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她的信仰在蓝天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不幸牺牲。她的生命乐章虽不长,却跳跃着震撼人心的节拍。
  余旭生于1986年。2005年,空军首次招收歼击机女飞行学员,19岁的余旭从全国20多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与另外34个女孩一起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第一次体能训练课,她就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绝不是一条轻松的路。最初的一个月里,跑步是每天都要训练的项目,一跑就是3000米,“我很难受,因为从来没有跑过那么远。”冬天,每次训练完哈口气,围脖就会结冰,“不管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从来没有。”为了能够在自己钟爱的蓝天上驾驶战鹰,余旭几乎放弃了所有业余时间。“有时候也会羡慕身边同龄人,但那只是瞬间的感觉。因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職业不一样,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经过一次次的残酷淘汰和遴选,蓝天终于敞开了怀抱,余旭和15名姐妹于2009年4月成为中国第一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余旭参加的最为荣耀的一次任务,是在新中国60华诞的阅兵式上飞越天安门广场,并用彩烟将盛典推向高潮。其中的压力和责任,只有她自己知道。刚开始飞编队时,空中能见度特别差,后舱的大队长突然对余旭说,他错觉了——那是飞行员所特有的一种可怕幻觉,会导致判断力完全错误,丧失飞行能力。而这是余旭第一次飞行五机编队,飞机本应由在后舱的大队长控制,余旭却感觉他的手脚从驾驶杆、油门、方向舵上撒开了。她意识到,接下来的一切都将由自己独自去面对。
  手握舵杆,全神贯注,余旭稳稳地完成规定动作,驾驶飞机安全着陆,这时她才顾得上往后舱急切地喊:“教员,你到底怎么样了?”大队长突然说了一句:“这不,你自己也能飞嘛!”声音里还带点笑声,余旭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经过4个月的集训,2009年国庆,余旭和14个姐妹以娴熟的技术翱翔天空,接受了祖国母亲的检阅。
  2012年7月29日,26岁的余旭成为首位驾驶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歼-10单飞的女飞行员,并入选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2015年3月17日,第十三届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首次进行海外飞行表演,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和精神。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中,就有余旭。
  特技飞行表演被世界公认为“在刀尖上跳舞”。越好看的动作,其风险也越高。“鲜花和掌声是需要实力的,而不是只是给你这么一个称号。”她曾在接受采访时留下这样一句话。她还有另一个梦想:成为女航天员。“很想去看看人类的太空到底是什么样,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一份贡献。”而现在,这个梦想,伴随着她的名字,永远留在了蓝天上。
  ■热议锐评:军人的牺牲,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宁和幸福。在我们的身边,這样的奉献和牺牲一直都在。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摇篮里甜蜜的酣睡、校园中琅琅的读书声、田野上五谷丰登的飘香。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铭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里。(倪光辉《人民日报》)
  ■素材运用:英雄儿女;青春无悔;信仰在蓝天;最后的梦想;责任与担当……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
其他文献
张泉灵去年在北大深研院的演讲里,举过一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有一只鸡,它想飞过在它面前很高的栅栏,可怎么扑腾也飞不过去,试了好多次,面红耳赤,一地鸡毛。但是有一次它往后退几步,突然发现那个看起来很高的栅栏,其实只有一米宽,它是可以绕过去的……  所以,在我看来,跟你眼前最近的一个目标保持一点距离,就是有趣的开始。但是要退开一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年轻时,经验尚浅,遇见问题的时候,只
期刊
在幼儿园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幕幕温馨的师幼互动画面。教师用亲切的话语、温和的表情与孩子们开展“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还用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和亲昵的动作与孩子们进行非语言的互动。这样的美好场景常常引发旁观者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幸福!”“当今的师幼关系多么融洽、和谐!”  是啊,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关注与幼儿的互动。他们不但设法成为孩子心声的“倾听者”,还努力成为
2001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作奈保尔,他是个印度裔移民作家。他写过一本书叫作《米格尔街》,这本书就是他童年生活的那条街的全景图。  街上住着一个女人叫作劳拉,劳拉生了八个孩子。她对怀孕这周而复始的发酵过程颇为乐观,常常指着肚皮说:“这事又来了。不过要是经历过三四回,也就习惯啦。当然是件令人头痛的事。”  她热衷分娩,也并不把养孩子看作苦难,她热爱每个孩子,那是一种结实而粗暴的爱,表达出来,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