励,对学生练习写作一定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三、课外鼓励
  
  鼓励除了课堂鼓励,还有课外鼓励。我们想对一个学生的作文给予鼓励,有时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儿鼓励他,当面鼓励有时会使学生产生错觉,反而让他认为鼓励者是虚情假意的。老师应有意识地寻找适当场合和机会鼓励学生,可以私下找学生谈话鼓励他,可以在学生的家长面前表扬他……
  托尔斯泰说:“一个老师爱学生是好老师,一个老师爱事业是优秀的老师,一个老师既爱学生又热爱自已的事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师。”一个“十全十美”的语文老师应时刻注意教育的火候,讲究教育方法,用鼓励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用鼓励去精心培育学生作文这朵稚嫩的小花。
  如果“鼓励”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接纳学生的话,那么只有无条件的“鼓励”才能塑造自信的人生。如果你是父母,请告诉你的孩子“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如果你是领导,请告诉你的下属“我欣赏你”,只因为你能发挥独特的自已;如果你是语文教师,请告诉你的学生“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学生!鼓励的未来便是一种力量在酝酿、在涌动,那力量便是真正的自信——相信“我能行”!
  总之,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也希望能听到老师的鼓励,因为,人的聪明才智、能力和积极性的发挥往往是鼓励的结果。如果受到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随之高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带着欣赏和鼓励的眼光来看学生,或许会将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再加上恰当的鼓励,引起他们非写出来不可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变得自信、自强,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果。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一、领会创新教育的思想内涵    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
期刊
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三维”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    一、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
期刊
进入初中后,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老师也感到难教,不管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难总是难以提高,而且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新的课程标准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    一、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感到快乐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要爱护学生;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
期刊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
期刊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下面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约束,老师备课时,很少顾及到好、中、差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种模式授课,使得优生吃饱、差等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探索采用了“ABC”教学方法。  “ABC”教学方法,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留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具体做法是:  
期刊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一、转换角色,互动生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即在学生的头上始终有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
期刊
对于文言文教学,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许多学生谈起某歌星、影星或电脑游戏往往眉飞色舞,而对于文言文学习则毫无兴趣,一上文言文课就情绪低落,做文言文题目更是无从下手。个中缘由,除了学生文言基础相对较差,文本年代久远,词汇、语法与现今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难学难懂而外,更与教师教学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大关系。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感到文言文并非“面目可憎”,产生学习文言文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价改革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其中情境教学就是把新课程和新教材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一个实践上的突破口,它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学会观察、体验,从而进行自主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略作探讨。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对启发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的作用,用其他的教学手段是无法替代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终生难忘的。而中学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一种方式,它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