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周边国家与我围绕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等问题争端频繁发生。我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必然会成为全球的舆论关注焦点,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和羁绊。在个别敏感时机,哪怕是正常的例行性训练也可能引起外界的猜测、误解和误读,甚至误判,处理不好更有可能给冲突方造成不利于我的借口。因此,必须把握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的特点,扎实做好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中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从而赢得国内、国际对我维权行动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官兵士气的提升,挤压利益冲突方的舆论空间,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运用法律武器,创造彰显正义的舆论环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当前界定沿海国家海洋权益的基本依据,由于是各国谈判、妥协的结果,有许多不完善和模棱两可的地方”①。譬如,其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主张是从海岸基线起 200海里的海域,但我国东海最宽处都不到400海里,这就容易为中韩、中日引发专属经济区争议。周边海洋国家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文,或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国际法,或加强国内立法,将自己的利益诉求推向法理化。对于我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正义行动,对方必然会打着法律的旗号强词夺理。且海军是国际性军种,行动会受到《日内瓦公约》、《海上法规宣言》、《海战法宣言》、《海战法手册》等各种国际法律、法规、惯例的约束和限定。因此,在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中组织实施舆论宣传时,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相关法律,善于在各种舆论事件中寻找法理依据,并且通过各种舆论传播策略释放出去,确保舆论彰显我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的正义性,并积极反驳对方行为的非正义性;同时,要确保舆论宣传内容都要在法律框架之内,是合乎国际法律规范的,防止授人以柄,成为利益冲突方利用法律对我进行舆论攻击的素材。
  凝聚和扩展正面共识,创造得道多助的舆论环境
  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事关国家主权与尊严,涉及国家发展空间和发展战略,与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海洋权益争端的海域大多是多方利益交汇区,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推行“重返亚太”战略,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等,对我海军采取维权行动必定会炒作、渲染,故意误读我海军行动。比如,在2008年12月,中国首次派出海军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国际舆论解读不断,衍生出诸如“中印海上军事摩擦”、“中国抢占非洲”等虚假信息、流言谣传和臆断幻判。最后,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客观介绍了护航任务的舰艇性能、具体任务、特情预判、护航行动等,才得以化解各种舆论纠结。因此,一旦我海军开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必然会引起国内公众、利益冲突方、潜在利益方、国际第三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维权行动的发展进程高度关注,发表大量反映不同态度,性质各异的看法。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舆论,必须以创造性思维和开放的态度,精心设置引导议题,积极主动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声音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传播,表明我国维权的决心和政策,引导国内外公众、媒体舆论,积极影响利益冲突方、潜在利益方、国际第三方的舆论,全面凸显我海军维权行动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最大限度地赢得公众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为行动营造得道多助的舆论环境。
  强调统一领导与协调配合,创造口径一致的舆论环境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主题,单一用军事行动解决国家间利益冲突一般不会是“最优选项”。按照国际法规、惯例以及我国海洋维权的实际情况,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多由海监、渔政、公安边防、海关和海事等海洋维权执法力量来实施。只有当我国海洋权益遭受严重侵犯或其他海上维权执法力量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海军参与时,海军才会采取警告、震慑和军事打击等手段,但是仍需要海上维权执法力量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要与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紧密配合。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有着高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并且维权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这就造成舆论宣传主体多元,内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成立统一的舆论宣传协调组织,统一指挥和协调维权行动中的舆论宣传工作,确保舆论走向与国家的宣传口径相一致,从而配合国家的政治、外交行动;对涉及舆论宣传的所有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对管理的目标要求、管理的实施主体、管理的具体方法、管理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考虑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各参与行动的力量要形成合力,确保舆论方向正确、任务完成、目标实现。
  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创造可管可控的舆论环境
  与我国存在海洋权益争端的一些国家,其中某一国家在对抗我国正当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时,往往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且由于美国等海洋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插手其中,企图推进东海、南海等问题的国际化。此外,一些和南海诸国有争议的海域当前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维护这些海域的海洋权益将牵涉到两岸关系。以上这些特点导致我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必然涉及多方利益。同时,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岛屿主权、专属经济区划分、大陆架界定、海洋资源归属争议等,争议的程度各不相同,情况极其复杂。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维权内容、不同的冲突等级、不同的国内外环境,舆论斗争必须采取灵活的策略,创造可管可控的舆论环境。要根据不同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具体的斗争对象以及具体行动的样式,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意图,确定管控的方法、手段,要达到的斗争目的;坚持“软性管控与硬性管控相结合、优先使用软性管控”的管控原则,既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依照相关法规制度搞好舆论的硬性管控,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媒介力量搞好舆论宣传,积极传播正面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持“强音”、防止“噪音”、杜绝“杂音”。对各种舆论事件快速反应、灵活应对,牢牢把握舆论斗争主动权,不仅要做好行动中的舆论管控,也要做好行动前、行动后的舆论管控;不仅要做好港口、近海中的舆论管控,也要做好在远离祖国大陆时的舆论管控;不仅要做好官兵内部舆论管控,也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国际上的舆论攻击进行反制。
  提高信息化水平,创造全媒体舆论环境
  近年来,与我国存在海洋权益争端的国家都重视舆论工作,大力宣传其权益主张的合法性、海上力量特别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力量和信心、公众的意志等。他们都在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并且配合军事演习、公众运动、要员言论展开。不难想象,一旦我海军展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这些国家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舆论宣传,对我正义行动进行舆论攻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舆论宣传的载体也日益增强其科技含量。因此,在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中,开展舆论宣传必须重视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的全媒体建设和运用,提高信息对抗的能力,突破传统媒体时代国与国之间那种传播壁垒。
  (作者分别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第二政工教研室主任、教授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军队政治工作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宋云霞:《海洋法海战法应用研究》,2004年12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正>数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的启迪,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有趣而又有挑战的情境中学习
会议
介绍了贵阳市典型气象年建筑热环境分析用气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气象数据及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两个指标,对贵阳市建筑气候分区区属进行了探
<正>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
会议
近年来,河北省工商局党组按照中央、省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加强和改进非公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非公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
跳绳一直是笔者学校的特色活动,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跳绳活动器材简单,不受场地限制,参与面广。而且跳绳种类繁多,是一项融趣味性、普及性、健身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在
<正>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给国民党新军阀
会议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引发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也导致中国“被关注”、“被定位”、“被解释”的频率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炒作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也正进入深度发酵期。在继续鼓噪中国军事“不透明”、战略意图“不清晰”、军力发展超出自身安全需要、隐瞒国防开支等议题的基础上,“中国军事威胁”的炒作重心正向“战略不确定性”等新型议题转变。这一新的变化趋势,需要引起我们
关于从井 Tadong-2 的重油的分子的石块特征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在 Tarim 盆抑制海洋的原油的来源, Xinjiang,中国。作者综合地在 Tarim 盆从井 Tadong-2 把同位素团摄谱仪,层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