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危险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学外语的缘故,这两年我开始做一些文学翻译的工作,接触了不少图书编辑。前不久遇到的这位编辑,要求就非常严苛,她交给我一套儿童科普读物的翻译任务,不过却好像对我不是很放心的样子。她反复强调,我是学文科的,没有理工科的专业背景,所以对书里的很多术语,要特别小心对待。
  说实话,当时我是有点不太高兴的,心想又有哪个译者能做到万事通?等稿子译完,交给她,三天后收到回复,她咣咣咣向我指出几个细节,认为可能存在更为准确的表述。我仔细查阅了资料,发现果然如此——看来她说得没错,文科生处理自然领域的科普文章,哪怕是给小朋友读的,也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这件事最让我感到惶恐的,是这位编辑完全不懂我学的这门语言,却能够火眼金睛挑出我译文中的问题。她是如何做到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把原文的每一句话都用网上的在线翻译软件过了一遍,然后跟我的译文做对比,如果有逻辑和常识上的差错,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
  虽然我一向不建议学生用在线翻译软件,但事实上,平时自己早就离不开这些网站了。而且我发现,现在的翻译软件较过去已有了很大进步,有一些短语,我查了四五本外文词典,依然一知半解,怎么都想不出特别到位的中文翻译。放到网上一查,一个个精准的中国成语立刻就跳了出来,让人茅塞顿开。翻译的过程中,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在我翻译的一本小说中,出现了五十多种药物,普通的词典里根本找不到,通过网络一查,很快就能找出中文名字。地名也是这样,不仅能在网上找到中文译名,还能知道它们位于地球的哪些角落;还有人名,通过搜索网络百科,就能了解那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信息……
  真的很难想象,二十年前的那些前辈,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是怎样完成翻译工作的。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想,除了心态上的不急不躁之外,更多的应该还是技术上的慢吧?
  前不久围棋人机大战,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完胜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鸣。且不说人类有没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毁灭,就说近在眼前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某些领域取代人类工作——这就足以让很多人不安了。网上有人讨论哪些行业的人最有可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失业,有人说是记者——如今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记者写稿了,有人说是医生,也有人说是工人……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翻译。
  可是仔细想想,又有哪个行业是安全的呢?
  我的本职是教师,教师很可能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可如今三人行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够了。最近有一种说法很流行:现代人有教养的表现之一,就是自己能在网上找到答案的问题,不轻易开口问别人。所以每当有学生问我某个单词的意思时,我通常都不做正面回答,而是让他们查词典,或是去网上找答案,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然而有时候我也感到很困惑,既然海量的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获得,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呢?我又能带给学生什么?是我懂得更多吗?是我的理念更先进?还是仅仅因为我比学生痴长了一些年纪?
  同样因为学外语的缘故,我还当过导游,而导游这行的前途无疑也很危险。早些年还时常有人向我打听某个地方的旅游攻略,或是让我帮忙通过旅行社订酒店、机票。如今,如果谁还来找我帮忙订机票,我一定会劈头盖脸把他骂一顿——都什么年代了,这种事不会自己上网搞定?景点信息、餐饮娱乐、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在网上统统都可以查到。前两年我去法国、俄罗斯、爱沙尼亚,当地语言一句不会,照样玩得很好。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一句中文都不懂的老外来中国自由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也完全不成问题吧?可以预见,未来的日子里,导游也很可能成为一个逐渐式微的职业。
  既然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获取海量知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坐在课堂里那么辛苦地学习?不要忘了,网络上的知识,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人总结出来的,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向网络索取知识而不提供知识的话,网络就不会进步。网络百科是人写出来的,人工智能也得靠人不断去发展。虽说人工智能打败了棋手,但“阿尔法”终究还是程序员们制造出来的。
  就算有一天,教师、导游、翻译这些职业都不存在了,我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更好玩的职业冒出来。努力引领互联网时代的走向,而不是被新技术打败,这也许就是学习的意义吧。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雪宾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三年多了,留学生活对于雪宾来说,有初来乍到的新鲜刺激,有琢磨学业的认真专注,也有文化体验的多元碰撞。在大学生活的前两年,雪宾每天都在跟汉语打交道,生活过得简单充实。雪宾说,其实韩国也有汉文课。小学的时候由于校长很重视汉字,所以她们每个月都要进行汉字考试,就是繁体字,初中的时候一个星期有一次汉文课。“你看我的身份证,韩文边上都会打个括号,里面就是繁体的汉字。”也许是从小就接触汉
品诺皱着眉,“恩怡,我拍毕业照你就这个表情啊,下次你拍的时候别怪我不给面子啊!”“不搞怪你怎么会记得我呢。嘿嘿。要不我们换个地方拍吧。”我套上一副笑脸面具,可心情酸涩,假装神秘,假装无所谓,假装我能演好这场离别的戏……  记得大一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一个宿舍六个人竟没有一个和我同专业。刚进宿舍门,一个女孩扯着嗓门,“哈哈哈,笑死我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想必和王熙凤有相似之处。我敲了敲门,听见那
2015年1月14日,飞机提前降落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在用英文对我进行一番盘问之后,在我的护照上敲了章,用中文对我说:“谢谢。”  我坐上从机场开往莱顿的火车。  作为学校派出的唯一一名前往莱顿大学法学院的交换学生,我将在这个远离祖国七千多公里、  有七个小时时差的地方生活、学习七个月。  迎接我的,将是一场流亡、一场相遇,但终究不过是一场生活。  一场流亡  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
“你说,你将如何回忆我呢,学生,朋友,又或是其他?”站在校门口我鼓起勇气给他发了最后一条短信,他选择了沉默。那个曾是我老师的男人从此离开了我的生活,或许再也不会重逢了吧,我想,如此也好。  三年前,高考失利,命运安排我来到了这所专科学校,遇见了他。他是我的辅导员,姓徐,大我们十几岁,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男性特有的魅力,每次开口必定引来一群小女生的尖叫欢呼。据传言他与前妻一见钟情后闪婚又闪离,如今独
在东北长大的我看来,不下雪的北京是没有冬天的,即使在寒意凛凛的12月,也不过是更深的秋而已。进入考试周了,北京还是没有下雪。顾不上期待,我已经暂时放下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工作,开启学霸模式。寝室熄灯后,我就乖乖睡觉,第二天一早跑到图书馆抢占一席地,这一天就都交代在图书馆了。  他是谁?  一个清晨,刚跨出寝室楼我就打了个冷颤,抬头看见阴郁的天空,想到要复习的那几本书,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天,我的唯一日
拉美几乎把所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试过了。他们出过很多革命家,每一次的革命都有其正义性;可是这么多年以后,这片大陆还是这个样子。革命对他们来说就跟玩儿似的。  当革命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就没有意义了。书里的革命也写得很儿戏,上校可以随便就起义几十次;而且他当时是那么有名的人物,但过了五十年,大家都觉得这个上校没有存在过,没人真正记得他。  大家觉得书里为什么要写失忆症?  C:在我看来作者是有所
2017年9月3日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无人機展示日,科技达人们展Zahari Gancheff工业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款名叫“The Smart Teflon”的示了各式远程遥控无人机。
第一次发声是在2014年的中秋节,这是卜熙进校后的第二个中秋节。上一年中秋节时,学校里的两个学院给自己的同学发放了免费月饼,其他学院的同学,尤其是像卜熙这样刚离家的新生很羡慕,觉得虽然只是小小的月饼,但特别有节日气氛。  2014年大二的中秋节,卜熙联系了校外制作月饼的商家,赞助了300个月饼,然后向学生会的老师申请发给同学。老师很支持,但是提到了他未曾想到的一点——食品安全。卜熙觉得这点确实难以
毕业都难吃遍  作为清华学生,我要首先隆重推出我母校的食堂。众所周知,清华校园很大,占地面积约相当于十个天安门广场,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微信运动”排行竟然都是前三甲,简直惊呆了小伙伴!  园子大就是任性,食堂多达二十余间,这里是实至名归的吃货天堂,很多学生生活了四年都没有吃遍,甚至连餐厅位置也不清楚。不过我初到清华的三个月,满怀期待和探索之情,已将所有食堂所有楼层一网打尽,食堂各具风味,
李莉雯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学的是英汉翻译专业,正在读大三。在马来西亚,英汉翻译的市场没那么大,专业程度也不是很高,李莉雯就想着来中国学习这个专业。决定来中国留学之后,听人介绍说外国人比较容易拿到中国留学奖学金,她就上网申请了,获得奖学金资格之后才来这边上学。因为高中时候成绩不错,所以申请过程很顺利。她坦言,自己也没多想,既然有这个机会,不如来这边尝试一下。  来中国之前,李莉雯对中国的印象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