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银幕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Nlooles vgnier)执导的《最后的猎人》和另一部纪录片《狼》都与冰雪,猎人,驯鹿和狼有关。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是个探险家,他热爱自然与生命,醉心环保。他曾在西伯利亚、加拿大北极区和阿拉斯加等地进行极地探险。尼古拉斯·凡尼尔在电影《最后的猎人》的拍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置身于一个没有人知道是何处的荒野。漫天覆盖着冰雪,只看得见被风吹成各种形状的冰雕……如此壮丽的景观只有在此地才看得见。几只狼,狐狸,北极熊,与—群猎犬出现在这片白色世界里,这块如世界尽头的辽阔土地就是这部影片的取景地”。北极圈-35℃的低温为影片摄制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更别提这需要空运几吨重的器材和粮食,维持一个二十几人的摄制小组安全有效地展开工作,在影片开始拍摄的时候,暴风雪横扫冰原,能见度只有两米,拍摄组被迫中断摄制计划,等到来年,尼古拉斯·凡尼尔和他的摄制组重新回到东西伯利亚的时候,暴风雪虽然停止了,可温度却骤降到-50℃,幸运的是,摄影机在这样的极限温度下居然奇迹般地正常运作,这就是影片中阳光自白色大地升起,诺曼与猎犬同行的经典画面。
  而在拍摄《狼》的时候,尼古拉斯·凡尼尔带领摄制组来到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Verkhaansk山脉,当地游牧民族都非常积极地加入到了电影的拍摄当中,他们驯养的超过2000头驯鹿也成为影片中的一员。
  尼古拉斯·凡尼尔的每一次电影拍摄都是一次探险,他用镜头为观众展示这个星球不为人知的极地故事,和这个冰雪世界的自然哲学.
  
  《狼》——人与狼的和谐之旅
  
  影片的主角,狼,对于人类而言,它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传说,童话甚至神话,这些魅力都是因为狼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神秘,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活动规律。我们很难想像,尼古拉斯·凡尼尔是如何拍到这部片子里关于狼的那些镜头的,镜头中的狼家族就像受过专业训练,完美地出演了每一个镜头,可以想像这些精彩镜头的后面是摄制团队为此付出的巨大耐心和努力。
  故事在西伯利亚壮丽广袤的荒原上徐徐展开:18岁的谢尔盖是鲍里斯的儿子,他是巴塔克族驯鹿饲养员的头儿,在鄂温克族跨越西伯利亚山脉开始他们的夏季放养的时候,谢尔盖第一次加入了这个部落。作为整个部落惟一的收入来源,他们将不遗余力地保护驯鹿免受其最可怕的天敌——狼群的危害。
  谢尔盖长大了,担负起了为部落照管鹿群的重任,天性善良的他却在夏季牧场和驯鹿的天敌——一个野狼家庭成为了好朋友,这个夏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小狼成长,谢尔盖为每一只小狼起了名字,好像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影片一直围绕着这个矛盾的线索铺展剧情——狼和驯鹿,谢尔盖纯洁无瑕的脑海中就认准了一条死理,小狼们和他的家族,驯鹿群可以和睦相处。影片里另外一个亮点是男女主人公谢尔盖和纳斯塔基娅真挚的爱情,大胆,直率,不施粉黛的纳斯塔基娅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野性之美:纳斯塔基娅骑马来找看守驯鹿的谢尔盖,荒野中一座小小的帐篷里,守着温暖的篝火,情到深处的两个人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设有那些所谓文明民族的繁文缛节,没有那些扭扭捏捏的矫情,有的只是赤子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怀。
  背景音乐那深沉的大提琴配合着辽阔壮美的雪原画面,无一不在昭示这草原上生命的厚重与顽强,航拍镜头中,草原上像蚂蚁般迁徙着的人和驯鹿,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生生不息”。
  
  《最后的猎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这个故事的主人并不是虚构的角色,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猎人——诺曼,50岁,与伴侣涅芭斯卡生活在一起,他是最后一个坚守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太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他设陷阱诱捕动物,自给自足,基本上过着与文明社会相互隔绝的生活,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猫捕来的动物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埃尼印第安人那样,诺曼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它们为他提供其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烟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诺曼与涅芭斯卡明白,大地如果失去了动物,植物,河流,风,就会一无所有,诺曼追踪一头动物时,会长时间观察它,理解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涅芭斯卡说:“大多数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好比白人并不会循着各种动物的认知来分析空间。他们只会应付一种环境,人类的环境。”对于大自然而言,现代人的许多方面也许正在退化。了解这一点,感受这种特殊的大地气息,也就能了解为何诺曼拒绝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最后一位诱捕猎人,现代社会的生活对于他就像是蒙着眼在大海中漂流。诺曼在影片里说了一句这样简单而又发人深省的话:“我的幸福取决于,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我喜欢大自然,而且我也是她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已经脱离关系了,我需要和大自然交换,分享。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破坏它。”
  诺曼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信仰就是必须与大自然共享及交流,这对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奇怪动物——人类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在影片中表达了他对景观壮丽,辽阔原始的北方国度的礼赞,而“猫人”的形象则部分来源于他个人多年的探险旅行体验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崇敬。电影制作团队跟随最后的猎人诺曼一家和他们的狗在北极地区待了一整年,坚持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
  当电影主题曲《By The Rivers Dark》以浑厚低沉的男低音把观众从居室或影院中带到遥远的北极,那里针叶林挺立,冰雪落满山顶……导演尼古拉斯-凡尼尔在这部奇迹般的电影里完美传达了人类与大自然深刻且独特的关系。
其他文献
几年前,公益广告说再不珍惜水资源我们看见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泪水几年后,每个人都知道全球变暖的横行我们身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撒满悔恨的泪水。
这场离婚协议至少得2年才能谈妥。至于双方未来再见是红着脸抑或是红着眼还有待观察,我们只能默默希望:双方分手快乐!  在历经43年的“同床异梦”后,英国还是决定跟欧盟离婚!  6月23日,英国382个投票区4600多万名选民登记参加了脱欧公投,以决定是继续和欧盟凑合过,还是结束这段“露水姻缘”。  公投开始前,留欧和脱欧两大阵营论战热度不断升温,去留民意依旧胶着。留欧阵营手握经济牌,领头羊卡梅伦不断
从1950年10月25日起,直到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五次主要战役。这五次主要战役,为志愿军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因此也被称作“抗美援朝五大战役”。志愿军在战场上收到家信。第1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1950年10月,“联合国军”调集13万兵力,分多路向中朝边境进犯,并叫嚣于感恩节(11月23
OUTDOOR:你们这次的队伍有多少名队员?你们何时到大本营扎营的?地震时,登山的进度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麦子:我们2014年首次建立中国独立珠峰(南坡)登山大本营,并在2015年继续沿用这个营地,为中国登山团队共计四十余人提供服务。包括2015中国民间珠峰(南坡)登山队(第六届)、2015中国女子珠峰登山队 和2015中国民间洛子峰登山队共三支队伍队员共13人,登山队的夏尔巴协作共16人,高山
北京地铁开通最初几年,作为旅游项目供游客参观。  一张拍摄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照片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简朴明亮的北京地铁某一站站台上下车。没错,他们是“游客”而不是“乘客”,地铁票面上写着“北京地下铁道参观券——只限一人,整队顺序入站,注意安全”。  1969年10月1日,一辆地铁机车驶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新闻图片记录了一些见证者在站台上翘首期盼的瞬间,他们应该是地铁建设的参与者。
一切都要从4月25日说起。珠海市民安救援中心当天正在组织队员进行为期两天的地震救援训练,科目是生命搜救、破拆、伤员止血、包扎、固定、转运以及现场评估、分析,突然收到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的消息,训练中的救援队马上进入备勤状态。之后接到壹基金救援联盟的通知,我们于4月28日启程经拉萨赴尼泊尔灾区执行救援任务,与已经在前方连续作业的前一梯队进行交接。  28日晚从珠海机场登机出发,当时,我带了生
本田突破性的创意想法造就出这辆出租车风格的迷你皮卡,它高高的拖车还配置有窗户。为了让皮卡车和拖车尽量紧凑,N-Camp拖车前部悬垂在N-Truck皮卡车的后端,让整辆车的轮廓看起来像是半铰接式的卡车。但其实皮卡车和拖车的连接方式与其他普通的拖车一样,也是悬挂式的。  N-Camp拖车的内部装潢成了酒吧风格,配有大窗户和舒适的座椅,你可以坐下来好好欣赏美景。只要放下几张平板,就可以在休息区上方搭好能
继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9月7日,长三角迎来又一次新技术产业研讨和展示的盛会——“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本届物博会主题是“融合创新·万物智联”,将举办一场峰会、一个物联网应用和产品展览展示、一场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发布会、10场高峰论坛、14场系列活动。本届参会参展人数预计将超过18万人。  物联网概念初步探索至今已经走过约十
1941年11月30日,德军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坦克攻进了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这里距莫斯科市中心32公里,德国将军们登上镇里最高的钟楼时,望远镜里依稀出现了莫斯科的楼影。与此同时,德军前锋的一队摩托车侦察兵抵达距市中心只有8公里的地方,还遇到了正常运营中从郊区开往城里的公交车。  这一天,是莫斯科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刻,170万德军即将叩开苏联首都的大门。  这一天,也是莫斯科保卫战出现转机的一刻
文物被赋予宏大涵义的那一刻,是历史在施展魔法,为人力介入从而孕育的结晶,渲染远超其物理价值的神秘光晕——这需要数百、数千、数万年;但那些巧取豪夺、偷天换日的手段,却可能只发生在短短的一瞬间。而一旦国家宝藏落于他人之手,便无异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其漫漫归乡路,往往历经坎坷,乃至举步维艰。  抢救流失文物,刻不容缓。建国后,周恩来曾专门成立“抢购文物小组”,通过合适的中间人疏通信息,不惜代价“拿下”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