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力,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于是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讲实验、画实验”,课后学生“写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完全背离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的性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能力。不仅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老师应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身教,做好示范。目前,有一些教师为了省事,课前不预先做实验,不对每个实验进行审视,结果演示实验成功率低,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应提高实验成功率,对每个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应结合实验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培养能力、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化学实验中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演示实验是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有规范化的操作和富于启发性的合理解释,强化感知,激发学生探求其中奥妙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对于课本没有的演示实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另外,可结合授课内容开设趣味小实验。如:教“钠的化学性质”这节内容时,我增补了一个趣味小实验——滴水点灯:在一个酒精灯的灯心中,事先把一颗绿豆大小的钠藏在里面,然后用滴管滴1—2滴水在灯心上,酒精灯立即燃烧起来。同学们看了这一带有魔术色彩的实验,纷纷讨论起来。小小的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钠的金属活泼性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掌握,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又如:上完“乙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后,巧设一个“会燃烧的冰块”的趣味小实验:把一冰块放在表面皿上(在冰块上预先放是一小块电石),然后用火柴去点冰块,冰块立即燃烧起来并冒黑烟。看了这一实验,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这样,通过巧设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化学学科素质不断提高。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能力,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利于思维而获取真知。有的学生看化学老师做演示实验,只觉得实验有趣、现象好看,于是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喜欢看并不等于会观察。如:钠与水的反应,其观察的目的是要证明产物中有氢氧化钠和氢气产生,而学生却被钠珠在水面上做急速的无规则滚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完全消失的现象所吸引,而这些现象都不能说明实验的产物。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括装置、试剂、操作、现象四个部分。在观察时,应训练学生熟记每一部分的内容(如装置包含仪器、仪器的空间位置、连接方式、各部件作用;操作包含装配程序、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对每一个实验的观察应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对同一类型的实验应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观察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教学中,要观察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不仅要认识物质的颜色、状态,还要了解在化学变化中有无沉淀或气体产生,以及有无热现象等状况。化学变化一般进行得很快,所以必须逐步使学生根据观察目的迅速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学生具备了观察的能力后,对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前提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在实验中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学生劳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化学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演示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和创造性的选做实验以及着力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好材料。上实验课时,老师不但要认真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还要鼓励同学们大胆去做实验,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实验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老师切莫代替、协助。如:试剂瓶盖学生难以打开时,老师最好只在方法上加以指导;酒精灯无酒精时,让学生自己添加;实验不成功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失败的原因;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将药品、仪器摆放有序,实验台和地面打扫干净……这样做不仅养成了动手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而且在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劳动技能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复杂的工程,始于广大教师足下。化学教师不仅要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应在其他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另外,还应提高自身素质,因为只有高素质的化学教师才能使化学适应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
其他文献
初中平面几何是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过各种图形的概念、性质、作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算能力,使他们初步获得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而这些知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即几何证明)来实施的,这种形式化的推理方法需要规范而严密的语言来表述,学生难以掌握和适应,给初中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困难。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平面几何证明需要严格的逻辑要求
期刊
在新时期,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平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恰当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训练了学生的启蒙作文,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作文了。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就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紧紧把握住提高认识水平、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扩大知
期刊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笔者现结合英语教材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及其作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培养融洽、协调、愉快的师生关系    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
期刊
【摘要】数学是演绎的科学,是量的科学。要让数学好学,初中生就要过好预习关、上课关、复习关、解题关、总结磁。  【关键词】预习 上课 复习 解题 总结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其重要性学生明白。但是,初中生喜欢数学的却并不多,初中的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呢?这是摆在师生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执教多年的做法,谈谈体会:  数学是一个“阶梯知识”的学科,各部分紧密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准确地表现了出来。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作为装知识的容器,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应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的归宿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即“复习旧知识
期刊
我担任三年级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课时也没那么紧,所以复习的时间就比较充裕。面对这么充足的复习时间,我有点担心:三年级还没有要求写单词和句子,只有对字母四会的要求,所以不可能给学生太多写的练习去巩固;再说只是口头上的操练,成绩好的学生早就掌握了,而后进生则难以接受大容量的听说训练。果然,第一节复习课上我就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第一节复习课上,我把本学期的主要句型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
期刊
高考临近,学生终日忙于题海之中,教师也疲于讲题。笔者认为,在这关键时期,不妨静下心来,共同研读并充分利用高考题,探索不同形式、不同语境下试题的解法与解题规律,精心编写对照题,在思考中求变、在变化中求理解、在理解中求运用、在运用中提高。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共同编写的十组单项例题:  例一  1、A letter________, he hurried to the shop for some sh
期刊
从教多年,从一批批的学生中,我感到了艰辛和对教学英语的迷茫,于是边教边摸索,最终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
期刊
小学阶段,五年级才真正接触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于小学生图形立体感较弱,直接以图形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效果较好。具体方法如下:  1、实物识图。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不能只凭书上画的图来讲,应用实物演示,而且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边演示边讲解哪个是面、哪个是棱、哪个是顶点。  2、制具熟图。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应让学生根据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