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文学社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苍南中学晨钟文学社成立于1988年,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优秀社团百家。社刊《晨钟》迄今已出35期,现有在校社员160多人。
  晨鐘以“创造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增进同仁对文学的理解,促进同仁内心的自由成长”为宗旨,重视阅读和写作。提倡“源阅读”——回到经典文本,与大师为友,以经典为源头,汇集成一条自己的生命之河。培养写作的自觉,在写作中探询,在探询中悟写作之道。
  文学社还定期举办讲座、征文、采访、沙龙、笔会、晚会和采风等文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让社员感受文学的可爱,享受人生的美丽。
  
  校长寄语:
  阅读是对他人生命的一种观察,写作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领悟。读写的宽度和深度,就是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希望晨钟社员能坚持读好两本书——文字之书和生活之书,写好两篇文章——书面之文和生命之文。同时,也希望晨钟能有力引领书香校园的建设,成为书香校园的一大亮点。
  ——浙江苍南中学校长 杨道想
  
其他文献
星;可文学社简介  广东佛山顺德区勒流中学星河文学社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她是华夏大地校园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星河文学社现有社员371人,另有学生记者18人。文学社社员每年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的作品达100余篇。  星河文学社被顺德区教育局评为全区“示范文学社”,被顺德区委宣传部授予首批“顺德传统文化(写作)教育培训基地”,被佛山市教育局评为全市中学生优秀文学社“特等奖”,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
期刊
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享誉学界,后来也有人以国学大师头衔相赠,与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相比,这位王泗原还算不上大名鼎鼎。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膀右臂,年龄要比我伯父还大,应该是比吕叔湘先生略小,如果活着,差不多也有100岁了。  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
期刊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个极富诗意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由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延绵数千年的诗歌词赋传统,风靡百代,赓续不绝。历代先贤、文人墨客、志士仁人,无不痴之迷之,乐此不疲。此足以证明古典诗词歌赋具有巨大、无穷之魅力,是一个值得永续继承的艺术宝库。熟悉古典诗词,将有助于培养当代学生高尚的精神气质,提高其道德修养,并能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许多外国人,为
期刊
天上掉下水滴来了,这就是下雨。  “雨”字甲骨文像天下雨的样子,上面一横象征天,也可以指高空的云层,下面六条短线表示下落的雨水。是一个象形字。到小篆变化较大,上面多一横,像一个“天”字,下面的雨水有断有续。所以“雨”的本义是雨水和下雨。  雨,是从云中降落下来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当它们在运力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大气托不住
期刊
“日”是象形字,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黑色圆点。  在地球人眼里,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天落下的太阳是一个红色的火球,所以画一个圆来表示太阳。但是太阳中间的黑点是什么呀?  在远古时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金乌。三足金乌(金色乌鸦)被古人视为神鸟。其实所谓金乌就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黑子。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  “日”字在甲骨文中是圆的,到金文成
期刊
不同类型(文体)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依据文本体式是文本解读必须遵循的基本通则。  演讲词是在重要会议和群众集会上进行演说的文稿,结构上一般由开题、主体、结尾构成,是一种议论性的、说理性的应用文体。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这一活动的特征,如针对性、鼓动性,因此演讲对语境(时代感、听众因素等)的依赖性比较强,后人阅读前人的演讲词,距离感比较大,这就更需要依据文本体式,充实必要的背
期刊
老天爷总是会遗忘些事,比如我,分了那么多礼物给别人,独独忘了我。看着别人乖巧可爱,我只能眼馋;听着别人声如天籁,我只能耳馋,尤其当离得最近那个人都快聪明绝顶时,我已馋得急红了眼,成天叫唤了。  小时候妈妈总对我说,丑小鸭总会变成白天鹅的,我满心欢喜地挨过了一介又一个冬天,我的变化却更加趋于丑小鸭,如果有安徒生童话的官方解释,那就是这只丑小鸭基因突变了。  我想要变好,却是那样力不从心;想做个梦找个
期刊
在繁华丰富的生活光芒几乎纤毫无遗地照临生活各个角落,在新年的模糊踪影重又渐渐清晰浮于眼前之时,对不少人而言,对“年”的深挚触摸和把玩,则又要不得不借遥远的时空印痕去翻捡、去咀嚼、去领味了。  如今的年,由于物质和精神上与常态生活间的零落差,让人们几乎有了天天虽过年、年年却寡味的感觉。幼时对“年”保留的那份期盼、享用和即兴参与意识早已消逝殆尽,而唯独往昔烟云里的“年”味,每每于闲暇时还在你斟一盅、呷
期刊
一天,在批改学生随笔作业时,被一篇名为“命令你,一定要健康”的文章深深地打动。所写为我校一名老教师——曾经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退休后为单位返聘,直至重病住院。限于篇幅,摘取第一段与大家共享——  忘了有多久,没有听见你的“夺命哨声”;忘了有多久,没看见你微驼的身影穿梭在校园。时常会想起你,想起那时初一刚进校时,你会严厉地教我们垃圾分类、值周班;想起有时你经常会召集生活委员开会,为的只是芝
期刊
闹钟发出刺耳的响铃声,一双毛茸茸的大手把安吉尔往前一推,她差点摔倒。  安吉尔快哭了,从下午到现在一直在做这个测试。她饥肠辘辘,头重脚轻,每块肌肉都疼痛无比。就算这样,白大褂们还逼着她跑。  现在在一个迷宫里,安吉尔知道她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出口。要是她速度慢下来,就会被强电流击中。这是科学测试,更是一场折磨。安吉尔的眼睛里满是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不知所措地奔跑着,直至最后跌跌撞撞地从出口跑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