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得起大学,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扩招,因此高校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火灾隐患越来越多。高校的消防工作要特别注意火灾的防范,在人口密度日益增大的高校环境中,火灾的防范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做好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高校学生的安全成长环境,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运用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手段管理高校消防安全问题,推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以期为高校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消防安全隐患;平安校园
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人员密集,现存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消防安全管理极为重要。高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各大高校都特别注意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但近年来,高校的火灾频发,主要是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足,为火灾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例如学生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蜡烛等,试验室易燃易爆物品未规范放置,在宿舍吸烟烟头未灭等。还有一些学校设备老旧,年久失修,也极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在现如今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员更加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因此高校要更加注重消防安全管理。
一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高校建筑老旧
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修建时间久,学校建筑和设备都比较老旧,砖木结构的建筑居多,并且建筑的电路电线老旧失修,很容易出现短路造成火灾。建筑的设计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都已经逐渐不匹配当前的消防需求。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大部分高校中,应急通道只有一条,学生宿舍的应急安全通道几乎没有,就算学校宿舍有两个应急通道,但为了日常管理方面,也只会开通一条。一旦学校宿舍突发火灾,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就会出现问题。
(二)电气安全隐患多
很多高校的电气线路老旧,电气检修也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按时进行,很容易引发短路造成火灾。除此之外,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寝室都是多人混住,学生的被褥书籍等易燃品较多,引发火灾后蔓延速度较快。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或者使用明火点燃蜡烛等物品,也是学生宿舍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消防安全宣传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高校火灾频发,但是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样小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学校,对于学生的消防安全演练也只是走走形式,未将消防安全意识深刻扎根到学生的心中。由于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单位就会仅仅满足于当前,认为只要当前无火灾发生就好,对火灾的预防工作未做到位。高校还对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影响救援的进程,在日常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检查与维修的工作中,也并无专人负责。
二 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高校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将消防工作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也落实到位,将标准化管理先试点实行,再逐步推广,争取做到稳扎稳打,整体提高。并构建制防、人防、物防、心防四防一体的基本保障体系,在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一)做好制防工作
首先,要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进行架构。因为在高校中实验室、教学楼、食堂等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学校领导管理起来没有体系,各管各的。而建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就可以将学校领导的负责人、主管部门的管理人以及其他部门管理人一起编入组织,做到让全校各部门人员一起努力、共同配合,在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要对高校中各场所实行分级管理。例如可以将学校的院系作为一个整体,再将实验室、研究所、教学楼等作为一个整体,把院系和教学楼的负责人集中在一起,签订与他们负责相关的建筑和区域责任书。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责任人需要将自己管理的区域火灾隐患进行纠察,小隐患自己解决,大隐患需逐级上报学院,这样就能够逐步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排查体制。
最后,还要建立良好的监察和惩罚体制。将每年各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记录在册,年终时作为总结参考。对消防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或者一些隐患长期未整改的单位按照以上签订的条约追责到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才能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人防工作
建筑管理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物业,他们白天晚上会换班,24小时进行巡查。所以完善人防保障的第一条就是要对物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他们具备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拥有合格的消防技能,并经过培训考察后,持证上岗。他们主要负责每天楼层消防器材的巡查,还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修。保证每栋楼24小时都有双人值班,如果发生了火灾,巡查的物业人员就能够及时确认火情,并初步对火灾进行控制,这对后续的灭火救援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高校有必要依法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实现群众自防自救。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微型消防站已经被广泛推广,因此,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极其重要。这支志愿消防队可以在日常检查中深入建筑内部检查细微隐患,并监督有关责任人对这些隐患进行整改。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组织单位联动校园志愿消防队进行火灾演练,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校园志愿消防队能第一时间反应,形成第二支强有力的消防队伍,及时扑灭火势较小的火灾,并帮助管理人员疏散楼宇的人员,为后续消防部门进行营救提供基础保障。
除了校园志愿消防隊外,学校还可以对日常检查宿舍的学生干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向他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他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校各个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还能够通过这些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消防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检查与更新物防装备
物防装备指的是火灾救援过程中会用到的许多扑灭火的工具,例如灭火器、消火栓等,也包括师生逃生用的器材,例如自救呼吸机等。这些装备在日常无火灾的情况下,是存放在专门的地点进行保管的。要保证这些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在日常的检查中就应该落实到责任人头上。责任人应当组织人员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更换,当这些消防器材有缺失或者过期和损坏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更换。建筑內设置的烟感器、手报、消控主机等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
消防水管是扑灭火灾的重要工具,如果消防水管出现问题,在火灾发生时就无法做到及时的火灾救援,影响救援效果,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保障高校内部的消防水管能够正常使用,高校应当将对水泵房、消防水池、消火栓、湿式报警阀等设施的定期检查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同时还应该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将消防水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可视化平台,以便及时了解消防水管系统的状况,及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各个建筑楼宇的用途不一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就不一样。要规范对建筑楼宇的使用,对老旧的楼宇按照实际情况,安装相应的消防安全器材。如果高校内部的楼宇需要重建或大范围改动,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消防系统,以改变老旧楼宇消防系统缺失的问题。在易发生火灾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楼层较高的教室、宿舍等地方,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到城市的监控中心,起到远程监控的作用,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火灾进行扑救。
(四)加强心防建设
火灾的发生在大概率情况上来讲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在高校现目前人员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安全隐患很多。师生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的话,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学校排查隐患和整改隐患的能力,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要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就要对全校师生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火灾,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步渗透,才能让全校师生将消防安全意识扎根于心中。要让全校师生明白火灾的危险性,及时发现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具有扑救火灾初期火势的能力,还有组织逃生自救的能力。只有全校师生都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
除了使用传统的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和课堂上的知识科普等传统方式外,还应该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对安全教育进行相应的补充。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来整理和传播相关安全教育知识。在火灾演练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丰富演练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VR技术、模拟逃生帐篷、模拟火场等给予全校师生全新的培训体验,在提高整个培训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各大工科院校中,实验室较多,由实验室引发的火灾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这类学校可以将实验室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特别模拟出来,将隐藏的安全隐患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在大厅及相关展示厅循环播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减少学生的习惯性错误。这个措施对于减少实验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三 结语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人员越来越密集,安全隐患众多,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十分必要。通过制防、人防、物防、心防的四防一体保障体系,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增泽,杨越恺,陈浩.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20(06):59-61.
[2]陈代杰.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4):136-137.
[3]刘云亮.如何做好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2):55-56.
[4]周志坚.高职院校提升校园消防安全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44-46.
[5]穆松龙.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8):52.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消防安全隐患;平安校园
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人员密集,现存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消防安全管理极为重要。高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各大高校都特别注意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但近年来,高校的火灾频发,主要是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足,为火灾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例如学生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蜡烛等,试验室易燃易爆物品未规范放置,在宿舍吸烟烟头未灭等。还有一些学校设备老旧,年久失修,也极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在现如今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员更加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因此高校要更加注重消防安全管理。
一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高校建筑老旧
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修建时间久,学校建筑和设备都比较老旧,砖木结构的建筑居多,并且建筑的电路电线老旧失修,很容易出现短路造成火灾。建筑的设计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都已经逐渐不匹配当前的消防需求。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大部分高校中,应急通道只有一条,学生宿舍的应急安全通道几乎没有,就算学校宿舍有两个应急通道,但为了日常管理方面,也只会开通一条。一旦学校宿舍突发火灾,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就会出现问题。
(二)电气安全隐患多
很多高校的电气线路老旧,电气检修也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按时进行,很容易引发短路造成火灾。除此之外,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寝室都是多人混住,学生的被褥书籍等易燃品较多,引发火灾后蔓延速度较快。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或者使用明火点燃蜡烛等物品,也是学生宿舍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消防安全宣传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高校火灾频发,但是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样小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学校,对于学生的消防安全演练也只是走走形式,未将消防安全意识深刻扎根到学生的心中。由于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单位就会仅仅满足于当前,认为只要当前无火灾发生就好,对火灾的预防工作未做到位。高校还对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影响救援的进程,在日常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检查与维修的工作中,也并无专人负责。
二 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高校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将消防工作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也落实到位,将标准化管理先试点实行,再逐步推广,争取做到稳扎稳打,整体提高。并构建制防、人防、物防、心防四防一体的基本保障体系,在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一)做好制防工作
首先,要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进行架构。因为在高校中实验室、教学楼、食堂等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学校领导管理起来没有体系,各管各的。而建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就可以将学校领导的负责人、主管部门的管理人以及其他部门管理人一起编入组织,做到让全校各部门人员一起努力、共同配合,在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要对高校中各场所实行分级管理。例如可以将学校的院系作为一个整体,再将实验室、研究所、教学楼等作为一个整体,把院系和教学楼的负责人集中在一起,签订与他们负责相关的建筑和区域责任书。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责任人需要将自己管理的区域火灾隐患进行纠察,小隐患自己解决,大隐患需逐级上报学院,这样就能够逐步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排查体制。
最后,还要建立良好的监察和惩罚体制。将每年各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记录在册,年终时作为总结参考。对消防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或者一些隐患长期未整改的单位按照以上签订的条约追责到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才能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人防工作
建筑管理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物业,他们白天晚上会换班,24小时进行巡查。所以完善人防保障的第一条就是要对物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他们具备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拥有合格的消防技能,并经过培训考察后,持证上岗。他们主要负责每天楼层消防器材的巡查,还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修。保证每栋楼24小时都有双人值班,如果发生了火灾,巡查的物业人员就能够及时确认火情,并初步对火灾进行控制,这对后续的灭火救援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高校有必要依法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实现群众自防自救。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微型消防站已经被广泛推广,因此,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极其重要。这支志愿消防队可以在日常检查中深入建筑内部检查细微隐患,并监督有关责任人对这些隐患进行整改。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组织单位联动校园志愿消防队进行火灾演练,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校园志愿消防队能第一时间反应,形成第二支强有力的消防队伍,及时扑灭火势较小的火灾,并帮助管理人员疏散楼宇的人员,为后续消防部门进行营救提供基础保障。
除了校园志愿消防隊外,学校还可以对日常检查宿舍的学生干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向他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他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校各个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还能够通过这些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消防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检查与更新物防装备
物防装备指的是火灾救援过程中会用到的许多扑灭火的工具,例如灭火器、消火栓等,也包括师生逃生用的器材,例如自救呼吸机等。这些装备在日常无火灾的情况下,是存放在专门的地点进行保管的。要保证这些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在日常的检查中就应该落实到责任人头上。责任人应当组织人员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更换,当这些消防器材有缺失或者过期和损坏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更换。建筑內设置的烟感器、手报、消控主机等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
消防水管是扑灭火灾的重要工具,如果消防水管出现问题,在火灾发生时就无法做到及时的火灾救援,影响救援效果,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保障高校内部的消防水管能够正常使用,高校应当将对水泵房、消防水池、消火栓、湿式报警阀等设施的定期检查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同时还应该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将消防水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可视化平台,以便及时了解消防水管系统的状况,及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各个建筑楼宇的用途不一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就不一样。要规范对建筑楼宇的使用,对老旧的楼宇按照实际情况,安装相应的消防安全器材。如果高校内部的楼宇需要重建或大范围改动,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消防系统,以改变老旧楼宇消防系统缺失的问题。在易发生火灾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楼层较高的教室、宿舍等地方,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到城市的监控中心,起到远程监控的作用,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火灾进行扑救。
(四)加强心防建设
火灾的发生在大概率情况上来讲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在高校现目前人员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安全隐患很多。师生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的话,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学校排查隐患和整改隐患的能力,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要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就要对全校师生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火灾,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步渗透,才能让全校师生将消防安全意识扎根于心中。要让全校师生明白火灾的危险性,及时发现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具有扑救火灾初期火势的能力,还有组织逃生自救的能力。只有全校师生都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
除了使用传统的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和课堂上的知识科普等传统方式外,还应该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对安全教育进行相应的补充。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来整理和传播相关安全教育知识。在火灾演练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丰富演练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VR技术、模拟逃生帐篷、模拟火场等给予全校师生全新的培训体验,在提高整个培训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各大工科院校中,实验室较多,由实验室引发的火灾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这类学校可以将实验室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特别模拟出来,将隐藏的安全隐患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在大厅及相关展示厅循环播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减少学生的习惯性错误。这个措施对于减少实验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三 结语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人员越来越密集,安全隐患众多,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十分必要。通过制防、人防、物防、心防的四防一体保障体系,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增泽,杨越恺,陈浩.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20(06):59-61.
[2]陈代杰.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4):136-137.
[3]刘云亮.如何做好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2):55-56.
[4]周志坚.高职院校提升校园消防安全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44-46.
[5]穆松龙.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