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姜佩华的胆略与志趣

来源 :首席ELIT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文物收藏界,姜佩华的知晓度并不高,也就几个朋友知道而已,因为他只在乎兴之所至而独往独来。
  年仅50岁的姜佩华,居然已拥有典藏文物约2万件,从一些名家字画,古玩珍宝到家具钟表,名贵药材,甚至还有茅台酒原浆的刻意收藏,如此品类繁多,其中亦不乏稀世珍宝,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于他典藏文物的雄心和胆略。
  我是1989年在日本东京偶尔认识姜佩华的,给我最初的印象,他是一个小个子,瘦瘦的,但似充满着自信、神色也非常机灵。
  由于一些突如其来的原因,我决定在1989年6月17日回国,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也就不曾和佩华道别,便匆匆回到上海,也从此结束了我在日本的游学生活。
  如此在国内忙忙碌碌过了几年,在我1993年筹建刘海粟美术馆之际,姜佩华又突然冒了出来,原来他也在1992年回国,计划在国内发展事业。能在上海重逢,彼此一见如故,他确也是老样子,乐呵呵的,还是一股机灵劲,因为同在上海,见面的次数也较多了,很谈得来,话题非常宽泛,可我还是不清楚佩华的具体职业。
  有意思的是,如此交往了约一年时间,彼此又突然中断了联系。
  如此一别,差不多又20年时间过去了,对佩华的印象,也逐已淡去,可不曾想到,在去年的5月份,他突然又拨通了我的手机,让我感动不已。不过,这次再度见面,让我感慨万分,主要是他的变化和我记忆中的小个子几乎判若两人,已经谢了顶的脑门和着一副雍容富态的模样,除了乐呵呵的习性还依然如故。
  当时,相见之下便随即邀我去他府上一聊,这一路上,我总在想,这20年来,他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就像个谜困扰着我。直到我踏进他府上,看着满屋子楼上楼下,都堆满了的古玩物件,从家具到一柜子,一柜子的陈设,以及墙上地下堆满的400余件西洋古董座钟,很显然我是走进了一位大收藏家的领地。
  于是,在如此诱人的环境里,姜佩华更是大谈特谈他的收藏故事,这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但好东西实在太多了,一时间也真有些眼花缭乱,似一下子跌进了一个奇妙的时空环境,五光十色,有中国的,有西洋的,有远古的,有近古的,不一而足,我简直难以想象佩华的能量。
  后来,我又多次去他府上,去品鉴,去把玩佩华的收藏,甚至多次去了扬州宝应县,去参观他几年前捐资6000万人民币打造的“宁国寺”,以及一同捐赠的文物,特别是其中用紫檀木雕刻的五佰尊罗汉,以及用新疆和田玉雕刻的玉观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此经常往来,交谈,我也逐渐了解到佩华30年来的收藏经历,他能有今日的典藏成就,这不得不归功于他背后有一位文物典藏界的高人,也就是他的岳丈,今年已87岁高龄的韩老。他是当年上海文物商店的掌门人,是沪上有名藏界“老法师”,他经手的旧货古董不计其数,自然炼就了不凡的鉴定眼力,如此亲情传授,加上佩华对文物典藏的天赋才情,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姜佩华典藏事业的引路人,因缘际发,让姜佩华在收藏的天地里有所作为。
  他总是笑呵呵的,他将一切的辛酸苦辣都掩藏在心底而表现出一种自信,自在的达观精神。几十年来的闯荡,实践,让他掌握了大量典藏文物的品鉴学识和能力,因为这可是他刻骨铭心的喜爱和嗜好,这已成了他极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里,他一直很节俭,但凡只要有余钱,在满足了生活中必需的开支外,就一定会投入到文物拍卖里而从无悔意,而买回来的所有拍品,都几乎是只进不出,因为这都是他心中属意的好东西。所以,他进出拍卖行的行事作风,多少透着一丝古怪,但就是这古怪,多年的坚持和好运,才能有如今的辉煌业绩。
  他最近告诉我,由于他的成功积累,他已准备从繁杂的生意场中退出来,他希望用每年度相对稳定的不动产收入,全身心地投入到典藏文物的事业中去,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所在和生命情感的寄托。
  我以为,人是活在历史过程里的一个瞬间,很有限,倘有机会,能亲手触摸历史过往的古董珍玩字画,并从中去体验,感悟历史人文的脉动,这是何等美妙的一种精神享受。
  但凡在生活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精神寄托,我很为佩华高兴,他能在典藏文物的天地里,找寻到一份快乐和自在,并不得不佩服他的雄心胆略和情感的执着。
其他文献
繁华闹市中,一栋不起眼的老建筑,兀自伫立于人民广场一隅,周围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的闪光,使得它棕褐色的渐次褪色的外墙愈显陈旧。  踱步入逸夫舞台,听得清丽的嗓音穿越在厅堂里,霎时间,四周明亮起来,灿若朝霞。丁晓君、蓝天,年轻的京剧演员,正在舞台上演绎着经典剧目的片段,下面是阵阵喝彩声。  如同巨大的磁场般,被他们魔力所吸引。丁晓君扮相素雅、表情恬美、气质如兰,宛如仙子遗落人间,纤尘不染,超凡脱俗,指
期刊
2012年5月——日前,一场有关张爱玲《小团圆》的精彩讲座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举办,著名作家、张爱玲研究学者淳子女士,在昔日张爱玲的后花园里,为到场30位张爱玲的粉丝,独家角度剖析了《小团圆》的经典篇章,及与《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的精彩交集。  踏着寻找张爱玲的足迹,一群爱读书的有缘人在5月27日的周日午后汇聚在酒店27楼的瑞士行政酒廊,聆听淳子老师的娓娓讲解。  伽蓝艺术计划惊“颜”亮相  
期刊
从马尼拉出发,往西南方向不过一个小时,游客所乘的私人飞机便可抵达安缦普罗的自家机场。帕玛里肯岛是菲律宾库约群岛中奎尼鲁班诸岛之一,安缦普罗度假村坐拥这座私人岛屿,静谧的白色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成为记忆中的恬美。    帕玛里肯岛是散布在东南亚逾以万计的岛屿之一,坐落在翠蓝色的苏禄海中,周围环绕着七平方公里的礁石。岛屿边缘布满沙洲,还有一条航道,海豚和海牛时常在此流连。  帕玛里
期刊
有着闲适的心态和恬淡从容的襟怀,这是我所认识的辛遥老弟。他是以漫画创作的独具风格而享誉画坛,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  我和辛遥的友谊,始于1988年末,正值我在日本游学期间,也许是一种缘分,当时有国内朋友介绍他到日本后找我,可推荐信函上却没有我任何的联络方式,可就是这样的巧合,他居然会在举办我画展的地方找到我,于是由不熟悉到熟
期刊
华师大艺术学院院长周长江的办公室是一个堆满了石膏像、画纸、布、颜料的空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他用略带谨慎羞怯的目光欢迎我们的叩门,却让我有点小小的吃惊。“院长”能带有这般天然表情的,倒有点少见。  画家周长江作品繁多,作品《互补系列NO.120》在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银奖,创建国以来第一次非具象油画作品的最高奖赏。近年来,他的作品越来越走进观者的内心。而周长江本人,朴素随和,仿佛与他画笔深舔的中庸之
期刊
品评卓逸,尊尚礼贤。品尊国际  品尊国际是一个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地处岚皋路与铜川路口,距内环线仅一公里,社区连通7号线岚皋路站,是典型的地铁上盖,4站到静安寺,5站到淮海路,6站到徐家汇。品尊国际综合体麾下高端品牌云集,形成以美国万豪国际旗下万丽酒店、辉盛国际旗下名致精品酒店公寓、2栋甲级写字楼、3万平方米弘基时尚中心、1.6万平方米Met商业中心、4500平方米MOB健身
期刊
民用照相机市场看似简单,牵涉到的产业多,技术壁垒厚。精密机械历来是中国产业链的短板,如今,在重庆南路上,有着仅存的一条海鸥120双反相机生产线,与静态的博物馆不同,它的存在犹如活化石一般,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120余台国产老相机、80余台国外老相机、200多件相机配件以及一条完整的老相机装配生产线,讲述了馆长陈海汶和老相机的故事。这些相机中的绝大部分不是买来欣赏把玩的,它们真正被使用过,陪着
期刊
2011年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首次全心打造的“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大中华区家具设计大赛”经过近半年的时间,今天正是收成的好时刻。  首届的比赛以「美国阔叶木 创『椅』无限」为题,要求参赛者以美国阔叶木的樱桃木或鹅掌楸木作为设计的主体材料,发挥无限创意,创作优秀的椅子设计。大赛成功征集到接近二百个令人惊喜的创意设计精品。经过挑剔的专业筛选,15件入围设计已经成功脱颖而出。  《中国富豪健康白皮书》
期刊
2011年9月,日本电通顾问、全球执行创意顾问,被广告界尊称为“日本广告教父“的镜明(Akira Kagami)来到上海,担任中国元素创意大赛的评委副主席。依托主办方的安排,我在镜明下榻的宾馆餐厅里对他做了采访。  镜明是日本广告创意界的代表人物,他在电通公司工作多年,广告作品独揽包括日本ACC广告奖,亚太广告节全场大奖等多种业界殊荣。而镜明的另一个身份,科幻小说家,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他为《科幻
期刊
我此前从未体验过将本土品牌成功塑造为国际化品牌的滋味。其实1993年,当我踏入内地工作时,就曾揣摩会否有朝一日为一个本土企业甚至国企工作,没想到十几年后,自然美在重组核心管理团队的时候,在争分夺秒的今天,行政总裁曾新生先生虚位以待,整整等了我6个月来出任首席营销官的职位,给予我很大的信任和诚意,令我非常感动。  更重要的,在企业文化与组职交替期间,在资源远不及500强企业的现实下,我们能在一年内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