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学生反映他们在初中化学成绩很理想,可是步入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相当大的学习困难.目前对出现这一现象原因的研究有很多,但笔者在文献调查中发现,相关研究大多是从教材知识难度跨度大、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却忽视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笔者认为,高一新生之所以出现化学学习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初、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心理和方法的差异.
本文就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简单,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化学好学的印象,通常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步入高一以后,其心理没有能迅速适应过来,对教师依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在学习方法上重记忆、模仿,导致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肤浅.因此,我们需要去研究当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怎样的变化.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从学生初高中学习方式的变化来看,主要是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学习方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学习主动性的强弱.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较弱,加上知识点浅显,一般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长期如此,不少学生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而到了高中,学生要想化学成绩好,仅靠听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于学会思维.
2.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1)初中多以知识点的形式学习化学,学习一种物质通常具有独立性,高中化学在学习方法上是由点及面地铺开,要求将具有同样化学性质的物质进行归纳和总结.
(2)与高中的要求相比,初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要求不高.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成了形式而已,知识的获得多来源于对书本知识、化学方程式的记、背,学生表现为不会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更谈不上在探究过程中有新的感悟.
(3)从获知的方法上,由于初中知识难度较小,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讲授,长期如此,学生没有养成课堂记笔记和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回顾与总结,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恰是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以记忆为主,学习上依赖性很强,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而高中阶段对学习方法的要求较高,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倡导理解后再记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难以取得好的化学成绩.
二、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具体措施分析
1.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知识的教授,而在于兴趣的激发,“以趣促教”.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并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姿态将兴趣传染给学生,通过教学行为的激情、艺术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应多元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人沉闷.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动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对知识有多感官的接触,维持对化学学习长时间的注意.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2.方法的引领和培养
“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初中生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记忆,“记忆”对于高中的化学学习来说仍然很重要,只不过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可以从该点出发,顺势引导:
(1)“记忆”加“反思”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总量明显增加,学科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也明显增强,单凭记忆,容易混淆和记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通过记忆后再反思,将反思的内容再记忆,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记忆”加“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知识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得出,为此,对于教材中不危险的化学实验,应鼓励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实践,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做中学也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3)“记忆”加“特别记忆”
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常用的化学知识或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将其记住,而那些容易受到化学前概念干扰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这时就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行“特别记忆”,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它,避免关键时刻“粗心”.
本文就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简单,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化学好学的印象,通常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步入高一以后,其心理没有能迅速适应过来,对教师依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在学习方法上重记忆、模仿,导致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肤浅.因此,我们需要去研究当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怎样的变化.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从学生初高中学习方式的变化来看,主要是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学习方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学习主动性的强弱.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较弱,加上知识点浅显,一般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长期如此,不少学生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而到了高中,学生要想化学成绩好,仅靠听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于学会思维.
2.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1)初中多以知识点的形式学习化学,学习一种物质通常具有独立性,高中化学在学习方法上是由点及面地铺开,要求将具有同样化学性质的物质进行归纳和总结.
(2)与高中的要求相比,初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要求不高.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成了形式而已,知识的获得多来源于对书本知识、化学方程式的记、背,学生表现为不会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更谈不上在探究过程中有新的感悟.
(3)从获知的方法上,由于初中知识难度较小,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讲授,长期如此,学生没有养成课堂记笔记和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回顾与总结,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恰是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以记忆为主,学习上依赖性很强,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而高中阶段对学习方法的要求较高,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倡导理解后再记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难以取得好的化学成绩.
二、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具体措施分析
1.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知识的教授,而在于兴趣的激发,“以趣促教”.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并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姿态将兴趣传染给学生,通过教学行为的激情、艺术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应多元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人沉闷.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动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对知识有多感官的接触,维持对化学学习长时间的注意.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2.方法的引领和培养
“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初中生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记忆,“记忆”对于高中的化学学习来说仍然很重要,只不过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可以从该点出发,顺势引导:
(1)“记忆”加“反思”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总量明显增加,学科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也明显增强,单凭记忆,容易混淆和记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通过记忆后再反思,将反思的内容再记忆,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记忆”加“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知识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得出,为此,对于教材中不危险的化学实验,应鼓励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实践,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做中学也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3)“记忆”加“特别记忆”
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常用的化学知识或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将其记住,而那些容易受到化学前概念干扰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这时就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行“特别记忆”,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它,避免关键时刻“粗心”.