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xiong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 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40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建构主义原理,通过创设有利探究的环境或情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那么,结合语文学科实际,要构建怎样的学科探究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探究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应创设自学气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科课程不同,自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必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思维程序和操作程序。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动机是一种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学科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使之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第三,营造和谐民主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氛围,通过学生质疑、动手操作、师生互评,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答案,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乐学。在营造和谐民主氛围的创设中,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
  二、提供参与形式,关注探究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究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优化教学过程的最根本所在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学习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参与要多样化、全方位,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内容和形式也不同。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只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从而失去信心,也就折了锐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彻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的彻底体现在学生敢于问,善于争,勤于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相互争论,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际操作的作用,让学生动手。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各学科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四、指导重点与分步实施策略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在学科延伸中落实研究内容,以知识探究为主要类型。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查寻资料的方法以及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帮助学生学会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书本上的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要注重语文学科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科知识的连接贯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科实践的趣味活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也即以汉语言文学问题或汉语言文学内容为触发点,以引发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师生探究加深对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突破汉语言文学内容有限的弊端,拓展学生的视野。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学科综合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准学术研究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通过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科相互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教材,让学生把研究性学习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联系起来,合理地安排课内外学习时间和内容。
  高三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在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创新研究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要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的目标与要求,对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撰写方案、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调查比较、解决问题、结题论证等过程进行回顾、归类和总结,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背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做方案、如何深入开展研究,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既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也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建构如此的创境激情——参与自究——启思自悟——导训内化的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大足石刻造像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充满着浓厚的世俗信仰和淳朴的生活气息,在内容和造像上,都实现了世俗生活及人们审美情趣的结合,并以其儒佛并存和丰富的内容屹立与于世界石
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课程.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十分的单调和枯燥,长久以来容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提升.面对这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和谐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数学课堂一改往日低沉,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能够巧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更加容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是促进课堂精彩的必须.每一个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过程都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段情感交流过程,是一种对生活的
现如今,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正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但在会计集中核算制服下,我国小学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小学财务管理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成为一股潮流,也使相关学术界热闹了起来。本文从已经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谈一些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的关系,以及非物质遗产档案在管理方面
“案主自决”原则是社会工作核心原则之一,强调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尊重以及案主自我权益的保障,是最能体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从西方文化衍生出的“案主自决”原
期刊
本文主要阐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对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论文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