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过程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每组6只。新生大鼠生后48 h内与母鼠同笼,由母鼠喂养。48 h后NEC模型组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10 mg/kg)建立NEC模型,并分别在造模结束后1、2、3 d空腹处死;对照组不干预,在NEC模型组造模结束后3 d空腹处死。取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管固定或冻存,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肠道I-FABP mRNA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肠道I-FABP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造模结束后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肠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2(2,3)分、3(2,3)分、4(3,4)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大鼠肠道I-FABP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2.69±0.27、2.12±0.09、3.18±0.2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3.7±11.4、321.7±45.8、432.3±5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和134.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FABP是肠道缺血性损伤的有效标志物,检测I-FABP可能有助于新生儿NEC的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低血糖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反复或持续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脑病,遗留近远期后遗症。因此,早期识别低血糖及其危险因素,及时监测、干预和治疗,防止低血糖脑病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就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闭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胆汁淤积患儿临床资料,总结胆道闭锁的临床特点和易引起误诊的其他疾病。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1 321例持续性梗阻性黄疸并高度怀疑胆道闭锁的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术中胆管造影结果,分为胆道闭锁组(BA)和非胆道闭锁组(non-BA)。统计手术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接受Kasai手术比例以及伴发畸形。分析与胆道闭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自发性肠穿孔(spontaneous intestinal perforation,SI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其中诊断SIP早产儿为SIP组,按约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
目的探讨采血日龄和季节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筛查的影响,建立切合广州地区实际情况的筛查切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出生并进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初筛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采血日龄分为24~<48 h、48~<72 h、3~<7 d和≥7 d共4组,按出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新生儿重症脓毒症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行CBP治疗的重症脓毒症伴MODS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CBP治疗前后及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动脉血氧分
目的探讨维甲酸改善氟他胺诱导隐睾大鼠生精功能的相关机制,为临床预防隐睾患儿发生不育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合笼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10只,孕期第12~20天皮下注射1 mg/ml的玉米油25 mg·kg-1·d-1;氟他胺诱导隐睾组10只,孕期第12~20天皮下注射玉米油配制的氟他胺25 mg·kg-1·d-1;维甲酸干预组10只,在氟他胺诱导隐睾组处理基础上,予
目的了解北京市产妇及初生新生儿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门头沟区、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产妇分娩前或分娩时静脉血、新生儿生后即刻脐带血各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百日咳杆菌IgG抗体(pertussis bacillus IgG antibody,PER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评价或探讨脐血PCT对新生儿宫内感染诊断价值的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数据分析应用Meta-Disc
目的探讨使用纳米碳示踪剂来有效精准定位乳糜腹漏口的新方法。方法根据纳米微粒子的大小以及生物学的稳定特征,将其应用于乳糜腹的手术治疗中。术中于肠系膜处分点注射纳米碳示踪剂明确乳糜漏口的位置,寻找到确切的乳糜漏口后结扎,观察是否仍有乳糜漏。结果通过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后精确定位到乳糜漏口位置,直视下明确后结扎乳糜漏口,反复多点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后未发现其余部位乳糜漏口的存在,放置腹腔引流管再未出现乳糜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