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4年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渗透思想教育, 大家知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董存瑞舍身砸暗堡》等记叙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一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可采取多种途径,渗透好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简介背景;学科特点;本地资源;身心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40-01
  34年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渗透思想教育,特别在纪念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50年的活动中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董存瑞舍身砸暗堡》等记叙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一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可采取多种途径,渗透好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对此类文章的教学,首先要简介背景,渗透思想教育。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性,学生对这类可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难以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就更难以体会。鉴于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讲读课文之前有效放矢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时代背景。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再见了,亲人》等课文时,如果对学生讲清课文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斗的情景,以及中朝人民在并肩作战中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那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亲人"、"亲爱的地方"等词语,句子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学生就能深切领会,同时,也能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友谊,使学生很自然地受到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应有作用。如感情朗读.感知爱国情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我们都要从读入手,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老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要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使作者的情是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上的共振,充分领悟其强烈的爱国激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笔者紧紧抓住作者以凝练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动人场面,抒发了人民群众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的强烈感情。全文虽仅600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恸欲绝。教学时开首即直入主题,分析教材,简洁、明了。对课文内容、中心及文章的语言表现特色以外,还应揭示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由几段组成,每一段都讲了什么。教师可创设情境进行范读,黑板上挂着镶着黑框的总理画像,幻灯映出长安街上千千万万群众悲痛欲绝地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录音机里播放出低沉悲伤的哀乐,教师用充满爱、敬、悲的声调朗读课文,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肃穆而悲伤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人民总理的无比敬仰之情,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来感受那种万民同悼总理的感情氛围,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增强了思想教育效果。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一上课,笔者就从情入手,以充满真挚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好渗透教育。革命老区----龙山镇双明村孕育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人文文化资源:太监亭、太监墓、芗剧、木偶戏、歌仔戏、闻名的香蕉、来之不易的大堤……我们的学校有取之不尽的资料,可积极采用家访、调查、访问等形式,充分地挖掘本地人文文化资源 ,做好渗透教育。平时教学中,能把自己熟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紧密地与课文如《桂林山水》等教材紧紧地结合起来,还可课外开展相声、演讲以及文娱表演等活动,你说家乡,我知家乡,我爱家乡,不断地汲取本地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奋斗的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持续健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奋斗的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携爱心上路,助学生高飞,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让他们在学到文化知识时,身心又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能看到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在县城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我觉得: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单注重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以致使学生被动盲目地学习,缺乏创新思维,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务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提高;培养;开启;引导;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43-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无不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阅读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
期刊
摘要:响应课改精神,探讨在目前进行的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启迪学生在课前主动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亲自体验并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学习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47-01  深入语文课堂,还存在一些有悖新课改精神的封闭、僵化的现象: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教辅用书多,工具用书少;表演作秀多,务实创新少……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陈旧与落伍。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革。  1"用"教材多一些,"教"教材少一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学习为主,首先是看他考了多少分,导致老师们在教学中也重知识,不中德育,其实德育无处不在,本文就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8-01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是净化社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由于片面追求所谓的"诗意的课堂和平等的对话",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任由学生对文本作无限解读之象,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但不能放纵他们恣意地解读文本,教学中一定要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作品蕴涵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文本;解读;尊重; 超越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探究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在生物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期刊
摘要: 如何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积累、推想与体会中感悟课文语言的意境与精彩,本文用实际、鲜明的课例,呈现了阅读教学的另一视角。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累;推想;辨别;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9-01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是完全必要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就"体现"这一途径,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 体现; 师生关系; 交流互动;自我超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36-0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0-01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思考练习,新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导读和练习中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那么,如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