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认识问题重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认识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中小企业的认识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几个认识问题的再造与探讨,寻求对中小企业脱胎换骨的深度认知与推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思想认识 发展
  作者简介:郭人菡,杭州余杭供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研究经济管理;叶丽娟,杭州嘉道商业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杭州维高建材有限公司)主办会计,主要研究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缩小贫富差距等,都是大型企业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仅以浙江省为例,据上一次经济普查,截止2004年底,浙江拥有各行业中小型企业30.41万家,资产总量达到35683.81亿元,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130.71万人;企业单位数为全省企业单位数的99.6%,资产总量达到82.6%,营业收入达到71.7%,从业人员占到82.7%。以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交的税金总额为3773.83亿元,其中,仅中小企业上交税金总额就达到677.15亿元,占了87.5%。但在本次金融危机及经济萧条过程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又最大。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059.27亿元,12.06%的同比增长,比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低0.21个百分点。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与销售虽然稳定增长,但增速比去年略有回落;二是出口虽然保持较快增速,但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在持续削弱;三是经济运行虽然质量良好,但企业效益提升遭遇“天花板”;四是产业机构虽然调整加速,但整体转型仍难如人意。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有所回落,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经济增长压力。中小企业的困难虽然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但认识问题上的缺陷,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一些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观念改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已成为影响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当前特殊经济情况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置性障碍,需要予以廓清和纠正。
  一、中小企业认识问题的理论梳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从某种程度和角度上将,其实质是中小企业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在若干重要问题上的理论认识问题,极大地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兴衰成败。
  手工作坊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中小企业”。大工业由手工作坊演化发展而来,但迅速替代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英国出现“手工业淘汰论”,德国历史学派提出“手工业或小工业没落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到,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必然导致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做了不容乐观的估计。19、20世纪之交,大企业发展迅猛,但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小企业破产现象频出,但其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这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许多理论学家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存互补”的角度,论证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这些理论包括马歇尔提出的大中小企业共同构成“生物链”、企业经历“生存——发展——衰亡”生命周期的“生物学理论”;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则从“产品差别性”和“市场不完全性”论证了不同规模中小企业存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乔治·施蒂格勒则指出,某行业“最佳经济规模”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点,在这个区间带内有中小企业存在的广阔空间。后面的理论,除了“技术创新论”,基本上是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的衍生。
  我国中小企业的存在理论主要形成于改革开放以后。最开始是“补充论”,认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大企业(国营企业)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然后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论”,认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逐渐兴起的是“统筹城乡二元结构论”,认为大量的中小企业(乡镇中小企业)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那么,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政府扶持重点应该扶持大企业大集团还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均量小,怎么扶持?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困绕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的准确认识。这些问题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包括“抓大放小”的历史惯性和中小企业自力更生的“印象后遗症”,至今影响着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推进。
  二、中小企业认识问题的实践梳理
  两大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拥有更大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抓大放小”的历史惯性。改革开放初期改制,提倡“抓大放小”,抓大主要是抓国营大企业,放小也主要是放国营小企业,当时对民营企业还是比较慎重管理的,在相对程度上,民营企业处于“既不被扶持(抓)”,也不被放(放权)的尴尬境地,基本上是“自生自灭”。在本世纪头十年,“物以稀为贵”,追求“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省级500强”“市级上百亿”“县级上10亿”等规模经济的冲动,再一次提升了“抓大放小”的强度,这时,以规模而非所有制“论英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扶持优惠;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逐渐统一了对中小企业存在必要性、发展重要性、突破可能性、扶持必然性等的认识,“抓大扶小”成为主旋律。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性”与“操作性”脱节。在文件描述中,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但真正操作中,有的地方却自觉或不自觉排斥中小企业,如在地铁运营中主张因地铁特殊性而剥夺小企业招标资格,优惠大型连锁企业等。
  二是抓中小企业“重点难突出”“成效出得慢”。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容易使人感觉无从抓起,不像大企業一拿就是一重点,掰着手指头就能“如数家珍”,因此许多官员感觉中小企业“不好抓”。而且抓大企业举措明确,核心抓投入就行了,思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就行,抓中小企业更需要“结构性减税”等复杂操作,很“伤脑筋”。加上单个中小企业的产值很小,见效慢,扶持起来不容易出业绩,等成绩出来说不定早已不在任上,等于是“前任栽树,后任乘凉”,不像抓大企业见效快,“立竿见影”,政绩兑现性强,因此“不愿抓”中小企业。还有部分人认为,大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更强,以中小企业技术整体一般掩盖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优势;认为中小企业安全性、环保性、社保方面问题太多,很难治理,因此容易以“管制”的心态去面对中小企业。   目前,中小企业因自身独有特点及认识误区,在“船小好调头”的同时,发展面临七大风险:一是资金供给风险,包括资金链断裂;互保链多米诺骨牌效应;高利贷高发;企业倒闭等;二是外需出口风险,包括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外需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时局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三是资源涨跌风险,包括能源类、资源类、原材料、生活资料价格涨跌多变;四是产业投资风险,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五是粗放生产风险,包括高能耗企业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高排放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社会对高污染企业容忍度越来越低;六是法律风险不断加大,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加快,法律法规规范化对中小企业的压力明显大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甚至普遍得益于法治规范化);七是中小企业創业动能越来越小,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并没有缓解,在新形势下反而有所扩大,因此,愿意创办中小企业的人数增长不快,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愿意专注主业不动摇的也是非常多。这些都急需政府政府跳出理论束缚,打破条条框框,出手、出招帮助化解。三、必须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目前,“抓大扶小”虽已成为广泛共识,但重“大”轻“小”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引导和扶持小企业发展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沿用大企业的扶持手段来扶持中小企业日益行不通。这些都深度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从国际上来看,人均生产总值在5000美元左右这一关口时,能顺利实现加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实行“抓大扶小、两头并举、差别扶持”的政策,在促进大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小企业的发展,为本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增加创业活力和经济增长源,消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负面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好,将陷入“拉美陷进”。
  因为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社会日趋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大企业大集团节约知识产权、人力、销售等方面运营成本,巩固既得成果,发挥规模效应,而中小企业创业成本则会上升,成功率会下降,创业意愿不断降低。此时,如果还如传统做法一样,中小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因此,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都要到位,我们要坚持一手抓大企业,一手扶小企业,两手都要硬;用“西药”抓大企业,用“中药”抓小企业,重点是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业难(注册办公地址、创办程序、创办费用等)、融资难(担保、应急周转、贷款等)、市场准入难(政府采购、“三公消费”、垄断领域、特种行业等)、人才引进留住难(社保、医保、住房、子女教育等)、财税环保达标难(记账、报税、环境设备投入等)、主业坚守难(制造业向虚拟经济转移)等问题。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正遭遇深度经济危机,我国作为其中一员,难以独善其身。为此,我们必须更为重视中小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再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复兴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晓冰,冯景雯.中小企业困难:根本原因和现实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03(3).
  [2]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历经高校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双重裹夹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且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他们
摘 要 2011年,上海市检察院成立了社区检察指导处(筹),各个区县检察院也先后成立了几十个社区检察室。如何发挥社区检察室的职能作用成为当前社区检察干警们的探索性问题。本文把社区检察参与轻伤害案件调解工作作为发挥社区检察职能的切入点之一,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检察机关参与轻伤害案件调解工作的具体运作机制。  关键词 社区检察 轻伤害案件 调解 构建  作者简介:王肖尤,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社
摘 要:我国的建设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是与日俱增,也因此对于不断开发的建设区域所处的位置的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周围环境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近几年开始承担了许多关于项超深基坑的工程项目,施工区域的环境更是不言而喻,对于工程的建设大部分是要进行半开挖、半爆破的施工。本文通过对土岩地层超深基坑项目进行分析,并利用反向对接施工技术进行加强。  关键词:超深基坑;反向对接;施
摘 要 暴力抗法案件上升趋势凸显城市管理的一些难题,本文分析了暴力抗法案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导致的不良影响,提出可以从建立利益均衡的城市管理机制、严格执法程序、加强部门协调、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坚持依法文明执法等七个方面打击防范暴力抗法案件。  关键词 暴力抗法 执法 特征 对策  作者简介:黄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2009年至2012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暴力抗法案件3
2009年4月15日21时许,被告人卢某、杨某、刘某等人在上海市广顺北路近临新路的河堤附近,看见被害人徐某、沈某途径该处,由被告人卢某提出抢钱并拦截、殴打徐某,杨某、刘某也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体制机制上存着德育与智育相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或降格,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以上实际问题出发,剖析现有体制机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完善与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体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11-01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日趋激烈的
“城乡统筹供水区域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水中心”)承担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开发项目(2013-K6-7)。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
在农村低压输送电网供用电可靠性方面,需要结合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农村输送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农村的整个供电系统的建设、结构组成、电力输送能力、供电质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