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图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文解字》注,“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同时有“远离,隐居”的意思。南朝宋颜延年有部著作《陶征士诔》云:“赋诗归来,高蹈独善。”逸,失也。隐逸,也就是隐藏起来生活。唐代孙位的名画《高逸图》里的“逸”就是远离人士,隐居山林的意思。而“高逸”,可以看出画家孙位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推崇和赞许。
  说到隐逸,纵观上下五千年,我们可以罗列出许由,商山四晧,严光,竹林七贤,葛洪,陶潜,林逋……《高逸图》的画面内容是竹林七贤。
  其实,所谓的隐士,有些是真的过着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伯夷和叔齐应该是开滥觞者。还有些人则是以隐为退,以隐待出,这是精神反抗,也是策略。不过,不管是什么情况,这中间包含的崇尚自由的精神实属可贵。无论是魏晋的竹林七贤,还是上古的许由,抑或东晋的葛洪陶渊明,以及宋代的林逋,他们多少带有些愤世疾恶的情感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竹林七贤生活在魏晋时期,当时是世道混乱,政治恐怖,民不聊生。文人士族要么屈身与当权者苟合,要么被迫害屠杀。于是阮籍、嵇康等七位文人就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装疯卖傻。在当时情况下,这固然能自我保护,但不难看出士人对时世的无奈和失望。无怪乎王羲之在《十七帖》里就写道:“吾为逸民之怀久矣!”
  后人对于隐居的人,多以为他们性格特立独行,不落凡尘,冰清玉洁。也多以花花草草、云云风风、野禽孤兽来比喻他们。我们熟悉的《爱莲说》中就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把隐逸者视为飞鸟,当然也是自我写照。“梅妻鹤子”一词说的是宋代林逋,这个人学识渊博,但性情孤傲,而且不趋炎附势。所以他选择隐居西湖,结庐孤山。苏东坡说他是“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正如上文所述,隐士文化在中国发展已久,且盛行不衰。各朝各代,都能数出不少“隐君子”。说到隐士文化,不能不提到老庄。正是他们那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逍遥自在”的观点,对后人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隐逸”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岑彭传》中:“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晋书》则专门设有“隐逸传”。当然,只有真正能做到清高孤介、洁身自爱、知命达理、视名利为粪土的文人,才能称为“隐士”。否则,一个人生来就住在穷乡僻壤,与世隔绝,你能说他是隐还是不隐吗?
  说到底,“隐逸”无非是人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既然是涉及到精神层面的东西,永远都充满魅力。所以身在凡尘俗世的人士无不向往之。我小时候读过不少陶渊明的诗,深被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所折服;现如今年岁渐长,对他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也颇为向往。
  传统的教育是让人们勇敢面对社会,激流勇进,对这种置身事外、不解红尘的出世态度多有诟病。但是,如果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时代,能做到独善其身,隐怀于世,岂不也是件美事!
其他文献
国之雅,在庙堂,也在深山,  在那冬去春来的一枝枝樱草黄;  国之雅,在骚客,也在草根,  在那清冽茶水盛来的琥珀光;  国之雅,在都市,也在乡野,  在那年夜饭桌上扑鼻的刀板香;  国之雅,在眉间,也在心间;  在那慈母手中缝制的月白衫;  国之雅,在长辈,也在儿郎,  在那几代人传承的元青花将军罐;  国之雅,在往昔,也在今朝,  在那火红福字护佑下的继世长。
期刊
本期少博人物:陆媜婷  年龄:20岁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776258193 sudaref=www.so.com  发现“女神”,是在2015国际中华小姐内地赛区的决赛上,20岁的安徽姑娘陆媜婷以一曲黄梅舞,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找到“美女”,是在某网站的微博上,长长短短的文字与照片,让走下舞台的陆媜婷更加清新生动起来。  认识“六爷”,却是在微信那
期刊
一“作为一只象鼻虫,鼻子还没有龙眼鸡长,真是耻辱啊。”科技社实验室里,少年正把一只象鼻虫标本,和一只龙眼鸡标本钉在一起,完全没发现自己的手机,正闪着消息提示灯。IMAX影院里,少女认真地盯着屏幕上精美的画面,眼眶里满是泪花,也没注意到包包里的手机响着微弱的消息提示音。  “有没有搞错,平时天天在微信群里刷屏,需要他们帮忙时却在玩消失?”公安局里,王海丁托着下巴,郁闷地看着自己在微信聊天群里发的现场
期刊
一和梁小惠认识了这么多年,时至今日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和她成为死党。  我喜欢古龙笔下的快意恩仇,她喜欢金庸笔下的荡气回肠;我喜欢郭敬明的《小时代》,她喜欢韩寒的《后会无期》;我喜欢流川枫和佐助,她喜欢樱木花道和呜人。最重要的是,我是文科生,她是理科生,我们之间有着人类最难以逾越的鸿沟。  虽然我们欣赏的人或物几乎完全不同,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争吵过,反而有一种相依为命的孤独感。  她和我一样,全
期刊
我猜测,每个语文老师都布置过记日记的作业,主题任选,形式不限。我猜测,每个对此感到烦躁无比,苦于交差的学生,都用这样的主题来凑过数:“未来游记”。内容无非是在未来,主人公到达了宇宙深处,遇见了外星人,打了一仗,毁灭了个把星球;或是一觉睡醒,发现衣服上的图案会动,吃的东西会自动出现在桌上,住的房子到处都能显示和触控,窗外的车会飞,种种。但其实这些,和“科”“幻”这两个字都不怎么沾边。  那么,不服气
期刊
听顾靖宇这样说,叶枫眼睛一亮:“什么办法?”  “我们可以舍弃虫洞技术,把瞬达快递转变成普通的快递公司,继续运营下去。”  “哦?说下去。”叶枫点点头。  “当初,我们靠虫洞技术起家。但是现在,虫洞技术已经不被社会所容纳了,我们应该果断地转变运营方式。无论在网络覆盖还是资金积累上,我们都不比踏实快递差,即便转为传统模式的快递公司,我们也有很大优势。”顾靖宇抽丝剥茧地分析。  叶枫沉吟着,最后他站起
期刊
正如《三体》告诉我们的,如某日外星人大驾光临,它们必将带着敌意破门而入,绝不会手下留情,如同我们人类面对未知时恐惧的自卫本能。地外文明在接触到我们人类文明之时,必然是要把无论看上去那么多么这么可爱友好的我们,视作洪水猛兽般先下手为强,绞尽杀绝。能穿越星海一路最终来到地球的外星之翘楚,必会更加精于此道,更不用说它们肯定还有比我们先进和发达得多的科技。那么当飞碟黑压压密麻麻地盘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空时
期刊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古代和近现代,都涌现了一批法治方面的典型人物。可以说,一股“法的精神”虽然不那么强劲、不那么主流,但始终在华夏历史的深处回荡……为此我们编发了《人间正道是法治》这组稿件,以章回体的形式,再现中国法治史上的闪光瞬间。  第一回 韩非子法不阿贵 曹孟德棒打土豪  话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智者都渴
期刊
科幻小说的主题,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元素,变形金刚在北京战斗和在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水坝战斗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只是换个场景而已。近年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也大有这个趋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叙事逻辑,都和国外的主流小说没什么区别。  中国科幻的特色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谁也不知道。但在文字中体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风骨和文化,却是所有写作者都在努力实践的追求,科幻作家们也不例外。  
期刊
阳历的十二月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唐代白居易有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每当天欲降雪或雪花飞舞时,我总会想起这首五古。想想,如果在“白天碎碎堕琼芳”的情景下,能和知心好友抱炉取暖,温酒轻酌,无疑是人生一件乐事。人们对雪的热恋,亘古不变。  普通人爱雪,文人士大夫也爱雪,皇亲贵胄也难免其俗。所以明朝的大画家刘俊别具匠心地挑选了这个题材,作了幅《雪夜访普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