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纳米管形成过程中不同水热反应阶段产物表征及其对Cd(Ⅱ)吸附的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P25二氧化钛为钛源,水热反应时间为1,2,3,4天条件下,合成钛酸纳米管(TNTs)形成过程中的4种产物,采用XRD,SAXS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进行表征。以Cd(Ⅱ)为代表污染物,研究4种产物对Cd(Ⅱ)的吸附,并着重分析4种产物的结构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粉末XRD结果表明,TNTs的4种产物均为单斜晶胞结构。SAXS和N2吸附/脱附表征证实,水热法制备TNTs经历二氧化钛源结构解体→钛酸纳米管形成→管状结构解体的过程,TNTs-3d具有最为规整的管状形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Langmu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品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过滤液对亚心形扁藻悬浮性的影响,以及塔玛亚历山大藻与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塔胞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Cl2,然后分析了培养在各种处理和对照组的塔胞藻后代.结果发现,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量和体积在前2轮(9d为一轮)培养中均明显降
在传统集成电路(Ic)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3种低功耗技术,并实现无线传感网传感器节点,作为实例验证。在系统级,提出联合编译技术的优化策略以及为无线传感网提供特殊低功耗
目的 探讨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应用游离皮瓣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发生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