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推动你的生活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传媒的发展无疑消解了人们对地域边界的原始认知。物质的阻隔不再成为个体与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正如家中房屋的墙不再将家庭与大的社区或社会完全隔开,确定人们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场景不再随着空间的挪移而变幻,而是与个体所处的信息情境相关。信息通过现代媒介填充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组合变换出不同的场景,人们也在这些不同的信息情境中适时地变换着自己的陈述方式和行为方式。
  约书亚·梅罗维茨敏锐地发现场景决定行为方式与媒介演化之间的联系,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写成这本名为《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的书。传统的场景理论认为,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个人在其中的特定角色和观众组成相关联的。约书亚·梅罗维茨将传统场景中个体行为所投射的物质背景转换为以电子传媒为依托的信息背景,同时又对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演变不断改变某种文化下的感官平衡做出革新性解释。他认为:社会群体乃至社会阶层的差异是由人们不同的社会经历造成的。被分隔于不同场景中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而这种场景的区分是由该社会的主要传播形态来完成的。基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差异,人们分别属于不同的信息社会,这种场景的区分同时也是由于不同的人群被分隔在不同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只拥有具体而有限的经历,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身份。而电子传媒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地方,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身份特征之间的差别变得日益模糊。由此,电子传媒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信息空间而改变了个体的社会行为特征。
  作者的陈述首先由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戈夫曼的“场景主义”展开,再借用信息理论的思路将面对面的场景和电子传媒环境连通起来,并对印刷场景到电子场景的转换过程中电子传媒影响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传媒融合了各种传统的生活场景,从而使个体角色日益模糊,作者重点分析了三类角色变化: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儿童和成人、政治领袖和追随者。最后作者断言在这种消失了地域性的文化下,新的行为规范将会产生。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定价:35.00元
  
其他文献
如果21世纪可以用一个词来描绘,那么“变革”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全世界有一个地方,变革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脚步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个层面,那么这一定是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的焦点,变革的中心。
期刊
流传了400年的日本浮世绘究意是什么?  是绘画艺术?当然。在19世纪,无论是马奈、莫奈、塞尚,还是凡高、高更,他们成为“艺术叛徒”的勇气和灵感都来自浮世绘。  不是绘画艺术?当然。浮世绘是文学、哲学,是历史。  “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15世纪以后被解释为“尘世”、“俗世”,后来则意谓妓院、歌舞伎等所有享乐的世界。浮世绘的题材,以仁女为大宗,称为“美人画”。其中对青楼的描绘更是江户时代享乐主
期刊
最近,央视黄金时段播出38集电视剧《书香门第》,深受好评,而与之相呼应的长篇小说《书香门第》,近曰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更是受到众多读者的厚爱。
期刊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需要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人们曰益繁富细腻的思想情感。迈步街头,打开荧屏,点击网站,一连串“哇塞”、“酷毙”、“嘿嗲”、‘不要太好0阿”等流行语充斥耳膜和映入眼帘。在某些特定的休闲场合,这些词语或许能以其尖新、调侃的形式博人一笑;可是在更多的严肃场合,这些词语的表达者却给人留下语言贫瘠苍白的印象。
期刊
帝国和帝国主义是一个久违的话题,但读过这本刚刚面世的《新美利坚帝国》,你会有一个悚然心惊的发现:帝国并没有成为文物,而是依然在21世纪的舞台上大步行进。今天世界上一切的悲剧和喜剧,似乎都可以从这个帝国身上找到答案。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近年来一再宣告自己已是人类最后的惟一帝国。正当此一话题在西方世界开始成为焦点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及时推出《新美利坚帝国》,对这一帝国话
期刊
刘亮程的散文集《站在黄沙梁边上》,集中写一个富于诗性与哲意的村庄:黄沙梁。他以平静而略带忧郁的叙述基调,新鲜而兼具机智的艺术感觉,琐细而不失深度的生活体味,在对这个村庄,确切说是在对自然和生命的诗性观照与哲意沉思中,映现了几千年中国农村的世事沧桑,揭示了民族生活中的朴素真理。他朴素旷远、唯美宁静、充满欣悦感和令人悄然动容的文字,达到了汉语写作的深沉博大的质地。他以此构建的村庄也因此具有了诗性的遥远
期刊
旅行正成为今天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有那么多的人加入到各式各样的旅行人流之中,有那么多的地方留下或正在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但是,大众的旅行往往流于走马观花,人云亦云,他们也渴望有先行者为其抚试双目,指点迷津,以感悟人类文明的过去和现在。为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去年推出了“九万里”命名的旅行文学书系计6种,刘宁生先生的这部《我的环球航海之梦》,即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
期刊
这是—部新意盎然,妙趣横生的培训游戏词典式工具书。  想想早期的读书生活,犹在昨曰。可是,所学的知识早巳不够用了。再步入课堂,想学什么,想要什么,早就了然于胸。既已阅人无数,那么,用挑剔的眼光打量着讲台前的培训师,是在所难免的了。
期刊
企业老板们都在忙着找钱。钱在哪里?钱在顾客的口袋里。于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就有了“顾客是上帝”之说,于是在这种说法的指引下,就产生了各种服务于顾客,讨顾客欢心的各种各样的企业行为,于是顾客是上帝的响亮口号都挂在企业大、小老板的嘴上,形成了响震市场的巨大声响。  就是在这巨大的声响中,从英国学成归来的王革非先生的新作《谁是企业上帝》却发出了员工是企业上帝的呼喊。这不合主流的另类声音虽不甚强大,但却极具冲
期刊
为了表达对上海申博的支持,上海图书馆下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近日推出了《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本书是中国出版的第一本详尽介绍世博会和早期中国关系的著作。全书共分三章,分别从世博会的百年历程、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以及相关原始史料辑录三个方面,以历史的眼光翔实地反映了早期中国参展世博会的进程。  本书详尽地记载了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上海的商人徐荣村携“荣记湖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