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值评估急性颈髓损伤脊髓功能预后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参数动态评估急性颈髓损伤脊髓功能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3例急性颈髓损伤首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2WI高信号行DTI检查,临床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标准,治疗1个月后根据脊髓功能转归分为无改善组(A组)4例(2例ASIA-A级、2例B级)和改善组(B组)19例(13例ASIA-C级、5例D级、1例B级),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A组、B组治疗前后DTI各参数中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轴向本征值[λ=λ1]、径向本征值[λ=(λ2+λ3)/2]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治疗后A组、B组与C组间DTI各参数值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治疗前后DTI测量区域一致。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显示A组和B组治疗前后神经纤维束改变。

结果

A组治疗前、后FA值分别为0.47±0.07、0.41±0.05,ADC值为(0.92±0.15)、(1.09±0.11)×10-3 mm2/s,λ值1.46±0.36、1.49±0.22,λ值0.66±0.11、0.82±0.09,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ADC值和λ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7、-4.183、-4.805,均P<0.05),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P>0.05)。B组治疗前后FA值分别为0.58±0.06、0.65±0.10,ADC值为(1.08±0.12)、(1.26±0.11)×10-3 mm2/s,λ值为1.78±0.22、1.80±0.22,λ值为0.68±0.14、0.56±0.11,治疗后FA值、ADC值均高于治疗前、λ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4、-3.642、4.694,均P<0.05),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P>0.05)。治疗前后A组和B组FA值与λ值变化完全相反,A组λ值低于B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C组FA值0.73±0.05,ADC值(0.95±0.08)×10-3 mm2/s,λ值1.82±0.07,λ值0.44±0.07,组间比较,FA值、λ值、λ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958、70.432、75.902、22.521,均P<0.01)。两两比较,FA值低、λ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λ值A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A组治疗后神经纤维束稀疏、断续,B组神经纤维束完整。

结论

FA值、λ值动态变化是评估急性颈髓损伤脊髓功能预后最敏感的指标,λ值次之。FA值持续低、λ值持续高、λ值低提示脊髓功能预后差。DTT可以直观显示神经纤维束细微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药物耐药(ABCB1/MD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30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ABCB1基因C1236T、G2677T/A、C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和放疗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选择,将行PVP联合术后放疗的患者纳为A组(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纳为B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早期评价无肺动脉高压(PA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右心房心肌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5月间就诊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40例临床确诊无PAH的SLE患者与40名健康对照,测量右心房整体纵向应变值(RAGLS)和各类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研究三尖瓣环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S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29例(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者25例(颈椎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颈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