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我院2010-2014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整理检验科细菌室公布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我院2010-2014年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2012年最低,之后逐渐回升,2014年达到5年当中最高。5年中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均排在第1位,其构成比在24.93%~31.42%。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始终排在前3位。头孢呋辛的DDDs在2011-2014年排名第1。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保持较低的耐药率,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与大环内酯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DDD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十分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要控制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