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山 三和茶“丝路”觅“知音”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k213071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人知道中国茶的好,但真正了解的却很少,他们只闻见茶香,却不了解其精髓。这对中国整个茶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丝韵传千年,茶香满西欧。2017年2月20日,福建省政府“闽茶海丝行”西欧站首站活动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及几位福建茶企业代表,与英国茶叶学会创始人詹妮弗·伍德就如何推动中英开展茶叶经贸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气氛热烈。
  20年前,吴荣山从家乡福建安溪来到省城福州,那时是为了生计,更为了茶山人至死不渝的信念——让山外人能够喝到一杯好茶;20年后,他带着三和茶业和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一杯中国好茶香飘四海。
  从茶山到世界的三和之路
  安溪,因茶闻名,是中国特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铁观音的故乡。吴荣山生长于此,从小对茶情有独钟。9岁时,他已学会用煤炭匀火烘出“令自己迷恋”的茶香。
  高考落榜后,吴荣山便到福州打工,当时的福州人大多喝茉莉花茶。1992年的一次机缘,他礼节性地赠送家乡铁观音茶,竟引起厂里老板和同事的极大兴趣。从此,吴荣山开始单枪匹马“边打工边推着自行车推销铁观音”。1993年,正当吴荣山准备做大茶叶经销时,安溪县委、县政府提出“以茶馆为媒,经贸并举”的思路,由此他和朋友一起开办了当时福州规模最大的茶艺馆。通过免费喝茶、免费欣赏茶艺表演等特色活动,吴荣山带队到各地巡回展示安溪茶文化。渐渐地,许多对铁观音一无所知的福州客户,由喜欢进而迷恋上了铁观音。
  2000年,吴荣山在福州创办了首家集文化、茶史、茶博览于一体的“三和茶都”,安溪茶文化和“三和”铁观音,进一步在福州刮起了旋风。
  茶学泰斗张天福经过长年研究,用“俭清和静”四字真言概括出了他对“茶礼”的理解。吴荣山深知企业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所在,一家企业要保持健康发展势头,一定要有科学的理念作支撑。他巧取张天福四字真言中的“和”字之义,以“人与人之和气,人与社会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为内涵,提出了指导企业发展的“三和”理念。
  目前,三和茶业在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县拥有12个高山生态茶园,总面积35000亩。三和高山生态茶园不仅沿用一贯高标准的绿色种植标准,同时充分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导入可追溯制度,通过建立茶园管理制度,逐笔记录茶园农事,实现产品可追溯,确保每泡茶叶可以追溯到具体茶园,责任可以追溯到具体茶农,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具体环节。这都是三和注重茶叶品质的重要举措和努力,也是践行“传承生态文化,成就绿色农业,争创经济与社会效益”经营理念的具体落实。
  经过近20年发展,三和茶业成为一家集茶叶产、制、销、研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在社会各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业百强企业”,更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
  品质与担当助力梦想腾飞
  茶产业经过这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单单强调产量和规模已不再可行,必須把茶文化推广出去,才能真正地为中国广大茶农服务。为此,自2010年以来,三和茶业就开始走出国门,参加美国茶业博览会、第九届中欧论坛、法国勃艮第茶酒文化交流会、安溪铁观音北美推介会……努力向世界倾力推广中国茶文化。
  “三和茶业在举办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西方对中国茶的了解太少太少,当他们喝到真正的中国茶的时候,唤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对中国茶的重新追求。”吴荣山意识到,这是一个无限商机,以文化为媒加快了海外的推广,让西方人来接触中国独特的茶道。
  在带领三和走向世界的同时,吴荣山又在思考,怎样将茶企做到最好?他说:“这是很多茶人的困扰。有人认为,应该在茶的品质上下功夫;有人认为,应该在茶的包装上做文章;亦有人认为,应该在茶的营销环节玩花样。可是三和茶业以为,要成为一家真正成功的茶企,保证茶的品质只是基本前提,还必须做到产业担当,在推广茶和茶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全世界都认识中国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三和茶人的中国梦。”
  在三和茶业的大力推广下,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工夫茶道”成为各国朋友挂在嘴边的“时尚”。安溪铁观音已逐渐被国际友人所熟知并喜爱,甚至得到了不少国家元首的赞赏。回首20年来走过的路,吴荣山不无感慨:“复兴中国茶,这不单是三和的梦想,更是全中国茶人的梦想。三和茶人认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早已不仅仅是制好茶,肩上更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以品牌创新展开国际化表达
  《中华儿女》:中国茶文化为什么具有独特的魅力?
  吴荣山: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生机,积淀深厚的工夫,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清正俭朴、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文化精神。品茶文化与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和审美经验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和经验凝聚在茶的历史和发展之中,为我们今天弘扬中国茶道、继承中国工夫,提供了富有深长意味的茶学精神。这是中国茶的独特魅力。
  茶之初生,在中国;茶之传播,亦在中国。中国安溪铁观音早在宋元时期,就随着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大枢纽港泉州港的兴起,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传入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的欧洲,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我在中意美食论坛上的演讲,就谈到了中国茶如何传入欧洲,在欧洲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魅力。
  《中华儿女》: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中国茶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
  吴荣山:三和茶业这次参与了在罗马举办的“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文明展”,在于以茶的视角和语言,讲述丝绸之路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和交融的大通道。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新的丝绸之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传承,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从而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世界跨度最大、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也为中国和世界构筑了一条新的打开国门的茶道之旅。这是中国茶美好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是中国特色的软实力,遵循习主席的号召,21世纪中国茶文化,就是要不忘初心,延续古代丝绸之路的故事,融入新丝绸之路,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弘扬“万里茶道”精神,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茶文化互联互通的合作平台。
  《中华儿女》:三和茶业是如何以海外开拓之路、文化品牌创新之路,来展开国际化表达?
  吴荣山:近年来,三和茶业致力于构建国际化战略,瞄准欧美高端市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启中国茶文化“莫逆之交”、“丝路知音”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出去,赢得欧美多国政要和高端人士的赞赏和支持,实现了三和茶文化的国际表达。
  三和茶的国际化表达,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赏。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前,收到法国总统转赠的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定制茶“莫逆之交”。习主席动情地说,在异国他乡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很感动。这是三和的荣光,也是三和未来的使命。“莫逆之交”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表示深厚的友谊和志同道合。我们用“莫逆之交”向世界传播中国茶,就是要体现三和茶无国界、国际化的传播战略。
  三和走向世界,源于深厚新颖的发展理念。我们认为,茶叶不只是茶叶,更是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做好茶重要,更重要的是复兴中国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茶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实践一条中国茶品牌向中国茶文化品牌的国际性转换。
  三和走向世界,还源于坚持不懈的创新:一是源头创新,确保茶叶基地绿色、生态、安全;二是产品研发创新,针对国外市场需求,提高“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能力;三是通路创新,走出国门,到更高的国际舞台上去表现中国茶文化。
  以文化为使命
  《中华儿女》:中欧三和茶学社·茶文化交流中心开办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吴荣山:茶是中国传统饮品,千百年来,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已经深深嵌入我们所有爱茶人的心理深处。茶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一个爱茶的人,一定是对生活充满情感和情趣之人。所以,了解了茶的本质,就有助于了解茶与人生的内在意蕴。茶文化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它包括了茶学、茶道、茶艺、茶经、茶旅、茶故事等等。这些年来,我们连续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多次的三和中国工夫茶道巡礼,这次我们又在意大利开办了“中欧三和茶学社·茶文化交流中心”。开办茶学社和交流中心的目的,就是借力“一带一路”的中国国家战略,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出去,将有志于中国茶文化的有识之士凝聚起来,培养一代茶学之人,用茶的视角和语言,向国际社会呈现一个全新的中國茶文化史。
  《中华儿女》:为什么说中国茶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吴荣山:我这次在意大利中意美食论坛上的演讲中,谈到了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茶与中国古代儒道释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和传承关系。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茶除了能养身、养气、养心、养德、养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品茶,使得我们了解到茶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它的思想来源儒道释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中国最早的茶书——陆羽的《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中国古代文人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角度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茶道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出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中国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道无所不在,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庄的信徒们欲从自然之道中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道教发生了原始的结合。老子《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本来就是存在的。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中国古代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自然和“真茶”的观念。在饮茶中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追求。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为僧侣最理想的饮料。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这个“悟”使得茶与禅有了共同之处,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华儿女》:三和今后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和作为,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展现自己,发展自身,壮大实力?
  吴荣山:三和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在中国茶产业中走出一条品牌国际化的路子。这些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中国茶企要走出去的,与世界文明对话,关键要有文化想象力,有远大的目光、坚定的脚步和宽阔的胸襟。具体到策略性行为,就是以“丝绸之路”为主体,以中国茶为媒介,以“茶香通道”为路径,充分发挥茶文化软实力,用茶的视角和语言向国际社会呈现一个全新的丝绸之路文明史,讲述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影响力和价值观,它不可能买得到,而只能依靠产业创新去赢得。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能够直接与世界交流和对话时,他们也就赢得了真正的软实力。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承。对于这份中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富矿。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国际化表达的机会,在产品结构、营销理念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广泛吸收世界文明的各种新的元素,注入到中国茶文化中去,拓展它的空间,使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品位更加突出,影响更加广泛,发展更加迅速。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绝非金融风险而是投资依赖风险。中国金融业脆弱性和风险性累积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根据世界银行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年均9.8%的
期刊
6月17日,安徽省旅游局官方网站上的一则通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通知要求安徽省各市和2个直管县的旅游局上报去年在蚌埠召开的安徽重点旅游项目推进现场会以来的旅游项目建设情
德国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手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血压升高。德国弗赖堡神经病临床大学布劳内博士在《刺血针》杂志上发表文章说,通过对10名青年进行实验研究,手机所发出的射频
体现价值规律的光伏发电行业,应该让投资人直接找市场,从应用端切入拉动光伏制造业发展。
<正>一、"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一)不同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多
耐克称,已就经销商顺利经营做出规划  2008年,耐克(NIKE.NY)出价2.85亿英镑收购茵宝(Umbro),然而仅仅过了4年,2012年12月,茵宝就以2.25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这笔亏本买卖除了令耐克损失外,更牵连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大陆地区代理茵宝品牌的零售商。目前这些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的经销商已先后向耐克提出索赔。  耐克商标形象来自于希腊胜利女神翅膀的羽毛,在中国市场业绩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
期刊
期刊
“金十条”破题银行业垄断  温州商人李忠(化名)一直在持币观望。  此前,李忠成天琢磨“办一家银行”。之后,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  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山。李忠陆续了解到,许多温州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的努力开始得更早,但都遭遇一扇扇“玻璃门”、“弹簧门”,迄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