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胸正中切口是二尖瓣成形术的常规标准切口,暴露佳、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近年来,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成形术不断发展[1-3],人工腱索线圈(loop)技术[4]的发明使得线圈植入之前即可确定人工腱索的长度,从而缩短了术中体外循环和阻断时间。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胸正中切口是二尖瓣成形术的常规标准切口,暴露佳、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近年来,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成形术不断发展[1-3],人工腱索线圈(loop)技术[4]的发明使得线圈植入之前即可确定人工腱索的长度,从而缩短了术中体外循环和阻断时间。
其他文献
为明确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为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收集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103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吻合口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资料和方法 1038例全部经右胸行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男831例,女207例;年龄33~90岁,平均60.86岁.原位癌3例,Ⅰ期67例,Ⅱ期448例,Ⅲ期490例,Ⅳ期30例;鳞癌99
近年来,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及外科医师腔镜手术技巧的不断提升,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得到快速推广.尽管其具有创伤较小、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并能有效降低呼吸道及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然而从三维的直视手术转为二维视野的腔镜手术,外科医师仍然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过程.为了减少外科医师的经验及手术技巧对手术结
目的 探讨经右胸—右心房途径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采用经右胸—右心房途径微创封堵VSD 47例(经右心房组),分年龄段随机选取同期经胸骨正中—右心室途径行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VSD 47例作为对照(经右心室组).经右心房组手术于胸骨右缘第4或第3肋间、长1.5 ~2.0 cm的切口进胸,于右心房表面缝荷包,穿刺,插入特殊构型的中空探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科领域对微创技术的需求,内镜辅助或完全内镜下外科手术开始飞速发展[1].心脏外科微创技术也在经历了胸骨旁小切口、电视胸腔镜及声控腔镜辅助心脏手术等技术阶段后迎来了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的时代[2].二尖瓣成形术目前已被公认为可以取代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术式[3],相对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可以更好地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减少术后抗凝及其栓塞或出血等并
目的 探讨经胸骨旁途径微创封堵嵴内型和嵴上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全组49例,于胸骨左缘第2或第3肋间作长1.5 ~3.0 cm的切口,不进入胸膜腔,剪开心包.于右心室流出道前壁缝荷包,穿刺,插入携带相应封堵器的特制输送管,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经VSD进入左心室,依次推出封堵器左、右伞,卡闭VSD.结果 本组成功封堵47例(96%),其中嵴内型26例,嵴上型21例.VS
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2000例患者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进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其中144例患者中转开胸,平均中转率7.2%.现总结分析这组病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2000例中男1091例,女909例.年龄10~89岁,平均(56.0±11.9)岁.恶性肿瘤1518例,良性疾病482例.肺部恶性肿瘤主要为原发性肺癌,良性疾病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曲菌病感染、肺隔离症等.
目的 探讨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选取术前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7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IABP组于麻醉后即置入IABP辅助循环,主动脉阻断期间使用内置模式继续反搏,直至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好转后逐渐撤除.对照组围手术期不使用IABP.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变
目的 探讨双肺移植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等终末期良性肺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5月,共完成40例序贯式双肺移植,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26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6例,慢阻肺5例,矽肺、双肺弥漫性淋巴管平滑肌瘤和原发性肺高压各1例.ECMO支持下完成手术36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2例,无体外支持下完成2例.结果 术后30天内死亡4例(10%),主要原因是术中大量出血、移植肺早期失功
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治疗,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操作简单,但是抗凝不足或者抗凝过量均具危险;而且患儿需要置入物具有生长的潜能以避免多次手术,机械瓣膜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总结我中心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Ross手术治疗15例主动脉病变患儿的结果及围术期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传统有创通气指经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人工气道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通气[1].无创通气是指通过鼻、面罩等无创的方式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通气.后者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并可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2].其广泛应用于ICU,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免疫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效果显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