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车安全的深层思考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二连三发生的校车安全重大事故,让农村校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校车是21世纪才在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是90后才开始使用的"新玩艺",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还无法支付舒适安全的成本,导致校车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其需要政府科学的制度设计,需要政府调整思路,不可过分追求学校的“规模效应”,而应为农村孩子着想,让他们就近上学,并以城乡教育的均等化,来解决诸多农村孩子弃近投远的问题。
   关键词:校车安全; 撤點并校; 就近入学; 农村校车
  2011年,在中国农村地区发生了多起校车安全事故,面对这些过早而去的孩子,全社会感到震惊。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新发生?如何才能使农村孩子的上学路变得安全快捷?是政府与社会需要面对也需要沉思的难题。
  1 农村校车出现的背景
   农村校车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以前中、小学生上学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进入21世纪,大量的农村孩子要乘车上学,之所以如此,除了经济发展带来汽车越来越多外,还有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教育,中国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小学,几个行政村建有中学,这样学生们上学路程一般都在三公里之内,步行也能到达。但80年代起,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农村小孩的数量直线减少,有数据表明,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00年的2.05亿减少到2010年的1.58亿,减少了4700多万。与此同时的是一亿多农民进城打工,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把小孩带到打工所在地接受教育,与城市相比,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农村学校都有较大的距离。一些生活富裕的农民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想法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出现了"农村的学生进城镇读书,城镇的学生进城市读书"的流向趋势。这几大因素的相加,使大量的农村小学生源不足,许多学校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诸多地方实施撤点并校,如烟台市教育局规定:"农村初中要在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向镇(街)驻地转移,原则上每所学校覆盖人口在5万人左右为宜。农村小学每所学校覆盖人口在1.6万人左右,在校规模原则上不能低于400人。" 按此规定,烟台市大量小学因生源原因被裁撤,如福山区从2006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全区学校由62所调整到24所,撤并了38所,减少了61%。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初中减少了六分之一,从6.4万所减少到5.5万所。
   撤点并校其"本意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 。但随着学校的减少,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上学的半径也大了,随之带来的是学生上学难、不安全和家长接送不方便等问题。一方面是许多孩子年龄尚小,另一方面是汽车与电动车在农村的增多,使学龄儿童上学路上的不安全因素大为增加,这样农村校车也就有了市场。学生与家长们需要校车,来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
  2 农村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2.1 校车本身。校车配置差,是校车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许多学校,一些货车、普通载人客车、公交车,甚至在一些地区,运货用的三轮车、农用拖拉机和已经过了使用寿命的报废车辆等都会被学校作为校车使用,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连运营资格都不具备的黑车。据统计,全国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近 29万辆,真正符合安全标准的小车不到3万辆。十辆"校车"中大概只有一辆是符合标准的,是相对安全的,而剩下的9辆则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本不具备上路的资格。
   2.2 农村道路。"想致富,先修路",这是人们常提起的一句话,虽然叫过去几十年我们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和大的成就,但是农村地区的道路发展水平似乎与其经济水平成正比。农村地区不仅很多地段未设置交通路标,很多盘山道路两旁没有任何防护和安全设施。大多数道路没有路灯,而且道路表面凹凸不平年久失修。有些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多急弯,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2.3 驾驶员。按照国外的标准,校车司机应该具备比一般司机更高的技术水品和道德素质,然而在我国,开校车的司机只是一些普通的司机,他们缺少一些必要的培训与管理,而一些不合理的利益机制使他们多拉快跑,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4 交通混乱。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村交通活动也日趋增加,但是由于农民交通法律意识的缺乏,违规违章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农村道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种混杂车辆较多,农民在购买这些车辆后没有办理驾驶证、行驶证就上路驾驶,这也导致了农村交通的一片混乱,事故时有发生。 然而,面对农村这混乱的交通,有关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也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使农村道路成为了"交通管理盲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3 解决校车问题的困难点
   3.1 购买成本与运行成本,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有两亿多人,需要乘坐校车的约有9000万左右,按照45人一辆车来计算,需要200万辆校车,而现今运营的合格校车不到10万辆,以专业校车的市场价20~45万元计算200万辆校车至少需要4000亿元最大的问题,保守估计购买成本需要3000亿。买车不易,用车更难,这些校车每年的运营保养费用要高达1500亿,这巨额的花费对于国家与社会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3.2 中国的地区差异。 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差距。如果说,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合作,还能解决校车的运营成本,那么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如此巨大的校车成本是难以承担的。这也是一些农村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所在,老百姓与社会都清楚,乘坐不合格的交通工具有许多不安全因素,但因经济原因,他们还不能支付贵重的安全成本。
   3.3 美国校车经验在中国复制的困难。 纵观各国校车的发展,美国校车无论是从制度还是实际安全性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例如,美国校车拥有最高路权,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美国用于购买校车的资金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投入到校车建设,每辆校车都拥有极高的安全性以及专职校车司机。有人希望复制美国的校车经验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校车制度。
   但是美国校车制度建立的背后有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而中国还刚刚步入小康社会,我们的经济能力、管理水平、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办法去复制那高昂成本支撑的美国校车体制。
  4 解决校车问题的一些设想
   4.1 良好的制度设计。当前我国的校车管理还非常混乱,教育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都参与其中,但管理主体非常模糊,有利相争有责相推。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明确校车的管理主体,明确各部门的权责范围。
   4.2 政府的财政支持。 校车的购买费用和运行费用以及驾驶员
  等配套设施的费用的主要部分应该由政府来承担。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应该增加对校车的投入和补贴。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应该由家庭和学校承担一部分费用,并且鼓励社会上的公益团体和个人以及企业筹款参与到校车建设中来。使校车建设资金成分多元化,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解决校车的经费保障问题。
   4.3 就近入学与教育的均等化。就近入学可以有效减少校车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校车安全事故。面对生源的减少,完全可以让农村小校走向"小而精",10个人左右也可以开设班级,如果仅从节省政府成本的角度,要合并学校使班级学生数达到40人以上,必然让许多学生无法就近上学。现在政府意识到了撤点并校的副作用,教育部表示:"要慎重对待学校的撤并,要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撤并,对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好"。 要保证就近入学必须先保证教育均等化,教育均等化是实现就近入学的根本前提。其实,农村的许多中小学因生源不足倒闭关门,并不仅仅是因为计划生育少子化,农村学校的师资与硬件设施太差也是其重要原因。如果教育均等化了,大量农村孩子不需要弃近投远去城镇上学,他们就可以节省上学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
   4.4 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出行的安全系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中小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在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作用下,社会给学校施压,学校给老师施压,老师给学生施压,带来学生在校时间太长。不少学校要求学生早晨7点半前到校,下午5点才放学。学生离校很远,即使坐校车,也不得不很早就起床,冬季学生常在天未亮时已出家门。如果能缩短学生在校时间,让学生能在九点上学,下午三点放学,就可以使学生上学的路变得不再匆忙,使校车司机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这样都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尽管许多地方都规定:"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8小时" ,但遗憾的是,这些规定都未能得到贯彻执行,问題的根源还是整个社会这种不合理的政策导向,使义务教育的学生负担加重。
   显然,就事论事来解决农村校车问题,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农村校车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一些决策过于粗糙(如在广大农村推行的撤点并校),是中国教育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病灶(如对素质教育的忽视,片面追求升率等)。因此,解决问题,需要社会有系统的思考,有全面而科学的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1] (《 生源少学校老化 山东烟台农村中小学大撤并》,http://www.54sdrzsh.com/thread-30228-1-1.html)
  [2]《袁贵仁:正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http://www.edu.cn/gyss_12102/20111231/t20111231_726097.shtml,2011年12月31日。
  [3]张瑜《关于校车安全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现代快报》2012年3月5日A4版。
  [4]《袁贵仁:正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http://www.edu.cn/gyss_12102/20111231/t20111231_726097.shtml,2011年12月31日。
  [5]闫纪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http://news.hexun.com/2012-02-24/138609463.html
  
其他文献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价值取向 就业观念 诚信 感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
期刊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是相互联系着的可以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所有方法的总和,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最优方案的方法总合而成。它包括以下六种基本方法:  1、综合地规划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智力、意志、情感等心理要素。  2、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教学任务
期刊
摘要:教育技术自引入国门就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自1963年起一直在沿用的"电化教育"名称被取代,原有的电化教育院系及专业名称也都随之更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技术学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定义不断演化着,时至今日还没有停止。本论文在见证中国教育技术定义演化的同时也探究其演化的原因并从中得到启示:坚持教育技术本土化、做好创新研究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期刊
写作,即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
期刊
翻开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诸如“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之类的表述,近两年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吉林、安徽、青海、山西太原等数十个考区中考作文试题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之中。如重庆卷正式将“感情真实”作为评分标准“内容”项的三大要求之一。可见“真情实感”在作文的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文章中展露真情呢?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要留心对生活的体验  
期刊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材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人民版等教材,都增加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及体验性的内容和资料,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内容多样,既有体现课文内容主体部分的正文内容,也设计了辅助性理解的图文史料等多种板块,以人民版为例,设计了诸如课前提示,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的便于教与学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结构板块构建上有了大
期刊
运筹于方寸之间,得胜于千里之外。教学如同打战,老师如同指挥官,指挥好了,自然就能大获全胜。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运筹论”的原理,对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运筹,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张驰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使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有序、优化状态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几种运筹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筹于教法   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筹机制,
期刊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载和阐释着各民族最具特征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以民间艺术中泥泥狗的艺术形态角度研究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图案纹样。  关键词: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 艺术形态 泥泥狗    一、 民间艺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一的灿烂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
期刊
摘要:随着部分国有企业出现员工老龄化现象,新分配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企业重要的接替力量。本文从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考核、激励、使用等方面,探索如何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新分大学生;培养;考核;成长通道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近五年来共分配大学毕业生71名,占全处用工总量的8.13%。为留住这批青年人才,帮助他们早日健康成长,该处以“多岗轮训、复合培养”为思路,建立起“统一管理、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