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陵地区地震图上记录到的一个附加震相—i震相的特征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rwz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3-5级地震,确定了所有的地震参数,分析了29个地震的震相到时,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震相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值,该结果与加拿大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一部分地震图上有在直达波P与S之间记录到一个附加的震相-i,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初步的物理解释是,i震相可解释成为(Ps)或(Sp)转换波,该转换波发生在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研究课题的情况,该课题旨在研究低造价耗能装置及其实用构造,并提出了一种耗能装置的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
离散性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兆在时间上的断续性,前兆因素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构造解析是要对离散性的地震前兆进行构造时空复位。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云南地区的部分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资料进行分析。
中国的强震主要发生在一些板内大型走滑断裂带上,地震的破裂基本上是以走滑型破裂为特征。在这些活动性的走滑断裂带上形成的孕震体构造与该走滑断裂结构在空间的变化有关,并且表现出几种主要的变异形式。结合西南地区地震构造的实例,本文剖析了这几种结构变异形式,阐明了孕震体构造存在的空间机制。本文从地震与构造丛集相关及其所具有的分维特征入手,展开了对孕震区断裂结构变异特征的识别和孕震体空间机制的探讨,表述了一条
与通过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所执行的,是带有某种特定要求的、预先定义的任务,对于计算机操作智能化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汇编语言无法有效满足系统编程需
塑造健康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职责,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和升学教育因素影响的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他们具备的典型特点,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常见微机故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指出
董仲舒对君主起源的论证遵从了以人性为起点的理路。他将天人感应作为论证人性的形而上基础,将人性分为三类: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而通常所说的"性"是中民之性。而
采用水位滑动变差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滑动变差方法是突出地下水位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的良好方法。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图像
介绍了美国砌体建筑物地震评估及加固方面的新发展,以及美国新近推荐采用的基于使用功能的砌体抗震规范,并与中国目前采用多的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规范作比较,指出出砌体抗震设
光照、空气及温度等对番茄皮中番茄红素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表明,温度对反应影响最为显著,番皮原料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变化遵从假一级反应规律,其LnK-1/T关系为一条直线。作者计算出了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