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thre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行等符合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想的完整的人生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或教育问题,也就是人的审美教育即美育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
  
  二、课文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
  
  1.语文课堂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后,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显著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被动的、服从的关系,而是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欣赏者,课堂中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是美好的,他们好像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欣赏和被欣赏,是在创造美。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就水到渠成。
  我们中学语文教科书选了好多这样的美文,目的也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课堂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本本身美的因素,恰到好处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共同创造审美情境,以引起师生的感情共鸣,师生共同进入审美创造的最佳境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大量的美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制作动画模拟过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营造情境交融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有的老师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开头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大雪在天山南北铺天盖地纷纷而下的场面,再配上北风呼啸的音乐。这就让学生似乎融入了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中,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师生共同融入审美创造的最佳境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知识,交流探究知识的体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为语文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如此新型的师生关系,再加上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了。学生也会因此爱上语文课,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享受。
  2.要善于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激趣和引思
  仅仅有了合适的氛围,教学活动还不能向深层展开,审美活动也只能停留在感受阶段,学生的审美参与意识还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还未能达到审美创造的更高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激趣和引思,可以使教学活动与审美活动同时深入开展。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是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激趣和引思,以激发他们深入探究,实现美育。这有多种方法,可以发问质疑,以激发学生思维,达到美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学生一定深入探究了教材,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对知识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时教师应给于适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受到尊重和提倡。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好的影响,让他人也不甘落后,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使课堂教学发散开去,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也体会到了一种被欣赏的美。
  还可以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设疑,达到美育。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有技巧的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是功不可没的。教师的设疑应由浅入深,应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强调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看谁的思维新颖,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充分表现自己。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时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发散思维的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求知探索的自豪感,让其他同学有一种榜样的羡慕感,让整个课堂充满探索知识的满足感,师生共同产生了一种由无知到求知的美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又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既是学习的策划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共同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形式的选择
  一堂好的语文课内容固然重要,但选择一个好的形式去表现也很重要,不然,就会让人感到课堂无序,颠三倒四。要想让一节课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就像在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它的课堂形式就显得重要起来。首先,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学个性和特色,它包括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情趣、教学风度等多方面显示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特点的综合。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从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基本功。比如,老师言谈举止要美观大方,庄重典雅,严谨不苟。对学生态度和蔼,教学风度沉着从容,一举手一投足让人看了都恰到好处,处处吸引着学生,不可有半点粗俗。即使一个用词的小错误,一个动作的失当,都会影响整个课堂美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周密,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能把无声无息的书本知识表达的有理有情,有声有色,脉络分明。语速适度,当慢则慢,当快则快。声调有高有低,声情并茂,恰到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知识面要尽可能宽一些,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能用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性。还应有点诗人气质,因为语文本身是最有灵性最有人文韵味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才能把教材、教师、学生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融洽的课堂美,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其次,教学活动也要安排适中,不能整堂课都讨论,也不能全探究。这样会让人感到方法单一,课堂显得枯燥,往往容易使人感觉疲劳而影响美感。总之,有经验的老师,常常采用多种形式,让人感到形式和内容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恰到好处。这样实现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使学生主动认知,主动构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等得到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学生感到一堂课富于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再次,要想使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语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还要有激情。好的语文课,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合。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要有激情,切不可都一个腔调,一律低八度,让人感到整个课堂缺乏生气,像一潭死水。如学习《安塞腰鼓》,有的老师是这样加入激情点拨的。文章通过宏大的场面,迅疾奔放的节奏,浓烈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的气势,酣畅淋漓的感情,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美。大家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绪高涨了,思维被激活了,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挖掘。还要有适当的课堂调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做到课堂气氛有高有低富于变化。教学环环相扣,形成有序的节奏和韵律,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
  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一篇好的文章也有着音乐般的旋律美。如《雨霖铃》和《海燕》等诗词和散文诗,它们本身就可以配乐歌唱。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抓住课文本身的音韵美,再配以富有激情的点拨,就构成了语文课堂音乐般的节奏美。这无论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是在启发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受到了更高的审美教育。
  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受到审美教育。
  
  三、结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它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追求美,按美的方式来生活的人,这就是我们语文美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孙海燕)
其他文献
怎么了你累了  说好的幸福呢  我懂了不说了  爱淡了梦远了  开心与不开心一一细数着  我都还记得……    ◎  我坐在英爵咖啡对面的奶茶店,吸着柠檬味的奶茶,眯着眼抬头看着闪着灯光的英爵,回忆一下子全跑出来和我Say“Hi”。  食指划过奶茶店的玻璃窗,目光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洒在英爵的大门上。季北你还记得吗?那是我们曾经十指相扣进出的地方。那个角落里靠窗的位置,是我们最常坐的。  我记得第
摘要:对江苏省泰州市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开展调查分析,提出通过加大投入支持农业主体转型、保障培训效果面向农业主体需求和广泛宣传吸引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等措施对策,不断完善农民培训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培训;转型;经营主体;调查分析;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456-0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繁重。国内学校大多开展了专业英语课程,将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并设计了校本教材等,要求教师按照教材开展授课工作。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将专业文献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在教学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为了实现高等
在矗立的金鸡上,有一颗璀璨明珠……最美茶都安溪!安溪,什么享誉五洲,生态茶园!  春姑娘舞动着绿裙来到了生态茶园!在这里,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茶树!茶树上的茶叶是这么嫩绿;是这么青翠欲滴……连蝴蝶也被染绿了!绿油油的茶树构成了安溪最美风景线!绿哉——生态茶园!  眺望茶山,疑?怎么这一点儿“雪花”,那一点儿桃红?哦!我知道了,是春姑娘点缀的!春姑娘带着生机,来到了生态茶园!生态茶园不仅有茶树,还有茶
摘要:以金砖国家为参照对象,对其农业状况进行基础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优势与贸易情况,提出加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和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金砖国家;农业;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37-02  收稿日期:2013-12-0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资助项目(编号:渝
草莓不叫草莓,草莓是我送给她的爱称。草莓的脸圆圆的,总是红红的,还有斑斑点点,所以就叫她草莓了。  草莓属于横向发展的那号人物,有一头好长的头发,上体育课时,头发随着步子一甩一甩的,很有我喜欢的亦菲姐姐的味道。草莓很怕称体重,那数字噌得比我俩的个子还快。  草莓很爱笑,总能听见她为一点小事笑个半死的声音。我们班同学对她的评价就是乐观开朗,活泼可爱,而且活力无穷,时常可以看见她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她是
出生于1985年7月11日的李荣浩,家乡在安徽蚌埠,身份标签是流行歌手、音乐制作人、吉他手。2013年9月17日发行个人首张原创专辑《模特》,凭借这张专辑提名第25届金曲奖五项大奖并获得最佳新人奖 ,实现了从制作人到歌手的转型。2014年3月24日发行概念EP《作曲家》 ,荣获第二届音悦v榜最佳音悦人;同年9月4日签约华纳唱片 ,11月28日正式发行第二张同名专辑《李荣浩》。 2015年1月16日
白菜其实不叫白菜,叫小白菜,是我麻麻的QQ昵称。  小白菜之所以叫小白菜,是因为她申请QQ那天家里正好买了白菜,但是她觉得“白菜”一词不够可爱,就在前面加了个“小”。  从此,我的QQ、微信、手机联系人都有一个叫小白菜的女神。  小时候犯了错,爸妈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毋庸置疑,小白菜就是我们家唱白脸的。  我一直都不喜欢做作业。所以小学时候的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在小白菜的“作业写完没有你就看电
我的电话很少有学生主动打进来,一般家长打来的比较多。小彦是例外,我记得那是疫情宅家的日子,长长的寒假,大家都居家上网课。读高二的小彦给我打电话说每天看电视或者刷抖音见到的都是患病人数增加的新闻,还有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故事,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压抑痛苦。她说自己很怕,怕得新冠肺炎,甚至不敢和父母接触,觉得他们外出买菜会带回来病毒,一直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很机械地上网课,完成作业,连吃饭都需要爸
?  顾小声家的房子会摇晃。  她家在大马路旁,每逢有载满沙石泥土或是建筑材料的大卡车经过时,地面会轻微振动起来,连房子都会轻轻摇晃。  有时摇着摇着,天花板的灰尘碎屑会掉落下来,呛得人一鼻子灰。  一摇二晃下,房子南面的墙壁早开了条裂缝。顾小声躺在床上,透过那条裂缝,能看见外面的光线,她头枕着手臂,一动不动地躺着发呆。  李老师是县小学的美术老师,这时上班去了,还没下班回来呢。家里只有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