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jklm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是融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是作者人生观、审美观的外现。每篇文章都有整体的内在结构,完整的形象和道理,各因素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阅读的最初就是感知,感知有其整体性特征。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程提倡“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用“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由上述可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内在要求,要从学生直觉思维出发,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整体把握”呢?
  一、“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整篇课文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的。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为此,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这是一种新颖、高效而又灵动、活泼的阅读方式。明乎此,才能让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二、“整体把握”不只是靠学生个人
  现在有一种倾向,许多教师不加分析地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至宝,极力推崇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主张“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这有正确的一面。因为,教师代替学生读是肯定不对的,要坚决改。但也必须认识到,光让学生自己读也未必全对。比如,阅读课让学生坐进阅览室自己翻书、古诗文让学生自己背记等就未必合适。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这是真理;但教师的服务不等于准备一桌饭菜,“噢,学生你吃吧!”学生是独立的主体,但他处于学的位置;教师服务于学生,但他处于教的位置,这是须臾不可忘却或错位的。因为,一个人要准确地体会、领悟文章,是需要“资本”的,而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包括人生经验、包括眼力。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有的学生独立阅读的“火候”不到,就需要教师的“催化”,帮学生调好“火候”后才适宜自己去“体味”。有的学生根本就还未点着“火”,或者是“火”烧得不是地方,此时光靠学生的内功于事无补,就需要教师“发功”,给学生引火、给学生导路。因此,从阅读教学层面上说,“整体把握”并不直接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教学的。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就要考虑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把握”并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让学生获得高于学生在非此情境中所能获得的“滋味”。
  三、“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课文内容
  从阅读学的角度看,把握文本内容固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写作思路,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换言之,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结构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结构布局。如果说,材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那么,结构布局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材料犹人之“血肉”,主题似人之“灵魂”,结构布局像人之“骨骼”。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灵魂就无所依附、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结构,文章就不能动人生辉。因此,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在实施“整体把握”时,必须多方兼顾,充分利用教材潜在因素,精心设计,促进课文内容、思想与结构的“三维”的整体把握和有机融合。
  四、“整体把握”不只是在初读阶段实施
  与“整—分—整”相比,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除了含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外,关注的重点,还从阅读教学的入手处,转到了后面的那个“整”,矛头则指向中间的“分”,试图对之加以彻底地改造。大致是如下几点:①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把握”。②针对教师(实际上是教材和教参)讲解课文内容(词句含义、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多是“似概括、似解释、似阐述、似发挥,甚至就是在重说一次更别扭的语句”的怪状,主张让学生自己“感知课文”,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扩散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③针对教师在讲解中字词句篇、语修逻常面面俱到的“肢解”,主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④针对“肢解模式”进而针对“分析”,主张阅读教学采纳使学生“整体把握”的方式,比如“注重诵读”。显然,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与“整体──部分──整体”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还以原来的认识去看待和使用“整体把握”是不恰当的,应该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且使课末的“整”比初读的“整”内涵更为丰富。
  总之,阅读教学中,只有有效的将“整体把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实施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展已经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一社会形势下,(公路)桥梁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提高(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本文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施工 问题 措施  一、(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期刊
摘 要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拼音的乐趣呢?我结合新课标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方法 兴趣 乐趣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
期刊
摘 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初探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
期刊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就是从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监理的表现形式着手,然后对土建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土建工程 质量控制 安全监理 分析  在建筑过程当中,对质量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它除了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外,还对国计民生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或者部位的质量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摘 要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那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关键词 爱 幼儿 教育 爱心培养  一、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要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因为孩子可
期刊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智慧,触动学生灵魂,点燃学生创新火花,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做些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实施新课程,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优化课堂
期刊
摘 要 《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  关键词 数学活动课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  原则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兴趣 指导 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写的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体会  作文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如何从根本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