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低碳之路靠“硬”技术更靠“软”制度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是否要推进城镇化,而是应考虑如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的方式来完成城镇化进程。”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城市中国网在京举办了第十三期“城市会客厅”活动,在关于“绿色城镇看欧洲”的话题讨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发表了上述看法。
  潘家华认为,相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我国城镇化的低碳之路注定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走出一条低碳节能的健康发展之路,靠“硬”技术更要靠“软”制度,靠创新更要靠规范。
  发展低碳城市是一种必然
  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今后几年还将有几亿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人口,而城镇化本身肯定要增加碳排放,这与当前人们所推崇的低碳理念会不 会产生矛盾?在坚持城镇化不减缓、不停步的情况下,我们能否实现低碳发展道路?
  对于上述问题,潘家华给出了明确答复:矛盾必然会有,但低碳发展之路必须要走。“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是否要推进城镇化,而是应考虑如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的方式来完成城镇化进程。”潘家华解释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口有条件消耗一些非商品性的可再生能源,比如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而在城市环境下则缺乏这样的条件,城市人口消耗的多是商品能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低碳城市不仅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种必须,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潘家华认为,相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我国城镇化的低碳之路注定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实现的路径也将有别于欧盟。潘家华分析指出,欧洲城镇化的时间进程相当缓慢,属于逐渐发展、一步到位的类型,而我国的城镇化则是快速发展之中有很多反复。比如,20世纪80年代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之时,只是按照80万人口规划,后来又按照100万人口,现在是超过1300万人口。这个数字的变化表明,中国城镇化有中国的国情,其实现的路径与欧盟将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我国城镇化与欧盟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也有本质的区别。欧盟的城镇化目前已是一种成熟的城镇化,基本上处于维护状态,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萎缩性。因为它的人口相对来讲是稳中有降,经济适度集中。上世纪60年代,在巴黎一些中产阶级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反向的城市化。为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中产阶级搬到郊区而不在城市里居住。现在由于能源和碳排放方面的约束,他们又从郊区走向城市中心,产生了“再城市化”现象。
  “不管怎样,欧盟城镇化的框架已经定型,像伦敦、巴黎、柏林,500年前是这么一个雏形,300年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可能100年以后,它还是这样。但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潘家华详细阐述说,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是每年0.8个百分点,5年则增长4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将有1100万人口进入城市,而整个伦敦才有1000万人口。“我们一年新增的城市人口就有一个大伦敦这样的规模,这个规模则意味着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就业、社会服务、公共保障的增加,意味着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加。这一数量在欧盟国家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而这还只是我们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潘家华以鲜活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实现低碳城镇化的艰巨性。
  再反观我国现有的城镇化,约有2.5亿人虽然生活、居住、工作在城市,但是他们属于城市的边缘人口,享受不到相应的城市公共服务。比如,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以后,他们没有资格在城里买房,享受不到城里人所享有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孩子也不能公平地享受城里的教育。要把这些人口真正吸纳到城市中来,如果一年吸纳1000万则需25年的时间,如果一年吸纳2000万则要12年左右的时间。2.5亿人口的融入问题对欧盟来说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向欧洲城市“取低碳节能经”
  走低碳节能、生态绿化之路,欧洲国家的经验无疑值得借鉴。谈及此,曾在欧洲生活8年的潘家华打开了话匣子。他认为,向欧洲城市“取低碳节能经”主要应着眼于四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方面。如瑞典、荷兰,利用建筑节能解决保温隔热等问题降低建筑能耗。在这里,只要关上房间的窗户,即使没有空调,人的热量也可以保证房间里的温度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当然由于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这里的温度不会达到-10℃,一般在0℃~8℃之间,不像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度那么低,但是这些国家的建筑隔热标准绝对过硬。“前些天在波恩气候会议期间,我的一位德国朋友开了一辆2.0排量的奥迪车,每百公里只耗4升汽油。他有什么妙招呢?因为汽车有这样一种装置,一见红灯自动熄火,熄火期间不消耗任何汽油。”潘家华关于利用技术创新降低小汽车耗油量的讲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第二是制度方面。欧洲城市重视规划并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一步到位基本没有反复。而在我国一些城市,换一任市长修编一次规划,修编一次规划则大拆大建一次。在城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道路被“开膛破肚”,广场地砖被掀掉重铺。这种司空见惯的事儿在欧洲则极少发生。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城市地面采用一种硬化技术,一百年也不需要更换。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不是做不好,关键还是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等方面做足文章。另外,欧洲所有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我们的学校则是封闭起来的,学校的规模很大、人口众多,一口进,一口出,不可能不造成交通拥堵。这也是我们的规划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第三是管理方面。欧洲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设置消耗能源、降低效率的缴费站,消除了国家之间的交通通行障碍,从而减少了浪费,实现了低碳。
  第四是消费方面。欧洲民众普遍接受低碳、节约的消费理念,如日常出行选择慢行方式,降低碳排放等。在欧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但大家都喜欢骑自行车。当然,那里骑自行车的条件比较好,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安全又快捷。一般来讲,每小时能行15公里,很少低于10公里。尽管欧洲的太阳光辐射比较弱,但很多家庭都自费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和太阳能热水设备,这种低碳消费理念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规范比创新更重要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要走出一条低碳节能的健康发展之路,靠创新更要靠规范。潘家华认为,相对于“硬”的技术来说,“软”的制度更为重要。
  “对于创新这个词,我是很赞同的,但无奈的是,我们的创新实践似乎被歪曲了,往往是今天创新以后,明天把它毁掉再来创新一次,这无疑是一种高碳的浪费行为。”潘家华坦率直言,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规范,而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想当然的所谓创新。
  如何做好规范工作?潘家华举例说,目前,我国最好的医院集中在北京,最好的大学集中在北京,最好的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也集中在北京,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蜂拥而至,交通不拥堵可能吗?如果将这些最优的资源分散一部分出去,“堵城”的局面或可改观。所以,我们还需要规划,需要一些根本性的改革,需要真正从体制入手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才可能使得资源相对分散,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意识,其导向就是低碳可持续。其实,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有很多的创新实践。比如在河北保定,很多建筑的向南一面、向西一面,基本上都被太阳光伏这样的硅片所覆盖,实施光伏发电。山东德州一些高楼林立的新小区,突破了高楼不能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旧有观念,在高楼的上方安装了几个非常大的跨越高楼的装置,装置上面统统覆盖太阳能热水器,这样,整个小区的热水能源基本上就足够了。
  我国城市化进程规模大、速度快,能不能不走发达国家城市化所走过的老路,而是尽快实现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潘家华对此持乐观态度。“其一,我们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其二,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过去生产一吨钢可能需要1.5吨标煤,现在生产一吨钢只需0.65吨标煤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有了这种后发优势,我们就可以避开当年那种高排放、高污染的做法,探索出一条低碳发展的捷径。”
  (来源:《中国改革报》)
其他文献
摘 要:桃花坞的木版年画无论是从构图、色彩还是工艺上来看,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其对娃娃、故事、风景等题材的喜爱,更是表现出中国人民对传统美德的景仰和崇尚。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更是历史的记录者,它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习俗等加入到年画之中,使其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也为我们探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进入新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传承发展的同时,更要大胆创新,与时
期刊
摘 要:探寻湖南当代艺术大家郁涛现成品绘画作品的藝术特征,为湖南现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通过人物访谈并大量收集郁涛的现成品绘画作品,同时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按照郁涛不同时期的现成品绘画作品,总结出了郁涛现成品绘画的三个特点:“生长——滋长壮大”“涅槃——消解重构”“重生——重塑书魂”。郁涛以留下痕迹的现成品——纸制品为创作材料,通过“解构——还原——重构”的方式,创作出有质感并赋
期刊
摘 要:徐州特产食品企业通过改造其包装形象强化品牌的识别。以“品牌动态”理念为导引,运用设计语言在包装调性、核心元素、形态个性、专属符号、材料工艺、细节把控等层面对原包装进行“破”与“立”。深入发掘、创新呈现、高效传播特产的地域、品牌文化。作为地方特产知名品牌,旗山江月在包装改造中进行了相应尝试,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关键词:徐州特产;食品包装;品牌识别;改造;旗山江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
期刊
摘 要:畲族传统字带编织是畲族传统的“礼俗用品”,凝结着畲族人民古老的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畲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困境。基于非物质文化再生理论,从政府、学校、传承人等方面探索畲族编织工艺发展新维度,以期在当代非遗传承的语境下,讲好畲族故事,传承畲族传统手工艺,使传统编织文化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畲族文化的符号代表。  关键词:文化再生;非遗传承;畲族;编织工艺;文化内涵  联
期刊
摘 要:在消费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大众从对商业品牌符号的消费往艺术品牌符号的消费上倾斜。当下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也推动了艺术家品牌化的转型。本文以徐震品牌为例,分析消费主义浪潮下艺术家品牌发展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以及徐震品牌的关键营销策略,以引出在艺术家品牌化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消费主义;艺术家;品牌化;徐震  一、消费主义浪潮下艺术家品牌化的外部要素  文化部下达《
期刊
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人多地少、城镇化水平低,一直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河南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抓手和切入点,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探索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农民上楼 “巴掌村”变身新社区  七月酷暑,洛阳市寇店镇李家村。空调里吹出阵阵凉风,74岁的赵铁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着电视。  “我家以前住
期刊
摘 要:不论是视觉艺术或听觉艺术,怪诞风格都是创作者乐于使用的创作形式。怪诞风格也延伸到服装设计领域,亚历山大麦昆、UNVESNO等品牌佐证了怪诞艺术风格在新生代服装中的兴起与茁壮成长。在21世纪的今天,怪诞元素与服装的结合使服装行业绽放绚丽夺目的异彩,其风格尤受“90后”“00后”的喜爱,不论是从艺术的意义出发,还是落实于实用或现实,怪诞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服装设计师将怪诞
期刊
摘 要: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为标志的数字文化时代,技术的革命与创新使国产电影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当前国产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在技术加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本文将从符号、观念以及文化层面出发,对近年国产热议影片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剖析,探讨数字电影时代下国产影片如何通过对中国元素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实现自我表达与自我呈现。  关键词:中国元素;数字电影;国产电影  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老文化体系之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由城市化浪潮带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和“城市病”也日益突出。如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冲突;城市环境与历史的错位;城市缺乏市民家园的氛围感;城市自身缺乏鲜明个性等。在这一情势之下,有关“城市”的人文学科群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城市美学”。“城市美学”作为世界新兴学科,是从美学角度宏观地研究城市兴衰的哲理,城市与人的关系,包括城市的物质建设、环境建构、风尚变迁,市民生活方
期刊
摘 要:参照皮尔斯的符号学三分法对古典园林建筑符号的类型进行研究,对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参与设计的江南建筑构件技艺传承体验中心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加深学生对建筑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融进设计方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动态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建筑符号;主题空间;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2019年姑苏教育人才资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