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川渝地区臭氧污染的气象成因研究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川渝地区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利用2015-2018年川渝地区臭氧数据和气象数据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着重对各气象因子与臭氧浓度关系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结果 表明:2015-2018年川渝地区臭氧年平均浓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且空间分布基本不变;而夏季臭氧浓度的空间变化显著,浓度高值区从川渝地区西北方逐渐转移到东南方,且盆底较边坡臭氧浓度更高.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与臭氧浓度的相关性程度最高;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程度一般;而气压仅在50%的城市表现出有相关性且相关性程度一般;风速常年为静小风.臭氧浓度与混合层高度呈正相关.在气温28℃左右,相对湿度约为65%,气压约为1002 hPa,日降水量小于或接近0.98 mm,地面风速小于1.5 m/s的气象条件下,发生臭氧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其他文献
市政工程的健全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应该积极考虑影响市政工程管理的因素,提高市政工程管理能力,改进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不足.基于此,下文将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市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研究新闻类微信公众号,总结编辑方法.认识新闻类微信公众号内容编辑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设置完善性编辑方法,提高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编辑质量,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图像去雾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解决现有去雾算法容易造成颜色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去雾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四叉树细分的方法估算大气光值;然后,通过颜色衰减先验建立线性模型,根据景深获得自适应的大气散射系数和透射率;最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得到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证明:在视觉效果方面,去雾算法效果明显。在客观指标方面,利用He、Meng、Zhu方法及文中方法对
目的由于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容易受到物料冲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精度控制很难保持稳定,降低其抗扰性能。为此,提出基于PLC冗余技术的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方法。方法建立称量传感器的数学模型,采用滑动平均滤波和程序判断滤波处理称量原始信号,去除动态振荡和干扰因素,将处理的信号作为输入数据,利用PLC冗余技术制定同步机制,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同步传输,在此基础上,使用设计的专家控制器,根据灵活的控制规则库实现全自动称量包装的精度控制。结果设计的基于PLC冗余技术的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方法过码质量计量偏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意识仍待加强,在实际的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展开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一系列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市政工程的长远发展.
四川气象视频会商系统自建成以来在日常预测预报、突发天气应急、远程培训等业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老化的系统难以支撑日渐增大的业务量。对四川气象视频会商系统进行研究,介绍其发展过程,分析现用系统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构建云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实施方案。该方案稳定可靠、实用性强,对各行业部门建设、升级视频会商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工作量大、工期紧、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在对其展开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所具有的难度系数非常大,而工程监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长期工作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下的金属材料极易产生裂纹而影响产品性能,从而造成经济损失。金属材料表面缺陷往往掩盖在涂层下方,肉眼无法识别,而微波无损检测技术拥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覆盖在金属表面的介电材料对金属表面的缺陷实现快速、有效地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带天线的传感器对金属表面的裂纹进行检测。研究发现S_(11)曲线与金属表面缺陷有紧密联系,
针对四川盆地容易出现极端降水事件的问题,利用四川和重庆共103个气象台站1985-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四川盆地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广义极值模型参数,建立广义极值模型拟合四川盆地极值降水,结果表明对于平稳的极值序列,平稳的广义极值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对于非平稳的极值序列,与平稳GEV模型相比,用模型参数与时间建立函数关系构建的非平稳GEV模型可以提高对极值降水的拟合效果.
针对近年来西南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西南地区1968-2017年12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EOF分析、相关和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不仅对近50年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分析,而且讨论了干湿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 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主要呈现干旱化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有明显转折点;极润、重润和轻旱各季节发生频率随时间尺度增加而减小,秋冬季轻润和春冬季重旱发生频率随时间尺度增加而增加,极旱发生频率在各季节随时间尺度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