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生态移民村收入的瓶颈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是一个新建的生态移民新村,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以设施农业、劳务输出及自主创业增收渠道,使移民不但有稳定的收入,而且逐年增长,为生态移民增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距离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镇政府不到2公里的路边,有一处整齐划一的居住区,这就是和顺新村。2011年10月,从南部山区的彭阳县现有530户2206人移民到这里。在移民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群众的生产生活到底怎么样?记者两次进村入户,到相关企业进行采访,对和顺新村移民的收入来源进行了深入了解。
  和顺新村是自治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计划搬迁安置生态移民544户2200人,分3年完成。其中一期搬迁彭阳县小岔乡卷槽村、柳湾村生态移民300户1198人,二期搬迁彭阳县草苗乡、王洼镇、小岔乡生态移民244户1024人。截至目前,共完成530户2206名移民搬迁入住任务,剩余14户正在逐步搬迁。
  金凤区针对和顺新村的村情,提出了“121”计划,就是为移民提供54平方米的房屋、占地2亩的设施温棚、每户安排一名就业人员。如今,设施农业种植、劳务输出已成为和顺新村生态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成为和顺新村的两大支柱产业,为移增收拓宽了路子。
  发展设施农业
  让移民兜里有钱
  和顺新村移民搬迁入住后,政府每户一次性投资6万元,建起一栋占地2亩的日光温棚,形成一个温棚设施园区。
  2012年,是和顺新村移民种植日光温棚的关键一年。绝大多数移民在搬迁之前根本没有种植过温棚蔬菜,针对这种情况,移民入住后,镇上专门派出4名农业技术人员对移民开展温棚种植技术培训。
  理论上的培训必不可少,重要的是实际种植技术的掌握。为了让村民真正掌握种植技术,在设施园区建立吊瓜、辣椒、西红柿种植设施温棚示范基地,配备技术团队,采取“理论+实操”形式,组织培训1000人次,使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温棚瓜菜种植技术。
  村民高成禄在搬迁之前,从未种植过温棚蔬菜。移民至和顺新村后,参加了村上组织的温棚种植蔬菜培训班后,2012年他的一栋温棚种植两茬收入接近2万元。
  2012年,和顺新村上半年投产的215栋日光温棚效益显著。其中206栋温棚小吊瓜喜获丰收。据测算,每栋温棚产量2300公斤,每公斤按4元计算,实现棚均收入9000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1510元。
  采摘完温棚小吊瓜后,6月下旬,温棚里又种植了266栋西红柿、1栋梅豆、2栋辣椒苗。8月下旬,西红柿开始上市销售。棚均产量达到4500公斤以上,平均每斤价格卖到1.10元左右。棚均收入9900元,种植户人均收入1599元。两茬温棚种植实现人均纯收入3109元。
  第一年种植温棚蔬菜,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为来年大面积的温棚种植推广打下了基础。
  为了做优、做大设施农业,和顺新村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成立了“银川市金凤区锦顺绿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合作组织,联系蔬菜商贩,签订瓜菜收购协议,销售西红柿15多万公斤,实现收入26万多元,提高了和顺新村设施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013年7月4日,经银川市委办公室的牵线搭桥下,和顺新村50名移民代表外出观摩学习。他们先后考察了永宁县望远镇永清设施农业标准园参观温棚阳畦地的示范种植、贺兰县新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和立岗镇兰光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以及兴庆区万亩奶牛生态养殖场和月牙湖生态移民现代农业花卉种植模式。
  这次参观学习,让村民大开眼界。村民柳占川说:“永宁县的温棚阳畦地小拱棚种植得好,有限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小拱棚里种植的西红柿和在日光温棚里种的西红柿没什么两样,品质一样好,回去后一定要把阳畦地小拱棚精心的种植好。”年近70岁的雅成家老人感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这是第一次乘车出行。今天出去算是开了眼界了,不光看到别人的温棚种得好,而且干部群众对脱贫致富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谈到管理,移民曹治忠说:“贺兰新平村的不但大棚建得好,而且温棚管理房也建得整整齐齐,环境干净整洁,我们得向人家好好学学,回去后想法把自家的管理房建起来,把卫生收拾好。”
  2013年,和顺新村争取惠农项目,在设施园区搭建小拱棚370栋。同年8月,和顺新村秋茬西红柿上市。由于受到大地蔬菜的冲击,西红柿的市场价格一路偏低。按照棚均产量4500公斤、均价按每公斤1.7元计算,户均收入7650元。上半年春茬每栋温棚瓜菜收入12800元,每栋温棚两茬收入2万元左右。
  在蔬菜销售过程中,“银川市金凤区锦顺绿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红柿价格低、销售难的情况下,合作社积极联系瓜菜商贩,蹲点收购,积极发布、更新价格信息,帮助群众度过了销售难关。同时,为了提高温棚阳畦地的利用率,在合作社的牵头下,带动群众示范种植山东大葱、韭菜等,并邀请灵武市郝家桥村蔬菜专家杨学忠来村里进行现场指导。
  2013年村民高成禄与妻子完全掌握了温棚种植技术,在西红柿苗栽植时间上比别人延期10多天,11月初,其他温棚里的西红柿已经采摘结束,而他的西红柿正在采摘期,价格又好,一公斤买到4元以上。今年他家的一栋温棚种植两茬蔬菜,纯收入2.5万元。
  让移民在市场中找到立足点。2013年,和顺新村成立“银川市金凤区锦顺绿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和顺劳务协会”两个合作组织,服务移民群众;注册了良田沙地优质瓜菜商标“贺兰山下川上鲜”;在阳畦地示范指导种植山东大葱、韭菜50栋,示范种植葡萄、梅杏50栋。这些具体的措施和种植模式,为移民增收鼓了劲。
  如何提高设施温棚的种植效益,确保蔬菜安全过冬,有人为移民操心。结合良田镇实施的“旧棚改造”项目,2013年9月,组织群众完成了和顺设施园区351栋日光温棚的墙体加固改造工程,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目前和顺新村温棚种植规模已达570亩,设施农业产业成为生态移民增收的基础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年度设施瓜菜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创建自治区生态移民安置区沙地瓜菜基地品牌,培育绿色小吊瓜品牌,和顺新村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晰。
  撬动劳务经济
  多渠道增加收入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和顺新村又一条致富新路。镇上按照户均转移安置1人实现劳务就业,做大生态移民劳务经济,实现750人从事劳务经济,使劳务经济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占到家庭收入50%,为移民拓宽增收的渠道。
  针对移民文化水平低、接受培训少的现状,村党支部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2013年共举办挖掘机驾驶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91人;家政服务员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00人。
  镇上主动与企业“攀亲”,让村民在现代工业基地就业。村委会与附近企业联系,依托金凤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用工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委托人力资源公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组织生态移民在电焊、包装、机械加工等行业进行择岗就业,实现了24个工种200人就业,每人月均收入2500元。同时,根据移民群众实际情况,分类安排,适合在传统服务业岗位就业的经培训后,安置在酒店、家政服务公司等企业,从事服务员、家政、保洁工作,每人月均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移民,则以技能型劳务输出为重点,培训挖掘机驾驶员,首批安排80多人从事挖掘机驾驶岗位,实现月均收入4000元。
  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地方便了移民群众。和顺新村周围有3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每年用工量在1500人以上。移民依托葡萄产业基地和生态园等企业,就近打工,人均收入每天60元以上。良田镇上陵牧业养殖奶牛3000头,用工量近100人,离和顺新村不到2公里,村民施广明先后联系本村15名村在上陵牧业务工,月收入在2500元。
  良田镇鼓励、引导、支持移民支持移民自主择业就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实现持续发展。村民郭玉库儿子、儿媳经营温棚,他本人在附近打工,年收入2万元,2013年郭玉库家劳务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和顺新村自主择收的达到了50人,月收入达到了2200元。
  村上还组织成立了劳务协会,为移民提供劳务信息。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解决移民群众的就业“瓶颈”。先后安排334人实现就业,发展劳务经济。据测算,外出务工男劳动力每天可获得劳务工资100元,妇女每天可获得劳务工资70元。全年实现劳务人均纯收入2000元。经济发展是支部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年底,通过发展种植、劳务两大产业,和顺新村实现人均纯收入5109元,2013年有望超过上年收入。稳定的收入,确保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为下一步“发展致富,逐步奔小康”奠定了基础,开了好头。
  鼓励自主创业
  发挥一两拨千斤作用
  自主创业项目、妇人担保小额贷款、互助资金,这些小额贷款,解决了移民创业资金短缺的困难。
  在和顺新村,自主创业就业方兴未艾,通过自主创业,让更多的人找到事做。积极对接联系石嘴山银行共同进行调查摸底工作,采取联户担保的形式,解决创业项目资金。
  村党支部积极争取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及创业小额贷款,支持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开办自己的企业。争取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187户,村民入股21.36万元,政府配股21.6万元。截至目前,和顺新村共创办个体经营小商店10户,开办餐饮店6家,种子农药店2家。2012年移民武强,利用互助资金,开起了餐厅,月收入4000元。村上还积极争取妇女小额贷款及青年创业贷款,运用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增加融资渠道。争取妇女小额贷款及青年创业贷款30多万元,为移民增收鼓劲。2012年移民范玉霞,用妇女担保小额贷款5万元,除种好自己的一栋温棚外,又承包一栋温棚,每栋年纯收入2万多元,目前参与妇女担保贷款13户,从事温棚种植、经营商店、创办餐饮等。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银川市西夏支公司)
其他文献
在期待中,记者终于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了这次酝酿很久、期盼多时的采访。屈指一算,这已是记者对盐池县冯记沟乡黎明村的第8次踏访了。  同样期待这次采访的,还有记者此前采访过的几位黎明村人。记者走进黎明村,发现此前多次采访过的崔福香老大娘在村口盯着我们的汽车看,看见记者从汽车里走出来,她就一把拉住记者的手,兴奋地说:“这些天,我常常想,你该来了!”说着,便紧紧拉着记者往她家里走。记者来到她的二儿媳家
期刊
同谋改革发展大计 共话建设美丽宁夏
期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安监局党组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严明党的纪律、勇于担当奉献、端正作风行风上下工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求突破,立说立改,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开门广泛征求意见。真心实意广泛
期刊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藕荷,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新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有利于全方位集聚经济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银川市发展清真产业总部经
期刊
当我走进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在召开过改变世界格局、加速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签署了《波茨坦公告》的掩映在树荫里的西席林霍夫宫时,一种触摸历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  希特勒在二战时的疯狂扩张,促使英法美苏等国结成强大反战联盟,通过雅加达会议商讨如何联手共同对付德国法西斯;通过德黑兰会议,商定具体作战部署。随着二战的推进,苏军步步攻进柏林,造成巨大破坏和数千万计生命消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为宁夏实施“三大示范区”建设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当前,宁夏农产品供求关系、农业投入结构和农业资源环境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期刊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身披征尘辞旧岁,肩负重任迎新年。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伴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坚定步伐,如约而至的春的请柬,冲出严冬的防线,突破冰雪的重围,驾着浩荡的东风,乘着七彩的羽翼,向我们走来了。回望2013,落英缤纷,展望2014,更进一步,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打造主流强势舆论,是《共产
期刊
新春将至,固原市原州区的好些村子村民不是忙碌在家里,他们的身影却出现在本村的文化大院里,要么说说唱唱,要么剪纸刺绣,要么挥毫泼墨。总之,在那儿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扭秧歌、唱秦腔、打乒乓球、读书等有趣的事由你选择,给新年带来了一份喜庆。目前,原州区共有文化大院40多处,成为农民的精神乐园。  原州区文化大院兴办于2009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一些文化爱好者主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態。  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是,从清末洋务派到国民党政府,他们所推行的现代化都是学习西方旧道路
期刊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2013年自治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任务及分工》通知精神和《慈善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相关要求,结合贯彻落实9月11日全区慈善园区建设座谈会精神,10月28日至31日,自治区民政厅联合监察厅、经信委、财政厅、环保厅,对宁夏慈善园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检查。重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园区发展建设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个别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慈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