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商业文明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标志,新商业文明初现端倪。
  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让世界经济按下“暂停键”,但是客观上也加速了新经济、新業态、新平台和新职业的大量涌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演进,新商业文明正在加速到来。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理念和竞争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一家企业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是其参与商业竞争的阶段性结果,而不是最终目的。当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竞争模式或产品不能再顺应人心,或者不能继续满足人性需求并且启迪人性光辉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市场在永恒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在永恒变化,企业自身也必须因时应变。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来指导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塑造新商业文明?答案是搭建中西文明互鉴相融的平台。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不仅决定其生死存亡,也决定着商业生态的兴衰。新商业文明将淘汰以下两种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一是“刻舟求剑”,甚至幻想“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些企业辛辛苦苦、孜孜不倦地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洞见的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陷入被动和困境,难以摆脱黯然离场的命运。二是那些具有暂时竞争优势的公司企图利用自己的巨大体量和市场垄断优势来实现“赢者通吃”,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毁坏整个行业生态系统,而且自身地位也岌岌可危、结果适得其反。

本质特征


  一个时代商业文明的勃兴和演进,是那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也孕育了新的科技进步,并且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萌发,全球价值链向全球价值网演进,整个地球村迫切需要建立既能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性需求,又能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文明具体体现是:企业之间互生共荣而不是相互排斥,市场主体之间是动态竞争、价值共创而不是存量博弈、零和游戏;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全社会动态平衡、生生不息而不是舍本逐末、竭泽而渔。
  在新商业文明形成过程中,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演进、社会结构、组织关系、价值观念都将出现新的变化甚至变革。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往往对人性的光明和黑暗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科技和人文、历史和现实有清晰的认知,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带领自己的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一片又一片蓝海、发现一块又一块新大陆,并且带动更多的参与者共同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商业生态系统。许许多多这样的商业生态系统相互联通、协同发展,就构成了新商业文明体系。

互鉴相融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来指导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塑造新商业文明?答案是搭建中西文明互鉴相融的平台。
  大约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华夏大地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古希腊酝酿了哲学理性主义,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学说,以色列掀起名为“先知运动”的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东西方先哲们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破译了人类社会的基础密码。在今天看来,虽然当时各家学说在表述方式和具体内容上各有千秋,但其中蕴含的核心理念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四川成都春熙路太古里CBD夜景

  当今时代,以商业活动为纽带,人才与物流、信息与创意,伴随着无孔不入的资本,正在穿越数百年来民族国家的边界而快速交互流动,可谓千帆竞发、万物互联、时空转换、蔚为大观。这是从东西方文明中汲取思想智慧,解决新商业文明发展问题的最好机会。
  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拥有自己悠久而绵延不绝的历史,具备独特而又普适的人文精神,完全应该在日益密切频繁的全球商业活动中,主动构建人类思想文化精华交流互鉴、共享互融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文化承传、东西竞合、智慧交融和价值再造。

企业家使命


  伟大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有唤醒人性光辉、承传优秀文化的历史担当。参与建构中西文化交融平台的责任和使命,历史地落在了那些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和企业家的肩上。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猛发展,商业活动几乎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人类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深度介入人类的生活方式。企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载体,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一个国家企业家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决定着这个国家对这个时代商业文明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时代,如果说遍布朝野的士大夫和乡贤是“士”,承传着一个族群的文脉,构成了全社会的精神脊梁;那么在如今这个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就是当代社会的“士”。企业既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机构,同时也应该办成一所立德树人的文化机构。
  企业家如何提升自身并引导和教化员工?中国古代圣贤早已告诫后人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但是,在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应用场景千变万化、商业模式眼花缭乱的当下,企业往往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迷失“一”和“中”。因此,有志于成为当代“士”的企业家都要经常自问并且带领员工深入思考“我在忙忙碌碌中丢失的‘一’去哪里了?”“我在勤勤恳恳里丢失的‘中’去哪里了?”从而真正把握本质规律,洞悉人性,矢志“精一”,让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市场动态竞争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同时为全社会生发启迪人心、化民成俗的思想和智慧。
其他文献
“为希望续航”——帮助特困新生圆大学梦的大型慈善活动是重庆市慈善总会与重庆商报倾力合作培育的慈善项目。此项目自2003年8月开展以来,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得到全国和重庆市新闻媒体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成为慈善与媒体共同合作打造慈善品牌的成功项目,实现了慈善与媒体的双赢发展。该项目曾两次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一、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扬起希望
春节前夕,我与同事连续下乡走访慰问,看到受助的父老乡亲那一张张亲切、感激的笑脸,我深为从事慈善工作而自豪,也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老家——一个与善结缘的家庭。   爷爷是位手工木匠,他用这门传统手艺教导我做人的道理。过去在乡下,老百姓盖房子、做家具、打犁杖、修家什等等,都离不开木匠,这门行当也很吃香。而性情忠厚的爷爷,却从来不耍手艺不偷懒,要求自己和徒弟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做工要耐实,三个“实”字
暑假前几天,我们学校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绍兴市慈善总会捐赠的《慈善读本》。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也让我了解到世界是一个幸福与苦难并存的地方。在书中,我看到了那些因贫困而站着上课的孩子,看到了风雪中露天的课堂和简陋的学校,看到了无数遭遇病痛折磨和生活困境的人……他们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啊!  放假的第一天,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她说,在绍兴儿童公
近年来,滨州市慈善总会多措并举,不断探索慈善信息公开工作,全力打造“善行滨州·阳光慈善”公信品牌。  一是出台制度文件,保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2014年,滨州领先全省出台《滨州市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滨慈[2014]1号),慈善信息公开工作有规可依。《办法》分五章对慈善信息公开内容、时限及方式、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要求慈善机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公众公开其慈善款物的募集、接收、分配
1月11日,陕西省慈善协会设立“爱心一捐一”慈善基金暨“梦桃实业便民加油站爱心一捐一慈善基金”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省决策咨询委主任、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名誉会长陈再生,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协会名誉会长陆栋,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周铁焕,省政协常委、省慈善协会常务会长李荣杰,咸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闻俊辉,省慈善协会副会长李
近日,我在《慈善读本》中看了《快乐王子》这个剧本,使我受益匪浅。王子与燕子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令我明白奉献的价值,时刻启发我要勇于奉献。想着想着,往事那难忘的一幕又情不自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那是四年级下学期末的一天,我和几个同学都接到了老师的通知,是南海区团委、少工委、义工联主办的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倡议我们买一张家庭套票,然后可以免费带一个外来工子女进场,看全国巡演的话剧——《聪明的一
一位单身女搬到一新住处,发现新居室的隔壁是一户穷邻居,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寡妇与一个六七岁的小儿子相依为命。一天晚上,小区忽然停电,单身女只好自己点起一根蜡烛。没一会儿,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隔壁邻居的小男孩,小男孩茫然地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单身女以为小男孩是来讨蜡烛的,担心隔壁以后老来打扰她,便不耐烦地回了一句:“没有!”正当她准备关门时,孩子露出笑容,从怀里掏出两根蜡烛递给单身女,说:
受蒋老多次之邀,我上月26日随余姚慈善总会副会长柳贵芳、秘书长吴大可,去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参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组织的一笔50万元个人捐款仪式,并根据捐款者的意愿转交余姚慈善总会,设立“蒋金楚、杨颖助残慈善冠名基金”,资助梨洲街道三溪村的残疾人。  捐款者既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得了什么重奖的富翁,而是一位拥有金子般的大爱之心的余姚籍耄耋老人。他叫蒋金楚。蒋老曾捐赠30万元,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捐20
付出点滴慈善之心,汇成人间大爱暖流。《慈善读本》让我们知道了贫民窟里孩子过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还有那些全心全意帮助他们的慈善家,像比尔·盖茨、特蕾莎姆姆。  大爱者爱国爱天下。毛主席打江山,打出了中国的安定与祥和;习主席治国家,治出了中国的富裕和强盛。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但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一定会为他们的生活现状所震撼:8岁的她背一筐蔬菜去卖,需要翻过两座山;7岁的她交不
前些时,将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总琢磨着帮我干点什么,那天一大早,还在梦里,便听到母亲的惊呼:“咱家门口的垃圾呢?”我们习惯将头天晚上的垃圾放在楼道口的桶里,第二天早晨再扔。  我一想,肯定是大宝扔的。母亲一听,乐了:“垃圾也帮你扔?你怎么摊上了这么好的邻居。”我笑,大宝确实是个好邻居,可以前,大宝却不讨人喜欢。  这房子,不是我们的,我们的房子要装修,便借了亲戚闲置的房来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