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与黑牡丹首创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新模式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牵线搭桥,河北省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杨普劳模创新工作室、葛文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江苏省常州黑牡丹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劳模合作新模式。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席王倩、纺织工作部部长王晓旌、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井良强、常山纺织集团工会主席邵光毅、黑牡丹集团党委书记及董事长戈亚芳、黑牡丹集团工会主席梅基清等有关领导和双方劳模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工会开展劳动竞赛、发挥劳模作用的创新做法,从近年来的实践效果来看,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员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近年来,常山集团工会积极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常山纺织劳模创新工作室舰队,在各所属企业先后建立了全国劳模杨普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葛文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倍倍创新工作室、全纺劳模张辉创新工作室、公司最佳员工魏佳力技术工作室和公司科技明星周朋毅技术工作室,六个工作室以“带徒传技、创新创效”为宗旨,发挥带头人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积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传帮带”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助力企业人才创新和转型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建设水平,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增添劳模创新创效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常山集团积极与更高水平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标学习,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和了解,同为全国劳模、纺织行业职工的黑牡丹集团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邓建军,以其名字命名的“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被纳入视线。该工作室攻克了多项世界级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成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其创新模式值得学习与借鉴。在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牵线搭桥指导下,常山集团工会积极与黑牡丹集团一拍即合,这一合作形式成为全国纺织行业首创。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席王倩表示:“通过双方战略合作,不仅可以使双方高水平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跨企业、跨区域再上层楼对标学习,加强沟通、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共解难题、成果共享、共推发展,而且还能联手双方共同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劳模先进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培育选树更多 ‘大国工匠’,为‘中国梦·劳动美’助力添彩,共筑纺织强国梦。”
  “相信,雙方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定会成为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带动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持续深化。”常山集团工会主席邵光毅介绍,按照签订的协议,双方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保守秘密、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上,将在搭建平台、加强沟通,资源共享、相互学习,技术交流、共同研发,技术攻关、共解难题,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共推发展上进行战略合作,联手出经验、出成果,进一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上新水平,共筑纺织强国梦。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不仅是要培养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所创建的“高职纺织类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通过多方参与构建“企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以企业所需岗位进行技术
期刊
在今天,当人工智能不断挑战你的认知时,当各种黑科技不断进入你的生活时,当智能手机成为一个60多岁的老人的标配时,你还能忽视科技在人类发展中的存在吗?  时代的车轮走到21世纪,每个行业对于科技的依赖和需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纺织工业也不例外。而放眼纺织产业链上下游各自扮演的角色,化纤工业无疑是最具科技基因的一个。化纤作为纺织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随着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期刊
前不久,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许村镇人民政府、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组委会、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19届2017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春季)博览会在海宁中国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拉开帷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文华,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史丹
期刊
非织造布是健康、环保、基建、工业、农业等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全球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非织造布产业日益全球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更紧密。为解析全球非织造布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寻求全球合作机会,以“构造行业持久增长动力”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于2017中国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暨高端论坛(CINE)期间举行。会议聚焦全球非织造布行业的现状
期刊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工作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之“校企共同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一项成果。通过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来进行产品研发,服务服从于个性化人才培养要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工作室项目来源不稳定、人才培养功能发挥不足、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细节探索不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对来自不同企业的产品定位和风格等把握不准、学生难以参与到项目
期刊
人类历史经历了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激烈矛盾和冲突,而其中尤以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史为甚。应对随之而来的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现实发展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现在,对于绿色发展有许多层面的解
期刊
日前,以“二十织道 智在南山”为主题的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在山东龙口举行。20年来,南山人凭借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厚重的南山企业文化不仅完美演绎了从“南山品质”、到“南山产品”,再到“南山品牌”的华丽蜕变,更发展成为一家集智能生产与市场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公司,综合装备水平位居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精纺紧密纺面料生产基地之一以及首屈一指的国内现代化西
期刊
6月28日,2017全国化纤面料产品开发年会暨功能性化纤面料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盛泽召开。本次会议以“功能化、时尚化、健康化”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盛泽镇党委副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等200余位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化纤面料
期刊
我们不能等待未来,必须选择去创造未来。  科技作为引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行業需把握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科技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在这个意义上,科技产业板块无疑是中国纺织业未来“新三板”构架的重要板块,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正因其科技含量高,承担着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非织造布则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品类,近年来是全球纺织业中成长最为迅速
期刊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共同承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人民政府特别支持的2017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