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的诗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天命
  一只鞋在脚,另一只苦苦寻找
  像一条小路,拐弯地爱着
  笔划暗合掌纹的流水
  等影子回家
  心在左,靠右侧通行
  抱石头补天,把一座山叫答应
  心头不长荒草,麦芒穿过针眼
  对牛说话
  帮比米粒小的蚂蚁搬家
  不再害怕一块石头落下砸头
  把桃花看白
  一双眼睛里捞出水底天
  把书读出香味,黑笔写出篮字
  卷心菜里打坐
  头下垫一本诗集,当枕头
  茶叶潜入水底,清风自来
  推门,门槛开花
  向大地矮下半个身子,纸上轻落草色
  放下
  放下
  笛子里六条流水
  放下
  衣袖里的梅花
  放下
  心中的一块石头
  就可以,随意穿过
  月亮大的针眼
  因为
  我正用爱
  爱着
  因为啊
  我正用爱
  爱着
  一张纸
  一张白纸
  空着
  等待格言来写
  留白是更好的美
  有时候
  被风吹动
  浮想联翩
  像起伏的青山
  一笔是一个脚印
  替笔着想
  是一张好纸
  为了偿还潦草的前半生
  就把一张瘦瘦的纸
  押给时光
  一张纸老了
  回归泥土
  还保持泥土的颜色
  还原
  把夜晚起伏的蛙声听成
  白天的一声声牛哞
  无数句里提炼一句
  一抷黄土堆积经年
  蚂蚁走着走着长出另一人的翅膀
  蝌蚪用尾巴换回了妈妈
  无数心跳就为
  最后一跳
  我要写的是一只蝉
  我要写的是一只蝉
  被蜂鸣的回响说出
  在高高的树上
  蝉让一棵树喊
  让一棵树领唱更多的树
  最后
  山也唱
  云也唱
  他喝的西北风也唱
  夏天的高音区
  停在一棵树上
  最后
  一只音响的躯壳
  也在唱
  时间踩过一只蚂蚁
  对面走过
  恍若从前认识的一个人
  这恍恍惚惚的时光
  没有将我认出
  时间前面或后面
  都有长长的影子
  忽长忽短
  石头已铺上厚厚的苔藓
  珊瑚在海底顺从着量变
  只有照片能将时间定格
  那年轮的刻痕更深了
  老年斑树木放弃的落叶
  过期的小面额纸币
  这无情的时光啊
  能很快将一个人吹旧
  也能轻易将一个人踩死
  如踩死一只蚂蚁
  遗漏下来是幸运的
  一条条细小的光线
  爬上脚面
  喊出心底热爱
  机器咬掉的一根手指,没活
  要了十六岁少年命的池塘,半干
  半夜楼下自言自语的男子
  走得比一朵蜀葵、两只流浪狗更慢
  太阳爱着大地,枝条抚摸头顶
  一朵花从墙根牵出一头牛
  藤萝奔腾上架像更多低头吃草的马
  再爱一会儿,雨才会喊出热爱
  我们坐在一朵花里,会认识更多花
  并一一叫出她们的名字
  河滩上
  母亲的花被单收容了童年的天空
  我和石头彼此坐热了屁股
  我们赤脚踩石头过河
  水下的白像心中的白,像骨头
  一把木凳坐在木头的影子里
  贴近的时候,汗花的味道直逼年轮的初心
  多少往事在大树下乘凉
  并被大蒲扇后面的萤火虫一一点亮
  小暑里迈开大步,小暑有大回声
  围山水转,你就是最好的山水
  我愿是莲,不喜不怒,不妖不艳
  慢慢把自己洗净,但不把自己写满
  立秋
  等过了这阵
  母亲膝盖里的蚂蚁
  就会搬家
  急于走在时光前面
  影子向后仰
  像父亲不稳的咳嗽
  狗尾草一路摇晃回家
  鸟雀成堆赶来
  母亲快嘴,拿燒火棍撵
  骂——
  等颗粒饱满有你们吃的
  怎可潦草收场
  天渐凉,河水消退
  父亲把风刮出的眼泪
  收回眼眶
  远山在更远处
  把月亮天天揣在身上
  天上一轮月亮
  照在城里
  一池水荡漾
  照在故乡
  撒满了一地盐
  我看月亮这面
  母亲看月亮那面
  中间隔着山梁
  月亮有母亲的体温
  我把它当成硬币
  天天揣在身上
其他文献
我承认,当我走向一个叫做八角村的山旮旯时,完全是因为抵抗不了来自谢晓爱的诱惑。  国庆节前夕,她说:“我种的稻子丰收了,煮饭香喷喷的,你快来拖吧。”又说:“我炒的野板栗粉得直掉末儿,你快来拿吧。”还说:“我打的鱼,味道特纯正,你快来吃吧。”其实稻米、板栗和鱼,在我所居住的城市,与许多商品一起,早已构成了足以淹没我的物质世界,更何况,我乡下的老父老母,还一直在源源不断为我提供它们最原始的美味呢?  
期刊
在家乡,人们都称小脚女人为“尕尕脚儿”。印象中,奶奶辈的女人都是尕尕脚儿。提起尕尕脚儿,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奶奶,而是邻居肖奶奶。因为和肖奶奶相比,我奶奶实在没有什么故事可言。肖奶奶原名肖春梅,人称“肖主任”,因长期担任公社供销社主任而得此称呼。虽说供销社主任不是什么官儿,但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这一职位却很吃香。上至公社书记,下至社员群众,谁不找她赊销东西?久而久之,她的真名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
期刊
这是第四次遭到拒绝了,他很失望,觉得已经没有勇气再去下一家,决定回家去。  他茫然地走在路上,思绪万千。怎么办?难道一点出路都没有?这以后该怎么生活?难不成叫已经年近七十岁的老母亲养活自己?想起母亲,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都怪自己当时太年轻太冲动了,所以才惹祸上身蹲了监狱。本来他以为出来后找个工作,挣点钱养活自己和母亲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没想到的是几个公司知道他的经历后都婉言谢绝了。他永远也忘不了面试
期刊
1  夜色苍茫。  王武在一片齐人高的野草之间醒来时,这个七尺大男人,眼眶已经红了,但没有泪水。王武一向是不淌泪的。很小的时候,爹就说,咱男人可以流血,但绝对不可以流泪,懂不?那个时候,王武是听不懂的,但迫于爹那双极具威慑力的眼神,王武还是点着头,说,爹,我明白了。直至后来,和村里的伙伴们打架,哪怕是被打趴下了,其他被打的孩子都哭得稀里哗啦,就王武,愣是皱着眉头,高昂着头,一滴眼泪都没有。  几个
期刊
小时候,我所在的农村比较落后,经济条件很差,我家和村里别的家庭基本上都差不多,没有特别好过的,这从家里有几床被子上就能显现出来。我十岁的时候弟弟6岁,家里只有三床被褥,爸妈一人一套,我和弟弟一到晚上睡觉就必须钻一个被窝。那时的被子大都是旧棉絮改装做成的,保暖性差,两个小男孩在一个被窝里难免打闹,睡觉的时候不是他无意拽过去了,就是我半夜冻醒了迷迷糊糊中又顺手拉了过来。这样一来,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我们
期刊
摘要:《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揭示了《独立评论》后面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从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其中胡适究竟何如人?就是需重新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黎昔非个案入手对胡适的为人稍事探究,或许能提供胡适为人处事的某些断面。  关键词:《独立评论》;胡适;黎昔非  中图分类号:K2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2-0063-10    《黎昔非与独立评论
期刊
山根曾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老舅要是死了,自己绝不会掉一滴眼泪。这回老舅真死了,山根却趴在坟上哭得直不起腰。  山根自小患有小儿麻痹,小小一个人儿,长得也其貌不扬。娘在世的时候,依然会把山根当成宝。“臭虫只说我娃香,刺猬也说我儿光。”山根娘宠山根,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山根姥爷家原是镇上大户,山根爹却是乡下的穷门寒舍。山根娘天生跛脚,山根爹除了身子弱,脸却白净。所以上天将这不足分配给世人,就是为了
期刊
没有鸟的翅膀飞过,这里的天空把自己的身架骨放得很低。地处广袤的苏南平原,尽管我活到了将近不惑的年纪,却无缘一见鹰击长空的豪迈,或者是鹤唳九天的神奇。从窗口向外望去,一群灰不溜秋的麻雀在前面民房的屋檐上蹦哒;黄昏时分,又有一只只墨团般的老鸦在银杏树上聒噪,传播着令人惶惑的预言。只有雁阵经过,才会把这一方天空抬升到原始的高度。  立秋的一场雨之后,暑热渐渐退去,天空被擦拭得越发的明媚与纯净。水稻正由青
期刊
母亲原名宁远香,因五行里缺水,故改名宁水香。小时候我喜欢把母亲的名字反着念。母亲今年七十五岁,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乐观豁达,有一种可爱的天真。虽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年四季还在经营她的那片菜地为儿女们谋福利。我曾用一首打油诗《母亲的扁担》来歌颂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母亲今年七十五/能唱歌来能跳舞/曾用双肩挑起家/如今为了儿女胃/肩挑背扛不嫌累/母亲担水样子美/新鲜蔬菜调味蕾/子女永记养育恩/感念慈母尽
期刊
消解  请允许我  用尽尘世之光,让一条  指向不明的路,提前  被黄土埋没  我愿腾空全部的悲欣,以承接剩下的  那一部分,并就此学会遗忘  在遗忘中埋首于  越来越深的  井。我倚靠我的安宁  让一片香樟叶子,遮蔽内心阴冷  请允许我,省略  中年的背负,一个执念的  一次停顿——  都忘了吧,关于过去的、现在的  关于闪电的——  或许,真正能沉下心  走向未来的,是告别,悬浮在一片风上的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