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史诗—汉画像之祥瑞图式解读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画像石题材众多,但无论是神仙生活还是世俗生活,其中都有关于“祥瑞”题材的展现,如龙、凤凰、连理树等造型,这主要表达了汉人寄希望于通过“祥瑞”的表达来实现辟邪和求吉的愿景。这一题材从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并逐步兴盛,而随着东汉末年汉画像石的逐渐衰落也渐趋消失。本文从“祥瑞”题材的演变与文化价值入手,来了解这一题材是如何表达汉人求吉辟邪的愿望。
  [关键字]:汉画像石; 祥瑞观念; 趋利避害; 价值演变
  1、中国古代祥瑞观念的出现
  1.1祥瑞观念的出现
  祥瑞从过去的古籍记载中就有着吉祥幸福之意,象征吉兆,在古代多用于表现当帝王具有拥有高尚的政治德性,为国家开辟盛世景象的之时,神灵会受到感动,通过自然中的各种反应征兆来预示国家太平、盛世繁荣的未来图景。《礼记·中庸》中有“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的记载,“祯”代表朱雀降生在这个国家,“祥”则代表凤凰降临,都意喻着能为国家带来吉祥、幸福。
  祥瑞观念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很大,并且形成了一套条理化的范式流传至今。统治者往往会将祥瑞观念逐渐渗入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中,使普通民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定统治者“天子”的身份,最终实现统治者巩固政权的目的。从古代祥瑞观念的产生发展来看,可以将祥瑞观念的产生到衰弱划分为三大时期,即先秦、魏晋南北朝及隋朝直至清末。可以说,祥瑞观念的发展与当时民众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兴盛与衰落也侧面反映了统治者逐渐走下神坛的过程。
  1.2汉画像石中“祥瑞”题材的演变
  两汉时代可以说是祥瑞观念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涉及到了人生礼仪、社会世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在西汉中期以后的画像石中有关“祥瑞”题材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更是汉代祥瑞观念兴盛的又一例证。
  早期有关祥瑞的内容多是出现于墓门上,其中门扉上主要以楼阁雕镂为主,下方衬以铺首衔环和菱形图案,而作为祥瑞之物的凤凰只是作为粉饰之用,形体较为窄小,主要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随着汉画像石的进一步发展,画像石的雕刻绘画也不再只是出现在墓门上,象过梁、前后室也开始使用画像石,所绘内容也逐渐丰富。这一阶段有关“祥瑞”的内容也增加了如白虎等形象,虽然仍多绘制于门扉的位置,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图像开始蕴含了驱邪避害的象征,但此时大部分的画像石图案则仍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主。
  东汉中期可以说是“祥瑞”题材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内容也得以进一步充实,有关表达祥瑞之意的画像石的位置也不再仅限于墓门的门扉,开始扩展到墓室之中,此时所绘制的图像已开始明确表达古人求吉、驱邪的愿望诉求。到了东汉末期,“祥瑞”题材已然发展到了顶峰阶段。有关“祥瑞”的内容愈发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祥瑞题材开始做为主体物象出现,其形象也在画像石墓中随处可见。东汉末年以后,随着汉画像石整体的发展急剧衰落,如山东地区出土的各种图案内容不再绘有过去表现神仙、世俗场面的复杂景象,只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和个体图案。
  3、“祥瑞”题材在汉画像石中的泛化与衰落
  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可谓是祥瑞观念产生的根源与基础。由于祥瑞观念在早期经常用来反映统治者文治武功、宽厚仁孝,故而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这种在西汉时期的祥瑞物象只能由统治者独享的早期观念发展到东汉时期后,一些普通的百姓官员也能够使用一些祥瑞物象,不再只是统治者的“专有物”。祥瑞观念由早期统治者专享到之后郡太守级别的官吏,再到寻常百姓的使用,这一转变阶段可以说是祥瑞观念的泛化。
  东汉末年随着画像石的整体衰落,“祥瑞”题材也由此衰落且速度迅速,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东汉道教的发展兴盛,画像石中开始大量出现的羽人、西王母、仙人等内容,也能表达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等思想观念,是古人希望祈愿的反映。而且,随着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儒家特别是孔子的思想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孔子在《论语》中也有对“祥瑞”的表达,如“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等,但其中也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这也侧面反映了孔子认为祥瑞物象与仙人鬼魅等没有关系。因而两相对比来看,道教中的羽人、西王母等形象更能表达生者希望死者能够永享极乐,并希望也能为生者带来现世的安稳幸福。
  另一方面,道教的兴盛也使得出现了一系列能够趋吉避害的“法器”,如镇墓兽、镇墓瓶等,它们同样有着驱邪镇墓、降妖除魔的作用,而与画像石中所绘形象相比更显具有“效果”。而且制作手法也比画像石的雕刻绘制更加简单,同时这些“法器”制作的限制条件少,同样不利于“祥瑞”题材的发展。
  所以说,无论是道家思想的兴盛而衍生出的各种形象,亦或是镇墓兽、镇墓瓶等有辟邪作用的物品,使得同样有着求吉驱邪之意的祥瑞物象的发展受到了冲击。而且东汉末年对画像石雕刻绘制的整体减少,因而有关“祥瑞”题材的画像石也必定走向式微。
  2、汉画像石中对“祥瑞”题材的描绘
  在山东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关于“祥瑞”题材的描绘有很多,可以说是是祥瑞观念在汉
  2.1龙
  中华民族一直以龙为象征,它同样也是古代祥瑞观念极为重要的代表之一。早期汉画像石的雕刻绘制中,一般是作为东王公和西王母的配角而存在。龙的形象一般分为四类,一是龙单独出现的画像,如双龙、三龙等画像石。二是与象征四方星宿的白虎、朱雀、玄武共同出现。其次是与东王公、西王母的画像。如嘉祥出土的画像石中,东王公呈正面端坐的姿势,左右各有翼龙,此外在一些画像石中也有龙与其它神兽共同出现的场景。最后是多出现于嘉祥武氏祠中的龙与其它仙人的图像。
  詹鄞鑫在《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一书中认为龙的造型在汉魏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但由于继承的思想观念不同,一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龙造型,它主要是在脚龙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另一种是代表四象之一的青龙,四肢躯干与与之对应的白虎相似,一般有翅膀。画像石中龙的形象大多为这种带有翅翼的造型。   随着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龙在图腾崇拜中的意义逐渐被祥瑞观念所替代,龙开始被视为统治者代表“天命”,成为“天子”的象征。
  2.2白虎、凤凰
  虎是百兽之长,因其是能够威震邪恶的神兽而备受古代人的推许。在《宋书·符瑞志》中视白虎为仁兽,是君主圣明的吉兆,所谓“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就是表达了这个意思,所以白虎也被认为是统治者品德高尚、政治清明的吉兆。画像石中绘制雕刻的白虎形象多作为镇守墓门、驱邪逐恶,避除不祥,希望死者能够得以安息之意。
  凤凰是古籍文献中记录较多的祥瑞之一,与龙的造型一样经常出现于画像石中,同样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祥瑞物象。主要有衔珠凤鸟、群凤形象、羽人饲凤以及羽人骑凤这四种造型。凤凰与龙一样,同样是出于古人的图腾崇拜的观念,凤鸟经过不断地加工神化,最终演变为游离于现实之物的神鸟。不过凤凰在画像石中的形象多是经过了制作者简化,一般是一只有着羽毛、高冠、长尾的大鸟。
  2.3朱雀、玄武
  朱雀与玄武的形象在汉画像石也极为常见。朱雀的形体和凤凰相类似,一般是以朱雀衔书的造型出现。玄武,即龟。它代表北方,是水神的名字,同样有祥瑞之意,寓意统治者德行兼备。在汉画像石中,除了与龟相似的玄武形象外,还有一种龟负蛇而走的造型,同样也是玄武在画像石中的常见形象。
  4、连理树、嘉禾、蓂荚
  连理树、嘉禾、蓂荚这三种植物是画像石中最为常见的“祥瑞”题材。连理树又被称为连理木、木连理,在画像石中多表现为根深叶茂、枝叶缠绕交错,树上常会栖息凤鸟,树下一般会绑有马车等是画像石中的常见之物。
  嘉禾和蓂荚同样在画像石中多有呈现,特别是嘉祥武氏祠更是出土了大量有关的画像石。据《白虎通·符瑞之应》中记载成王时期就有嘉禾出现,《艺文类聚·百谷部》引《孝经援神契》中曾表示“德下至地,则嘉禾生”,它是统治者具有高尚道德操守的体现。而蓂荚据说是尧时出现的一种小草,每月的头一天开始,头十五天天天都会长出一片新叶,后十五天则会每天掉落一片新叶,如此循环往复。在武氏祠画像石中的蓂荚就有十五片叶子。它们与连理树一起都是用来预示上天降下德行的征兆。
  小结
  汉画像石可以说反映了汉代人日常生活的内容,同样也包含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愿。汉画像石中所创造的形象不再如过去一样是威严狰狞、极其规范的造型图像,开始有了一定的“人情味”。即使是反映汉代人求吉辟邪、羽化升仙的信仰愿望,其造型也较之前更为生动、细致,充满了人性化的色彩。而且随着祥瑞观念在汉代的进一步渗透、泛化,画像石造型中的“祥瑞”题材也变得丰富多样,成为寄托生者渴望拥有嘉庆祯祥、太平盛世的景象,同时也希望死者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道成仙的标志之一。
  当前,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存的汉画像石,正得到广大民众的欣赏认可。所以日后如何利用、研究汉画像石成为大家共同的责任,而想要研究好汉画像石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与汉代的思想文化为背景,从而进一步展现汉画像石的艺术本质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2] 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M].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 董仲舒.《春秋繁露》[M/OL].
  [4] 闻一多.《神话与诗》[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5] 王建中.《中国画像石全集》[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6]王涛. 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建筑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建筑工程潜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筑工程的核心是主体工程,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部分,针对建筑主体工程中常见的通病,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规范建筑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时提高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水平,规避建筑主体工程中的通病影响。  【关键词】:建筑主体工程;通病;解决方法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国建筑规模也在不断
期刊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了档案管理由纸质管理向电子管理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也为档案创新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对行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创新与管理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管理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除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
期刊
【摘要】:智能电网是整个过程是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智能电网作为下一代电力网络,具有高可控性、高能源利用率、自愈性等特点。智能电网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自己的智能电网建设。然而与此同时,智能电网中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并成为制约其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电网是传统电网的智能化版本。为了实现智能化,在智能电网中引入了大量的新技术,但这些新技术由于缺乏较为成
期刊
[摘要]:所谓"同质化手绘”是指目前手绘作品中不同手绘作者在作品中绘画手段,作品的内涵及外观上的相互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的现象。基于当代艺术的潮流,很多形式的艺术风格出现,由此我便联想使手绘作品动画化…  [关键词]:手绘;动画;同质化  1、浅谈非同质化手绘及其动态联想  1.1手绘艺术的概念  现如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暧昧不清,但随着人们精神文明开始得到的重视,小康生活的普及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
期刊
【摘要】: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传承婚育新风,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科学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亟待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对于基层单位负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人员如何顺应十八大精神,找出目前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使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是目前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城市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在这其中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已经逐渐的被提升到城市建筑的日程工作中来,不断的满足人们日益曾的需求。城市交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加、速度越来越快,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施工单位基于追求利益的目标,对工程的质量问题全然不顾,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甚至引发最终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这是市政道路与桥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将提升效率的焦点逐渐向劳动定额定员研究转移。通过劳动定额可以预知并规定出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种、各工序的必要劳动消耗量,从而配备一定的设备和人员,减少企业岗位人员分配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保证生产过程均衡、高效、有节奏的运行。  【关键词】:劳动定额;优化措施;优化研究  【引 言】:  无论是产品的生产组织、设计、制造,还是销售服务过程中都能发
期刊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此息息相关。教学管理是学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最根本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市政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职;市政工程专业;教学  【引言】:  高
期刊
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是以人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必须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培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要
期刊
【摘要】:随着路桥施工工程数量的增多,路桥施工企业应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应用预应力技术形式时,应对路桥施工中各个环节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要点加以全面把握,然后根据路桥施工实践经验,对路桥施工中的一些质量薄弱点加以重点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真正发挥出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市政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预应力技术;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