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凝聚力在班风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Bird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只要形成班级凝聚力才有好的班集体,形成好的班风。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班凝聚力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成长;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那么作为这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如何才能把一个班级搞活,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风呢?
  一、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一)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耳濡目染,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影响最深,他的影响不限于课堂教学活动,只要与学生接触,这种影响就会自然产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就要带头不做,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重要原则。比如每次在课堂上要交作业的时候, 当最后一个学生帮我把试卷交到讲台上的时候, 我都会真诚地向他们说“谢谢!”, 他们有些会说“客气!客气!”; 有些会甜滋滋回到座位上去;还有一些会觉得不好意思,认为这是小事,不值得表扬。但是逐渐地,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在我的长期熏陶之下,个个都变得尊师守纪,爱护同学,对人有礼貌和热爱班集体。另外班主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影响和感染学生。如要求学生不迟到,首先自己上课不迟到; 教育学生关心他人,自己首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此外班主任还要注意解剖自己,多作自我批评,听取学生的意见,诚恳地接受学生的批评,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做不但不会失面子,而且在学生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威信,教育学生的效果会更显著,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二)打造强有力的班干队伍
  班级整体工作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定的,关键是由谁来完成才能形成班凝聚力。是由班主任一个人来做,还是把整体工作量分解到班干部直至所有的学生来做,这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问题,在班级管理上也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因此,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因此班主任必须认真细致地挑选和培养好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
  1.要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班干部队伍。听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反映,观其行动,从而尽量准确地掌握全班同学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等。
  2.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工作 。班干部队伍组建起来之后则要尽力进行培养,在短时期内树立起他们的威信。
  (三)对学生要严、要爱
  “严”并非单纯的严厉批评或过分责骂,更不是变相体罚,而是要对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另外还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班主任除了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管教之外,还应该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内心服你,才能开展好工作,才能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意,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经济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要自始至终对学生表现出关注和热情,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这个集体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其次,班主任爱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常言说:“受滴水之恩,当涌水相报”,学生是不会忘记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学生,语言粗暴、性格冲动、上课睡觉、玩手机,是代课老师都不愿教的,成绩低到什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接手后,我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原来,他父母已经离异,随父亲生活,而父亲又已经外出打工,没有时间教育他,他因缺乏家庭温暖,常常外出结识一些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沾染许多坏习惯。一周内收了四次手机,还和自己班的学生打架两次。为教育转化他,我与他定了一个帮教计划,时时关心他,平时在课前、课后或晚自习时间,常跟他谈心、谈学习、谈生活。如果他学习上遇到困难,便耐心而又细致地与他讲解,并且协调好其他的代课老师教育他,让他感到所有的老师都在关心他。有一次,正当下课,下起了大雨,看见他在校门口避雨,于是我把自己的雨伞递给他,他看了看我,不敢拿,我说:“我开车,有雨衣”,这时才接过伞,很轻的说:“谢谢”。后来,他改进了很多,期末统考时,成绩在班中进步了16名。每次班级有活动,例如:大清洁、运动会等,这位学生都会很卖力去帮忙,随叫随到,而他身边的那几个小调皮也跟着他干,他们已融入到这个班集体了。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信任,学生自然就会对自己的班集有感情,从而热爱这个大家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例如,我班有个高大的男孩,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他的生活离不开两样:手机和篮球。他从不按时来学校,想来则来,在教室一味沉迷于手机,篮球玩得比较好,但又不愿意参加学校篮球队,这与他的性格有关。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一直耐心的处理和他的关系,一步一步的走进他心里。现在的学生人人有手机,作为老师不能強制没收,特别是这个男生。于是我先试探叫他给班里组建一个学生群,他勉强同意了。据了解,在班级群里,他们很活跃地讨论各种话题。接着我根据这个男生的篮球特长,叫他组织了班级篮球队,并任队长。经过一个学期,他开始接纳同学了,也很积极的为班级的事情出谋划策。最让我高兴的是,这男生竟然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在第二学期班干部选举时,他竟然高票当选为班长。开学这两个多月,我发现班级纪律和学习风气好了许多,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
  所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交流与沟通,理解、信任、耐心,公正,不讽刺、不挖苦学生等,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给学生多点肯定。
  (五)利用多种途径丰富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团结
  一个班集体的管理完全靠外在的压力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性,才能长久延续。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贯穿在各种班级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例如班内的“学习之星”“礼貌之星”“卫生之星”“雷锋之星”等,班外的朗诵比赛、合唱比赛、体育比赛等,以此促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为班级树立一种良好的风气。只要有集体荣誉感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才会有好的班风。
  二、班凝聚力的形成对促进班风建设的感悟
  1.加强同学间的团结与合作。
  2.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总而言之,以上做法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班级,培育出更多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职业素质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
  [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
  [4]《教育学》 主编 王道俊 王汉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王维清. 浅谈班风学风建设. 2009.12
  (作者单位:信宜市实验学校 525300)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里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
期刊
【摘要】“3+2”幼师生指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大专生,她们活泼开朗,个性鲜明,优劣势明显。教法课是幼师生专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综合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突显学生优势与学科优势,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关键词】“3+2”幼师生;案例教学法;教法课  一、“3+2”幼师教法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是指的在教学或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
期刊
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新课改开始以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勇于实际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Discussion这种方法频繁呈现于课堂,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可以说伴随着Discussion而来的自由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和效果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物理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也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时物理差异,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针对自己的物理能力结合教师的分层恰当地将自己进行分层定位,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同一堂物理课以及同一个教学阶段,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恰当分层,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  1.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的必要性。不得
期刊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获得有效的语文积累,掌握积累的有效运用,一直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立足文本,深入生活,是我在积累过程中收获的一点心得。  一、探求文本曲径通幽。选入初中语文文本内的篇章,堪称文质兼优、文情并茂,可谓篇篇皆是很好的积累素材。关键是,我们如何以巧妙的活动形式为途径,激发学生有效地语文积累。我对此和学生做了以下尝试。1.首先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积累。无论是现
期刊
【内容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点滴 从小树立 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唐朝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学习刻苦,在诗歌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被后人称为“诗仙”。怀素少年时家庭贫寒,为了学习书法,他广种芭蕉,用芭蕉叶写字,他用坏的笔可以堆成一座小丘。他的
期刊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
期刊
编号:G40(2017)20-03-02  作者:安云芳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
期刊
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三维目标为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很难用准确的评价指标来衡量,为了对这两维目标进行更好的衡量,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关注课堂生成资源,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主动
期刊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