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锁韧带重建联合钩钢板固定或缝合锚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喙锁韧带重建联合钩钢板固定或缝合锚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将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钩钢板固定组(54例)和缝合锚固定组(51例),分别应用双股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钩钢板或缝合锚固定治疗。定期随访患者,在X线片上测量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末次随访应用Karlsson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等级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失访,8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0个月。其中钩钢板固定组46例,缝合锚固定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和Rockwood分型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比较,术后6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钩钢板固定组明显大于缝合锚固定组(F=1.904和1.854,P<0.05);钩钢板固定组术后24个月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均大于其6个月测量数据(F=1.863和1.842,P<0.05)。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钩钢板固定组平均88.5分低于缝合锚固定组的平均92.7分(F=0.475,P=0.017)。Karlsson评分缝合锚固定组患者功能优良率为95.4%,明显优于钩钢板固定组的80.5%(χ2=4.564,P=0.033)。

结论

喙锁韧带重建结合缝合锚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优于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钩钢板固定。钩钢板固定取出后,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显著增加,可能与其疗效较差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明确诊断为PHPT合并肾结石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23例患者行甲状旁腺手术前均行颈部彩色超声、CT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定位诊断,先后行手术处理甲状旁腺疾病及肾结石,术前3 d及术后7 d分别测定静脉血钙、血磷和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
全臂丛神经撕脱伤多发生于青壮年,因患肢功能完全丧失,其致残严重。恢复患肢的主动拾物功能涉及到肩、肘、腕、手等功能的整体重建。近年来,通过神经移位重建肩、肘功能的疗效肯定,然而手功能重建困难[1-3]。到目前为止,通过神经移位术来恢复此类患者的主动拾物功能尚难以实现,国内外文献鲜见有成功病例的报告。自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我们通过一期多组神经移位及后期功能重建的方法,为4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目的探讨影响术前右肩高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术后双肩平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随访超过2年的34例Lenke 1型AIS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12~19岁,平均15.1岁。23例患者上端固定至T4,11例固定至T5。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本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肩关节高度(RSH)
Cantrell五联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百万分之5.5,包括胸骨下裂、膈肌前部缺损、脐上腹壁中线缺如、心包部分缺损及心脏畸形[1]。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治疗9例Cantrell五联症患者,效果满意。
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很快,目前绝大多数泌尿外科手术可以应用腹腔镜完成。在一些地区和医院,已经达到与国际同步发展阶段。除标准腹腔镜经腹腔入路外,经腹膜后、单孔、经人体自然腔道(NOTES)以及机器人手术等技术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展。手术种类涵盖了上下尿路和前列腺精囊疾病的手术。现就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目的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年龄28~70岁,中位年龄50岁。以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为基础方案,同时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患者联合应用曲妥珠单抗。分析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及分子分型对pCR的预测价值。影像学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1标准,
目的探讨个体化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11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接受个体化CAPR手术(个体化手术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2~74岁,中位年龄64岁;与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实施的47例经典CAPR(经典手术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病理学研究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个体化手术
目的评估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对比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92例患者(腹腔镜组)和同期行开腹手术的285例患者(开腹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5年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等术后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50(50)ml]、加快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方面[术后排气时间(3.0±1.0)d,术后进食时间(
目的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中期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40例肾癌患者,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手术前经B超、CT检查诊断肾脏肿瘤。40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8例为孤立肾发病。40例患者中左侧22例,右侧18例,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术中采用B超定位,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采用CT进行随访并定期复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所有患者顺
目的探讨腹腔镜减重手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T2DM的可能机制。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间对44例T2DM患者行腹腔镜减重手术,其中腹腔镜"Y"型胃肠短路术(LRYGB)14例,腹腔镜简易型胃肠短路术(LMGB)11例,腹腔镜管状胃切除术(LSG)9例,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10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对T2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