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性审思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复杂度更高、互动性更强、辐射面更广等新特点,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刻把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机制、媒体融合机制、教育引导机制、风险预警机制、激励考核机制,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继承和发展。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标与马克思实现永久和平的目标
社会意识形态波动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交织而成的“关系矩阵”之中,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渐变与突变、平衡与失衡的更迭演化。在当前抗击重大疫情中,
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理解高校资助育人的科学内涵,有助于为高校资助工作赋予更为宽阔的战略视
“青年佛系文化”是“丧文化”的延续性发展,是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新模式。在心理诉求机制、心理代偿机制、心理缓释机制、心理参照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佛系青年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思想层面的战斗中,需要时刻关注教育的实效,要分析是否与预期的目标走向一致,要综合研判影响教育展开的各种因素,也要充分获取教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