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如水,润人一生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08年那段阴霾充斥的日子里,学生被高考、地震、生命等词语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像鸵鸟一般,把头深深地埋在书本里,拒绝变化。任何除教材之外的含有外界信息的片言只语,他们都近乎本能的拒绝。我明白,他们不是拒绝,而是需要一种宣泄,需要一个突破口。我努力地为他们寻觅着。
  我在学校收发室看到了躺在信封里的《润》。里面的文字清新、淡雅、干净,没有死亡、没有教诲、没有道理……有的只是同桌般的絮语。我知道,这实际上是一本现在最适合这些学生的书。于是我装着疏忽把这本书遗留在了一个学生的座位上。
  因为那童话般的封面,因为里面那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文字,因为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本小小的杂志在班上的同学手中一个一个地传递着。陪伴并温暖了他们人生中那一段重要而难熬的时光。
  我也因为那次邂逅,成了《润》原创栏目“润色”的作者,在《润》里面与读者分享我的作文心得。当文章一篇篇刊出的时候,我也逐渐和《润》熟悉,和里面的编辑熟悉。在吉畅的口中,我不再是那个带有职业称谓的“赵老师”,而是亲近许多的“老赵”。彼此的交谈也就不再局限于稿件的本身。在投稿的过程中,我逐渐地发觉我的文章似乎多了一些“匠气”,与刊物的清新雅致的风格有所偏离。杂志是在娓娓“叙”来,而我的文章却更像是条条“讲”来。总觉得多了一份命令读者接受的意味,多了一份居高临下的说教气息。为了让我寻回那份与杂志契合的灵性与清爽,不管是吉畅,还是姜杨,还是其他编辑,她们总是耐心地帮助我寻找与杂志的契合点。
  在与《润》邂逅的一年多后,我只身去了一所千里之外的学校,接下一届高三,开始新的征程。一切都因为是新的而让人兴奋,一切也都因为是陌生的而让人一时无所适从。这时,我接到了编辑部再次特意为我寄来的《润》,清新的气味,熟悉的一切都在刹那间找回。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润》又如当初陪伴温暖我的学生一样,陪伴温暖我走过那段陌生的日子。
  从未来前的雄心勃勃,到见到庐山真面目后发现与自己的梦想相去甚远,我渐渐沮丧。最为严重的时候竟然对我的学生失去了信心。在那个寒意渐去的日子里,我在QQ遇到了总编刘翠玲女士。我将我的困惑和苦恼和盘托出。她很忙,但是她耐心地听完了我的诉说,帮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并以当年她女儿参加高考的事例为我现身说法。听完她的分析,我如在黑夜中前行的人看了闪耀的灯光。走出门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把手里所有的《润》分给学生,让他们暂时放下沉重的负荷,尽情地在高考外遨游。学生看到了我的笑,也读出了我笑中的希望与力量。最终,我高昂着走出了教室,满载收获的希望。
  “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地飞,飞得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这似乎是我生活的写照,从与《润》邂逅開始,我一直在不停地行走。从邂逅《润》的时候算起,《润》总在我刚刚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在我最为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出现。品读里面清新的文字,我就犹如一个刚刚经历了长途跋涉的人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沐浴,把所有的尘垢都洗得个干干净净。
  《润》之如水,润人一生。
其他文献
①  今天买的是什么菜,是要噎死我吗?  什么?作业还没写完?打!  什么?上次说过的事你又忘了,不长记性是吧?打!  这种吼叫,小西听得太多。谁家没有琐事抱怨,可在老爸那儿全成了无法忍受的事。转回头来,老妈还会叮嘱小西:“他最近脾气不好,你让一让。”  老爸脾气是真臭。他年轻时聪明好学,干得一手好技术活儿很受赏识,于是恃才傲物,总以为世界像扳子一样,尽在他手中掌握,谁会不买他的账?可他的“账本”
期刊
1月4日下午,接到了和儿子结对子的韩国交流学生,事先已通过名单知道了他叫金哉亨。他是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个子比儿子略高一些,长得白白净净,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单反相机。儿子向他介绍了我,我赶紧显摆了唯一会的一句用来问候的韩语,他朝我点头鞠躬。  原本以为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但因为有英语这个沟通的桥梁,应该会迅速地打成一片。但显然,我对情况估计得太乐观了。  他本能地
期刊
回顾成长的岁月,有三件事情神奇中又有点冥冥注定,每当想起来的那一刹那,就会令我汗毛竖立、鸡皮疙瘩骤起,不得不对宇宙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油然而生敬意!其中,两件是好事,一件是遗憾的事。  几年前,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一百次的预言:“我会考上政治大学,我会考上政治大学……”  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概是在
期刊
我想去拜访那朵睡莲,可是没有能做到。  看《茵梦湖》非常偶然,开头是这样的:在一个深秋的下午,一位穿着讲究的老人沿着街道慢慢走来。  故事开始了,这个叫莱因哈特的老人,回到了他的孩提时代,一个小女孩出现了,她叫伊莉莎白,他们一起长大,唱歌,采摘石南花,寻找草莓,他在羊皮本上写下诗句。  他到外地上学,她给他写信:这些漂亮的糖字一定会告诉你,是谁帮忙做了这些糕饼的;就是这同一个人为你绣了这些袖口……
期刊
很多朋友羡慕我总有各种各样的“好事”找上门:丽江的免费双飞游,每月免费挑选凡客网上的衣服,五星酒店的体验券……我笑答:“因为我总在参赛。”  我是不折不扣的参赛狂。一次,新浪网举办征文比赛,奖品是双飞丽江的往返机票。一篇征文800字,对于搞企宣的我来说,花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就能搞定。  一个月后,新浪网电话通知我获得大奖,并要了我的身份证号和地址。两天后,电子客票的往返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同事羡慕
期刊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一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事,它让我真正懂得了自由的难能可贵。  有一天,我经过宿舍走廊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正通过电话动情地说着什么,这个女孩我认识,我不希望偷听或介入别人的事情,就小心翼翼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沿着走廊哭着走了过来。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是喜极而泣。她刚才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并跟他做了一次倾心交谈,她告诉父亲自己现在有多么不开心,多么不知所措,告诉他如果自
期刊
我們有两位头脑风暴节目的学者嘉宾,三四年前是我们最棒的评论员,他们经常看新书、翻译新书、出版新书,见解新锐,反应敏捷,敢说敢当,我对他们的见识非常尊敬,对于他们个人也非常喜爱。但三四年过去,现在再上台来的时候,虽都是担任着比过去崇高的行政职务,但半死不活、言之无物、陈词滥调,在我看来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人啊。有一位知名的企业高管,经常到处演讲,但我发现他在不同地方和在不同时间讲的几乎是同一个故事,第一
期刊
①“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公主……”故事总在这时候开始,而梦总在此时酝酿着,结尾不在书本上。  ②树叶高傲地飞过窗口落在枕邊,不留情面地轻轻打着公主的脸。公主嘟囔着起来,穿上公主裙,“准备吃早餐咯” ,她对毛绒玩偶猪说。  ③今天厨子大人准备的蛋糕是抹茶口味、巧克力口味,还是蓝莓口味?  ④公主看见女王大人在喝咖啡,公主还看见女王大人的脸好像变成了一个时钟,时钟说话了:下午茶时间到。  ⑤公主有点饿,
期刊
作家“两色风景嘎”在微博上写了“微开封”:“包拯与展昭初见面。包拯拱手:‘在下开封府尹包拯。’展昭还礼:‘在下南侠展昭。’‘没人会把你当成女侠的啦。’”不知怎么触动了众网友的包大人情结,于是各种“黑段子”蜂拥而来。  眼前版  展昭给王朝和马汉讲自己的英勇故事:“那天我探逍遥楼,获得重要情报,却误中机关,身受重伤。我强提一口真气,支撑到开封府,突然眼前一黑。”马汉关切地问:“你昏倒了?”展昭:“不
期刊
上班途中,看到地鐵口有阿婆在卖香囊,想起来,端午节不日就要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妈妈和她裹的糯米粽子。  晚上挂长途电话给妈妈,说来说去无外是:最近身体好吗?注意多休息!别挂念我!我很好!其他不快的、郁闷的、烦恼的,统统滤掉——实在是不想老人再为自己担忧什么。  睡不着,闲翻枕边书:丰子恺的《缘缘堂》。翻到《种兰不种艾》那篇文,再读,再度感慨。  有天饭后,丰子恺给五个孩子讲了首诗,是白居易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