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政资源作为政治课程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具有时效性、生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合理利用时政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存在滞后性的不足。教师在运用时政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可通过合理编裁时政素材、与时俱进更新素材库、避免形式冗余繁杂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力。
  关键词:时政资源 思想政治课堂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10-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注重情境对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可见,情境创设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中,时政资源作为最常用的情境创设素材,既可以消解教材滞后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此,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尽量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障碍。”换言之,政治教学要与现实社会接轨,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政资源作为社会时事政治的实时展现,将其引入到课堂情境创设之中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在高考逐年增加的時政考查试题中,时政资源及时融入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升分析时事政治材料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时政资源创设情境,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政治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更易被学生们接受和理解,提升学生们在日常学习或考试中的材料解读和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时政资源作为最新社会时事、民生热点的前沿题材,可以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材存在的滞后性。不可否认,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教材更新速度和时代发展步伐的不一致,致使单纯地依靠教材难以迅速反映社会热点,因此将时政素材创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可以有效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同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政治生活体验。
  二、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改过去“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体现。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情境创设预期与实际存在并不一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情境创设生搬硬套,偏离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天马行空,脱离学生实际以及情境创设本末倒置、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1)生搬硬套,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使用时政资源创设情境时常出现素材和教学内容相脱离的问题,出现生搬硬套、各教学环节之间逻辑链断裂甚至毫无逻辑的尴尬场面。如某教师在上《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课时,播放了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的讲话,顺利营造了课堂氛围,但实际上视频内容与本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涉及的知识点关联性不大,导致逻辑锻炼,成为无效情境。
  (2)选材陈旧,脱离学生实际。与时俱进是时政资源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情境创设的内在价值遵循。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最重要的品质,导致教学情境设计脱离学生实践,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让学生一头雾水。例如某教师在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时,运用了“万人团购抢格力”这一事例,虽然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契合,但是这一事件发生在2012年,与学生认知相距甚远,因此创设出来的情境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且这一事例虽经典但也并非不可替代。
  (3)本末倒置,课堂效率低下。情境教学法是将知、行、意、形通过简化的模拟,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但它并不是万能的,若使用不当,容易本末倒置,产生“为情境而情境”的弊端,形式大于内容就有可能带来课堂效率低下。如某老师在上《经济生活》某课时,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大量选取了时政素材,并在其中穿插了图片、视频、学生模拟互动等,气氛热烈,学生投入。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形成了对各种素材的印象,对知识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
  三、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的路径选择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政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效具有重大意义,但为防出现实际的执行偏差,选择合适、具体的情境创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合理编裁时政素材,使之紧贴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消化知识,提升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换言之,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目标,而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情境创设,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剪裁得宜的素材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课本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化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反之,牵强附会、逻辑混论的情境创设,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是大打折扣。
  第二,课程设计取材要符合学情,及时更新素材库。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基于以往的相关经验进行处理解决。换言之,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不符合学情的情境创设,即便再贴合教学主题,也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这个年龄阶层的生活背景、生活阅历等,对相关素材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二次创作,使教学情境中所用时政素材与课本内容相契合的同时,符合学生的经验背景和认知规律。
  第三,情境创设可力求“一案到底”,尽量避免形式冗杂。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情境,都能在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贯穿起来,从而产生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因此,在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时,不能只着眼于形式的多样,将图片、音乐、视频、漫画等形式冗杂堆砌在课堂,以致学生眼花缭乱,舍本逐末,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时,时政素材的选取要适度,教学手段的应用也要点到而止,最好能做到“一案到底”,用一个案例贯穿整个知识点,从而避免由于时政素材的冗杂产生记忆混乱。
  此外,在利用时政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学环节可着力问题驱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情境中的问题是连接时政与课本的纽带,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通过时政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基于理性思考和讨论的答案,才能获得学生更深层次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学锋.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速读(上旬),2017(7):30.
  [2]刘英.基于时政素材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8(6):125.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发展迅速,并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基于大数据背景,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多元性、互动性及拓展性,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了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这里我们主要对大数据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分别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职英语 混合
今年年初,首都各大主流媒体都相继报道“2018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学科中将整部《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的消息.使这一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成为基础教育教材,不
期刊
传统的暗沟存在以下缺陷:暗沟结构的整体性较差、与土层固定不牢,在回填土施工时暗沟结构易滑动或出现暗沟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对错位;侧边透水垫层直立性差,导致施工困难.研发
面对匆匆流逝的岁月,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倒是童年时光仍然是记忆中一处美丽的风景.rn在喧闹的西直门城外一角,有一处三进三出的四合院.这里便是我的
期刊
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外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在日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看得懂、听不懂或听得懂单词、听不懂内容的问题,使得日语听力教学效果难以提
摘 要 刑罚是最严厉的处罚方式,直至可以剥夺人的生命。刑事审判人员在严格适用法律的前提下,应树立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正义理念,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判 理念  作者简介:徐泽春,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44 
本课题紧跟国内外政策法规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围绕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和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方针,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关键基础技术研究,有利于支撑和引导终端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产物,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创新业务存在其特殊法律风险.一方面表现在其自身到底作为一种政策性工具亦或经济工具在国家规范的层面与实质现实产生了脱节
为了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等方法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
本刊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另外本刊也是北京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万方数据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