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丸临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肠胃炎病人,将患者随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2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5%的葡萄糖淹水500-1000ml静脉注射,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藿香正气丸治疗,每粒3g,每次三粒,一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患者29例(70%),显效患者8例(19.5%),有效患者4例(9.5%),无效患者1例(1.5%),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患者治愈患者22例(52%),显效患者5例(12%),有效患者7例(16%),无效患者8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藿香正气丸在临床治疗急性肠胃炎时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病症,无不良副作用,且价格便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部透视在儿科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给予胸部透视检查,对患儿的纵膈摆动进行动态观察.结果33例患儿纵膈向右摆动,其中18例伴有左肺透亮度增加,10例左侧代偿性肺气肿,5例双侧肺纹理增多,4例肺炎,2例肺脓肿,1例脓胸;47例纵膈向左摆动,其中24例伴右肺透亮度增强,16例右侧代偿性肺气肿,7例双肺纹理增多,8例肺炎,4例肺不张病例.诊断准确率高达100%.结论X线透视检查具有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经济
54a。_12277had4jH_524hi{HI:_。、、yt_;p-_——、pM___割脊霹圃圃膨蹦廖剧腾缀膨凶刽键 么臧鬃圃瓤。”计。、勤鲨澎涝侵瞟茵徽嗣稠澜缀眈颐翻剿蹬膨赐貌’98体育摄影比赛
目的探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其有效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血生化检验的患者,共111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血清胆固醇检测,分析其发生异常的原因及其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1111例患者中,有267例患者发生了血清胆固醇异常状况,即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率为24.03%.而血清胆固醇异常状况中,胆固醇升高的例数要明显高于胆固醇偏低的例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目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实行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的抢救效果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有着很好的抢救效果,明显提高了抢救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各个科研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各类生命科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医学、法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推动现代医学向着基因水平不断发展,并依托于此形成了包括分子免疫学、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细胞学、分子微生物学等多个新兴学科.本文旨在就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做以简明阐述和分析,并探讨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都讴歌现代通迅技术,讴歌它把全世界联络成为一个共时态的大看台,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村镇的人文物事、天灾人祸、喜事、俗事都变成了我们认识世界享受生活的资料
非洲木雕是非洲雕刻的主流,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尽管由于材料、气候等原因,保留至今的木雕作品至多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但是古老的传统仍在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来,这就是与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利用长三角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的有利时机,通过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经济资源的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enomena of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s correl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ertilizer production i
“就这样一直被带往新的岸旁,推向茫茫黑夜,只能始终向前,我们永远不能在岁月的汪洋抛锚,歇上一天?”读叶永青,令人自然想到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写给自己的情人朱丽·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