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义明与未解之谜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天铁中人鹏金翅鸟与狮身人面像的泛文化
  远古时期的人类,是否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高度文明?这个命题的讨论,迄今为止仍未了结,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观点共识。据说早在侏罗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人类文明了,如广为人知的亚特兰蒂斯、香巴拉国、象雄古国等,虽然仍未经科学证实,但却遗留下许多器物,多少年来,学者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着神秘的远古文明。面对前人留给我们的远古文明遗产与众多的未解之谜,就注定了,这是一个仍将继续的重要课题。
  据资料显示,在远古时期的西藏文明中,人们已取得了很多的发现和物证,比如大鹏金翅鸟的角(资料显示原存于西藏直贡梯寺)和指甲(长达两米,现存青海赛巴寺,按比例测算身长85米以上),而留存最多的,就是在西藏流传广泛,奉为圣物之一的西藏天铁。
  文字是人类最为精巧和复杂的发明之一,各种独立发展形成的文字系统往往采用迥然不同的书写和表达方式。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使用不同文字系统的人们,仍有大量难以理解的生僻文字,更不用说已经失传几千年的古代文字——犹如天书一般。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通过研究著名的“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碑文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源于碑上三种字体刻成的同一段文字,三种字体分别为正体埃及文(也称古埃及神圣文字)、俗体埃及文及古希腊文。而古代有关天铁的描述多集中在吐蕃时期(公元7世纪)的西藏经典,吐蕃以前的西藏文字几乎已经失传。现今已知的西藏文字最早可追溯到象雄文明,因缺乏对照文字(类似罗塞塔碑文),故至今无人破译,天铁的起源也是如此。
  藏族人对天铁来源的描述是牧民于雷电时在草原上捡拾而得,并认为天铁原本是天神佩戴,因有残缺所以遗落人间。天铁多出现在康巴藏区,在卫藏、安多地区则少见,卫藏、安多地区藏人佩戴的天铁多为康巴商人出售所得。康巴地区因为海拔高,不适合农耕,多以游牧为生,比较容易找到制做天铁器物所用的陨石。西藏经文中记载的天铁,多为历代高僧(如莲花生大士)所做,且多为金刚杵、普巴杵等佛教法器,制成的天铁器物多为降魔除妖,趋吉避凶之用,少数也有入药之用。
  西藏天铁从图案及材质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最早的西藏天铁,至少可推测至公元前2000年,甚至古代苯教时期之前。但其具体的铸造、用途至今在世界学术界及考古界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有学者从宗教、考古学、金属材料科学、神话传说、工艺技术、原始美术等方面予以参照、对比、研究和论证,仍存在许多分歧,却也有无数关联之处。
  现就已寻得西藏天铁之中,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图案:大鹏金翅鸟与狮身人面像,做以解析。
  人面鸟身形:其身肚脐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鹰喙,绿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齿。肚脐以下是鹰的形象。头戴尖顶宝冠,双发披肩,身披璎珞天衣,手戴环钏,通身金色。身后两翅红色,向外展开,其尾下垂,散开。泰国国徽上的迦楼罗就是此形象。
  鸟面人身形:在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寺庙中,迦楼罗常常以观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供奉观世音的圆通宝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鹰形。
  全鸟形:在我国西南地区,迦楼罗往往以金鸡形象出现,立于塔顶。另外,印度尼西亚也以迦楼罗为国徽,也是全鸟形象。
  在西藏天铁的造型中,大鹏鸟的三种形象均出现过。有的甚至在其基础上有着其他意义的诸多延伸。
  巨鸟崇拜
  迦楼罗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鸟崇拜在印度地区的体现,如古埃及的长生鸟、起于两河流域而后流传于西方世界的狮鹫(半狮鹫、格里芬)、古希腊的飞尼克斯(凤凰、火鸟)、阿拉伯的Roc(大鹏、神雕、神鹰)、中国的大鹏、凤凰以及印第安人的雷鸟等等。
  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它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
  从迦楼罗临死全身遭火焚的特点来看,它与埃及的长生鸟应该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由于印度当地多毒蛇,人们又赋予它捕食毒蛇的能力,作为崇拜的对象。
  迦楼罗崇拜随着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把迦楼罗当作力量的象征加以崇拜。
  西藏壁画、唐卡、佛殿中,金翅鸟作为主要护法神,一般安置于寺庙大门、屋脊与佛像顶部。其形象威猛强悍:大鹏鸟头生双角,代表“真”“俗”二谛。金色双眼与双翼,代表方便与智慧合一。双角问隆起的肉髻之中藏有龙众宝,其上有日、月、明点,象征进入中脉时阴阳两气的结合。喙坚如陨铁,眼眉如火,具有武士躯干,双手持龙而食,鹰腿、利爪,力大无穷,金翅鸟狂怒的形象象征着化毒物为甘露。
  在西藏、印度、尼泊尔、泰国随处可见大鹏金翅鸟形象,除了雕塑、壁画之外,也常见于货币或商标中。不同宗教文化所呈现出的大鹏金翅鸟形象和传说略有不同,但却仍有众多相关联之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SPHlNX)古代欧亚两洲众多古国泛崇拜之守护神之一,是智慧与勇猛的结合,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西藏天铁中,常出现蹲伏狮子的天铁形象。仔细观察,才发现在这些狮子形象的天铁中,还有大部分的天铁造型以狮身人面的形象出现。
  狮身人面像,意指守护人类的精神或人类精神的守护者。传说上古亚特兰蒂斯文明陆沉时,有智之士带着大量的文明精粹来到埃及,在基沙一带重新复兴崩解后的精神文明与智慧,因此在此依当时东方地平线上的狮子座建立起此一巨像,如里程碑般勉人不忘古今永恒的真理与心灵。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羊头狮身(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
  来源于埃及的狮身人面形象为什么会大量地出现在西藏天铁当中?这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仅如此,西藏拉萨大昭寺内最神圣的祖拉康大殿(安放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佛祖十二岁等身像的殿堂)上方,有一排狮子造型的木质屋檐装饰柱头中就有人面形象的出现。并且,狮身人面像也有中国古玉制,及法国19世纪制造大理石柱青铜鎏金雕塑等等。狮身人面像在欧亚两洲各国的频繁出现,也许从另一个角度例证了亚欧两洲的文明传递。
其他文献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如果你的旅行正逢节日或喜事,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今,青藏高原的节日不仅有传统的民族宗教节日,也有新时代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些纷繁多姿的节日,正以一种喜悦而热烈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  让我们随着青藏列车,一路走,一路看;让我们沿着青藏铁路,亲身感受着雪域高原的节日盛宴。    青海塔尔寺:
蛇是人们所认知的变温动物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零下就会死亡,因此在常识之中,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  1907年,人们发现了已知生存在最高海拔的蛇——温泉蛇。它们在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养成的独特生活习性,挑战了生命的极限,也承载了生命与进化的密码。  年轻高原上生命的跃迁  年轻的青藏高原至今仍在不停地生长,每年爬高1厘米的代价就是整个高
昂桑的“藏人”  “没有想到有这样一幅画如此契合牦牛博物馆的主题,我一定要找到这名画家。”  一天,一张一半是牦牛头,一半是人脸的画跳入亚格博的眼帘。他激动了。于是他在网上留了个帖子,几分钟后,远在美国的曾在西藏多年的画家裴庄欣,告诉了他这幅画的作者,裴将画家昂桑的联系方式给了亚格博。联通电话,一询问,两人居然都在仙足岛上居住,仅一街之隔。  牵起这既远又近的缘分,相见恨晚的二人挑灯夜谈起牦牛,谈
我们的车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从唐蕃古道踏上雪域高原,朝拜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王。路线从格萨尔王诞生地开始,到格萨尔王建立的辉煌岭国,最终定格于格萨尔息逝地。全程历经藏地四大神山之一阿尼玛卿雪山(格萨尔王诞生地)、黄河源头、玉树草原、世外传奇达那寺(格萨尔王家寺)、石渠太阳部落、草原秘境松格玛尼石经城、世上最长的巴格玛尼石经墙、阿须草原,最后在德格新路海洗去征尘。  风中的龙达——环绕叩拜阿尼玛卿 
2020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批准了《俄罗斯国家核威慑政策》,并在当天的俄国家法律信息网公布。该文件较为罕见地阐述了俄对核威慑本质的看法和核武器使用条件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俄罗斯新核威慑政策的基本内容  该文件全文共7页,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核威慑作用俄核威慑是以核威慑力量和手段为支撑的,旨在防止对俄罗斯或其盟友侵略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军事技术、外交、
美國L3哈里斯技术公司计划研发“天空守望者”轻型武装侦察机。“天空守望者”侦察机成本较低,可快速生产:基于坚固耐用的AT-802涡轮螺旋桨飞机开发,可在常规跑道上起降,能够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执行情报监视侦察和其它战术任务:续航时间达10小时,有效载荷为3630千克,包括L3哈里斯技术公司的先进通信系统、多种传感器和机载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美国陆军“精确打击导弹”射程达400千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格萨尔》经历了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格萨尔》这部古老而宏大的英雄史诗究竟产生在什么年代?上限在哪里?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要对《格萨尔》这样一部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内容丰富的史诗的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作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科学论述,需要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研究。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至少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它的
遇到他那年,她十五六岁,明眸皓齿、艳若桃李。那天,与往日并不甚不同。天高、云淡,草原上遍是野花的清香,少女们长长的毡裙如斑斓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  那天,她和一群天真烂漫的藏族少女一起为客人表演马上拔竿。鞭策疾驰、裙袂飘飞,在马经过立竿的时候俯身,敏捷的身姿让众人大声叫好,她一气拉拔五竿,精湛的马术让他瞠目结舌,瞬间,这个叫西原的藏族女子便深深嵌入了他的灵魂,至此一辈子也不曾离开过。  遇到她那
尹文涛(以下简称“尹”):次旺老师你好!我首先想了解你生长在西藏,是怎样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你的艺术之路?  次旺扎西(以下简称“次旺”):我生在1963年,当我有记忆的时候,已经是到处都在轰轰烈烈的搞政治运动。我们家属于“东方红居委会”,在现在拉萨东郊清真寺那一带。那时居委会开会全部在清真寺里面,当时我见过阿布老师在那里画毛主席肖像,是油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画油画,我站在旁边悄悄地不敢说话,看着
T-90坦克在阿勒颇前线作战  没有经典的库尔斯克式会战机遇,没有水平相当的正规军较量,更没有像样的空地立体攻防协同,却时不时遭遇冷箭暗枪,以至毁掉“金刚不坏之身”,持续多年的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国际化内战”带给诸多王牌坦克苦涩的命运,正如俄罗斯柳巴乐队所唱:“这就是战场,马哈烟、伏特加、子弹无限量,这就是战场,稍不留神就会把命丧。”  在“坦克倒霉蛋”的序列中,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把俄罗斯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