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实施创新素质必须坚持教育的进步性、整体性、主体性、创新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教师要坚持创新的“教”,学生要坚持创新的“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素质
  [作者简介]王桂娟(196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河北唐山063004);弥淑琴(1963- ),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双学士,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律。(河北张家口07510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89-02
  
  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应从何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
  
  一、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必须坚持教育的进步性、整体性、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几个原则。
  1.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进步的创新意识。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
  2.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要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
  3.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坚持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就要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
  4.创新性原则。即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地教,学生要创新地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为;在物质方面,要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等等。
  5.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造的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打造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实现创新地“教”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命题中的应有之义。要突出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点之一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教师在观念上要创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教育模式、学习方法及人才培养方式等一些传统观念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格格不入,是创新能力开发的一大障碍。要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与创新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创新教育铺垫出平坦的道路。
  创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是指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未来的人才社会需求,毫无疑问是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A.F.奥斯本等创造学家“人人皆有创造力”的理论,揭示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即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起点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让“人人都有创造力”的信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意识当中,深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创新,都能成材”的新观念,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2.要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中跳出来,树立清晰、明确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创造性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激励和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美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
  既然师资力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本保证,那么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教师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湛,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弄清楚该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进展、最新成果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创新地“教”。
  
  三、营造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氛围,以实现创新地“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勇敢创新地学。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宗旨,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启发创新,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探究的情境、民主的情境、激励的情境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善于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感受教师的热切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满足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欢迎”“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2.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特性,带有探索的色彩。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体验探索新知识的方式方法,甚至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使其了解科研过程和科研方法,这种体验和科研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介入教学当中,通过音响、影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
  4.改革考评方法。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考试制度。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两方面的考核要结合起来。
  5.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1)培养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因为对所从事专业产生了兴趣而走上成功之路的。达尔文由于对生物学的兴趣,写出了《物种起源》;爱迪生痴迷发明,而获得了两千多项专利。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形式。(2)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小制作、创新电视大奖赛、电脑建模、联网创造等等活动。(3)设立“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验基地”。(4)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报告会,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等有着良好的启迪作用。
  以上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能起到消化课堂知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我国开展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进行了两届,它正逐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实验室,提高实践能力的练兵场,创造未来业绩的孵化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奥林匹克智力竞赛,更因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专门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48年就开设了“创新力开发”课程;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各县都创办了“星期天发明学校”,1974年又创办了“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发明创新的效率提高了10倍。其他还有许多国家,如前苏联、前联邦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力课程内容的传授。这些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滨,王永友,郑海龙 .构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体系[J].望,2004(40).
  [2]孔繁建,杜永谦.浅论新世纪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3]张新云,南国君.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其他文献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培训质量,是医院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远程教育是一种培训手段,与传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方式相比,有其经
文章对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教师的存在价值取向可分为"名师"取向和"明师"取向。"名师"取向是社会对于教师形成的外部价值判断,"明师"取向偏向于一种教师内部价值判断。"名师"取向虽然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对校园网实施升级与改造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应从校园网的发展目标及设计原则入手,考虑校园网升级、改造中网络设备的选型、优化及网络应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升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不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而且鼓励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助学金投入可谓力度空前:今年秋季新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预计为82亿元,占国家助学金总数154亿元的一半以上,将惠及九成中职学生,所有农村学生都将受到资助。    新举措力推职教发展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摘要]本文从网络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吁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提出并论述了在网络时代搞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六点设想。  [关键词]高校 网络时代 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魏兴(1964- ),男,陕西府谷人,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市分校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陕西榆林719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
教育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加大医学教育投入,确立医学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调整医学教育结构,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医学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医学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民办医学教育.同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快发展西部医学教育.
采用Frontpage软件,对外科学本科教材"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一章,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达到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堂中经常出现各种偶发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及时、灵活、有效应对,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具体情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